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肾气丸,把胃下垂治好了!肾气一升,百病皆降,

 mxb08 2025-03-19 发布于北京
Image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藏象生理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昨天,我写了一篇小小文说,介绍了用肾气丸,治疗老年痛风的经验。

很多朋友看了以后说,想不到肾气丸还有这样的作用。看来,中医治病确实是妙趣横生。

那今天呢,我就再给你说一则,用肾气丸治病的小故事。我们进一步体会,中医临床妙用肾气丸的经验。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42岁。

Image

什么毛病呢?就是近些年来,此患者眼看着往下瘦,而且腹部觉得坠胀。食欲不好。由于瘦得太明显了,家里人怕得上什么大病,于是逼着她到医院检查。

刻诊,患者神疲乏力,消瘦,面色萎黄,说话声音低微,气短懒言。脉沉细无力,舌苔白而干,舌质浅淡。

细问得知,患者近些年还经常感觉腰膝酸软、胃脘部隐痛,大便不畅。偶尔,还会觉得想吐,吐出来清水少许。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让患者站起来。一站起来,发现其下腹呈现“葫芦样”外形。这时候,医家立刻想到一个病,就是胃下垂,就赶紧让患者做个相关检查。

这一查,不要紧,此患的胃下界低于髂嵴连线下8厘米。

毫无疑问,这是胃下垂啊!

病因,终于知道了。接下来,医家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制附子(先煎)10克, 茯苓10克,泽泻10克,牡丹皮10克,白术10克,枳实10克,肉桂(后下)5克,熟地30克,山药20克,山茱萸15克,每日一剂,水煎分服2次。

结果如何?患者服药30剂以后,别的不说,精神状态好了很多,食欲有所提升。检查发现,站立时胃下界低于髂嵴连线下6厘米。很显然,胃下垂有所改善。

这时候,原方不变,继续投用。两个月后再检查,患者站立时胃部位置正常。胃下垂好了。其它的一些不适症状,也基本消失了。

Image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2001年的《新中医》上。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这里的学问。

这个患者的问题,很明确,是胃下垂。

对这个病,中医常常以脾论治,认为脾气下陷,不能固摄脏腑的位置,是导致胃下垂的关键。

既然如此,那就应该健脾益气,提升中气,对不对?

但是你自己观察医案里用的配伍,你会发现,这里其实是以金匮肾气丸为主。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以及附子和肉桂,就是金匮肾气丸。原方里的桂枝,换成了肉桂。

至于说健脾的,也不能说没有,这就是白术和枳实。其中白术健脾益气,枳实行气提升。但很显然,这里是以金匮肾气丸为主的。

那么,到底为何如此用方呢?

首先你看,这个患者脾胃不足的表现十分明显。消瘦、面黄、纳少、呕吐清涎、脉沉细无力,舌淡等,都是脾胃不足的表现。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对肾气是有滋养作用的。所以当脾胃不足的问题比较明显,长时间存在的时候,患者的肾气必然受损。医案里患者腰膝酸软,就是肾气不足的表现。

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想到补肾。肾作为五脏之根,它的强健,是有助于脾气的恢复的。相反,如果只健脾,不去顾及肾,治疗的过程就始终存在短板,脾气的提升就缺乏坚实的基础。

Image

怎么补肾?医家选择了金匮肾气丸。其中,熟地、山药、山茱萸补益肾精肾阴,肉桂和附子补阳。泽泻、茯苓、丹皮泄浊。这个方子以温补肾阳为主要目的,但是从用药结构上看,又恰恰是阴阳双补,均衡平和。这样就特别适合医案里的患者。

在这个基础上, 酌加白术和枳实,前者健脾益气,枳实则升提气机。

如此一来,就形成脾肾兼顾,以肾为主的治疗格局。事实证明,这个思路是正确的。

读者朋友,我个人认为,这种胃下垂以肾论治的思路,还是很有意义的。它提示我们一个观念,这就是肾气一升,百病皆降。肾作为五脏之根,它的状态,直接决定了其他脏腑的状态。尤其是对一些慢性虚损性疾病的治疗,益肾,更是一条很有意义的基本思路。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