分享

白坤峰讲红楼梦(72)小红:西部牛仔闯天下

 liuhuirong 2025-03-19 发布于湖北

                     作者 白坤峰

内容见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开头)

 

    小红是一个很特别的丫头:论伶牙俐齿,不逊晴雯,但比晴雯多了办事能力;论做事利索,与王熙凤有些神似,(怪不得凤姐后来点名把她要到身边)但比王熙凤多了远瞻的精明;论服务之周到,可能不次于袭人,但比袭人多了几分硬气。

    她是管家林之孝的女儿,但父母好像没有起到作用,连宝玉的丫头们都敢欺负她;她有几分俏丽,但她并不指望这个;她也许也想攀住宝玉,但她更倾向潜力股的贾芸。

    据说,曹雪芹本想在最后详写贾芸与小红离开贾府结婚的,但写着写着,曹公忘记了这个人物。后来,继写红楼的高鹗依然按贾芸最初表现把他塑造得更坏,但几乎没有再多写小红。

 

    只剩了宝玉在房内。偏生的宝玉要吃茶,一连叫了两三声,方见两三个老嬷嬷走进来。宝玉见了她们,连忙摇手儿说:“罢,罢,不用你们了。”老婆子们只得退出。……只听背后说道:“二爷仔细烫了手,让我们来倒。”……宝玉一面吃茶,一面仔细打量那丫头:穿着几件半新不旧的衣裳,……容长脸面,细巧身材,却十分俏丽干净。

    宝玉看了,便笑问道:“你也是我这屋里的人么?”那丫头道:“是的。”宝玉道:“既是这屋里的, 我怎么不认得?”那丫头听说,便冷笑了一声道:“认不得的也多,岂只我一个。从来我又不递茶递水,拿东拿西,眼见的事一点儿不作,那里认得呢。”

 

    以上二段,小红的风格就凸现出来了——干练而自尊。这样的人物不是会甘居人下的。况且,贾府等级森严,中国人一向长于内斗,真的难混。“眼见的事一点儿不作”,不是小红不想做,而是根本轮不到她做,这不,宝玉的丫环秋纹、碧痕就来气儿了,请看:

 

    刚说到这句话,只见秋纹、碧痕嘻嘻哈哈的说笑着进来,两个人共提着一桶水,一手撩着衣裳,趔趔趄趄,泼泼撒撒的。那丫头(小红)便忙迎去接。……二人看时,不是别人,原来是小红。二人便都诧异,将水放下,忙进房来东瞧西望,并没个别人,只有宝玉,便心中大不自在。……问她方才在屋里说什么。小红道:“我何曾在屋里的?只因我的手帕子不见了,往后头找手帕子去。不想二爷要茶吃,叫姐姐们一个没有,是我进去了,才倒了茶,姐姐们便来了。”

    秋纹听了,兜脸啐了一口,骂道:“没脸的下流东西!…… 你也拿镜子照照,配递茶递水不配!”碧痕道:“明儿我说给他们,凡要茶要水送东送西的事,咱们都别动,只叫她去便是了。”(第二十四回)

 

    各位圣明,你们评评这个理儿,秋纹、碧痕凭什么挤磨人家小红?多亏睛雯没有加入施暴行列,否则能把小红打一顿。这些丫环们一个个奴性十足,只有宝玉这个一个资源,人人都想抢,明知自己抢不到也不许别人进来。杯具啊!!这时,作者才正式介绍了小红了情况。妙!

 

    原来这小红本姓林,小名红玉,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便都把这个字隐起来,便都叫她“小红”。原是荣国府中世代的旧仆,她父母现在收管各处房田事务。这红玉年方十六岁,因分人在大观园的时节,把她便分在怡红院中……。这红玉虽然是个不谙事的丫头,却因她原有三分容貌,心内着实妄想痴心的往上攀高,每每的要在宝玉面前现弄现弄。只是宝玉身边一干人,都是伶牙俐爪的,那里插的下手去。不想今儿才有些消息,又遭秋纹等一场恶意,心内早灰了一半。正闷闷的,忽然听见老嬷嬷说起贾芸来,不觉心中一动,便闷闷的回至房中,睡在床上暗暗盘算,翻来掉去,正没个抓寻。(第二十四回)

 

    于是小红做了一个梦,梦到了贾芸向她示两情之好。好梦都是要醒的,梦醒之后都是惆怅的。无路可走的小红陷入了深深的苦闷,前途在哪里?机遇在哪里?“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滕王阁序》)

 

    且说近日宝玉病的时节,贾芸带着家下小厮坐更看守,昼夜在这里,那红玉同众丫鬟也在这里守着宝玉,彼此相见多日,都渐渐混熟了。那红玉见贾芸手里拿的手帕子,倒象是自己从前掉的,待要问他,又不好问的。……

    佳蕙道:“你这一程子心里到底觉怎么样?依我说,你竟家去住两日,请一个大夫来瞧瞧,吃两剂药就好了。”……红玉道:“怕什么,还不如早些儿死了倒干净!”佳蕙道:“好好的,怎么说这些话?”红玉道:“你哪里知道我心里的事!”

    佳蕙点头想了一会, 道:“可也怨不得,这个地方难站。……袭人那怕她得十分儿,我也不恼她,原该的。说良心话,谁还敢比她呢。……可气晴雯、绮霰他们这几个,都算在上等里去,仗着老子娘的脸面,众人倒捧着她去。你说可气不可气?”红玉道:“也不犯着气她们。俗语说的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见第二十六回最后)

 

    最后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这是句老话,但只有小红这样的人才能意识到它的价值,风头正盛的王熙凤、得意洋洋的晴雯、小肚鸡肠的秋纹与碧痕都不会想得到。

    佳蕙的话,说出了贾府的不公:袭人踏实能干,得点赏钱是应该的,可是晴雯等人什么活也不干,凭什么当赏钱?!在这种情况下,你说小红还能指望什么呢?

    走!此处不留娘,自有留娘处!

    可巧一个偶然机会,王熙凤看中了小红的干练。小红,这条小龙终于有了第一潭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