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 丹青教授说:“如今这个时代,考上名校也不值得过分骄傲,不过是延迟几年面对竞争的残酷,多数的名校生跟普通院校学生差别不大,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稍显逊色,但我们总是不愿正视这个现实。 自认为是翱翔九天的鹰,实则只是一只不知深浅的雀,求职时四处碰壁,头破血流。学历固然是入场券,但实力和眼界才是定盘星。” 一个能够出类拔萃的人必备的两大特质,一是自身的专业素养,二是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后者往往能放大前者的效果。 然而,专业素养是一个人的根本能力,是所有条件中的关键要素。缺少这个根基或者核心,即便拥有再好的机遇,再优的人脉,再广的门路,也难以发挥作用。 例如天生愚钝之人,让其担任重要职务,他无法为团队带来任何价值,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再比如,一个思维僵化的人,即便送他去顶尖学府进修,也难以成为行业精英。 ![]() 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个人唯有增强自身的实力,提高竞争力,才能坚守住自己的阵地。 没有能力,就别心存幻想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广东富商王某某因病离世,其独女从国外归来接管家族企业,成为当地知名房地产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 短短数载,房地产集团业绩大幅下滑,多个项目停滞不前,资金链断裂,最终不得不宣告破产。而这位独女,也被列入失信名单。 谁都渴望呼风唤雨,威风八面,谁都想站在巅峰之上,俯瞰万物,如果自身没有那份能耐,即便有人将你捧上去,你也难以立足,只能黯然跌落,凄惨落幕。 ![]() 有多少本事就揽多少活儿,有多大能耐就做多大事,有多重份量就担多大责。凡事都要量体裁衣。倘若心有不甘,胸怀壮志,想要突破,就得潜心磨炼自己,想方设法巩固和提升自身的能力,有真本事了,才能拥有那份淡定自若的自信。 没有眼界,就别眼高于顶 朱元璋起初只是一介草民,四处闯荡,历经磨难,多次陷入绝境,几乎放弃。后来遇到了刘伯温,在刘伯温的辅佐之下,找到了正确的战略方向,从此势如破竹,攻无不克,迅速扩张势力,建立大明王朝,成就帝业。 与刘伯温相较,朱元璋欠缺的便是眼界。他一直在混乱的局势中拼杀,看不清局势的关键,也就找不到明确的行动策略。 刘伯温告诉他:元朝的统治虽已腐朽,但根基尚在,不可贸然强攻,应逐步削弱。陈友谅势力强大但刚愎自用,可设计诱敌。张士诚贪图安逸,不足为惧。应先占据物产丰富、地势险要之地,积聚力量,等待时机,再图大业。 ![]() 朱元璋恍然大悟,任命刘伯温为军师。 有怎样的眼界格局,就有怎样的人生境遇。 拓展自己的眼界,让自己变得更具洞察力,才能够在错综复杂的世间,谋得自己的一片天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