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开生产班前会的方式不只是“讲”, 还有哪些? 召开生产班前会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在开始作业前,将作业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重点事项在班前会上提醒全面到位,引起现场人员的重视,确保作业活动中的执行正确规范,但为什么坚持天天开班前会、班班开班前会,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就在于成员缺乏“参与感”,只是被动在“听”,甚至可能在“听”的过程中存在“心不在焉”的现象,自然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确保班前会的质量与效果,不妨轮换采用以下五种方式: 1.提问引导的方式 我们都知道,班前会是一种承上启下的会议,承接上一天的生产状况,启发当天的生产注意事项,避免在当天的生产作业活动中再次出现“不合规”的情况。 作为班前会的组织者,为了保证班前会的质量与效果,为了保证能充分引起参会者的思想重视,为了保证能将参会者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班前会上,防止参会者在会议期间开小差、做小动作等异常情况,不妨采用“提问引导”的方式组织召开生产班前会,比如: —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以某一种重点设备操作,提问大家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结合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以生产关键工序为例,提问大家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以达到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人人都有发表观点的机会,尤其是大家都怕被点将而出现答不出来的情况,自然就会将个人的注意力放在班前会上。 2.讨论互动的方式 为了保障所有参会者都有参与、都有表现的机会。 作为生产班前会的组织者,不妨以“生产目标”作为引子,组织参会者讨论“如何正确执行”,比如为了保证大家的健康与安全、为了保证过程产品的质量符合: —开始操作前需要做什么以保证操作中的安全与质量; —操作过程中需要做什么以保证操作中的安全与质量; —操作结束时需要做什么以保证作业后的现场符合要求。 这样的方式,所有参会者都会积极思考“规范的操作要求都有哪些步骤?都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既充分调动了大家的“思考力”,又帮助大家再次掌握了“操作规程”,又保证了班前会的质量与效果,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 3.问题回顾的方式 召开生产班前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当天的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确保当天的生产过程执行合规”,我们都知道,生产工作是一种延续性的工作,之前出现过的问题,如何有效防止再次出现?如何能通过以往的问题引起大家的警觉?这是组织开班前会的最重要的目的。 不妨采用“回顾以往问题”的方式召开班前会,将过往生产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备注:要与当天生产的产品有关)与参会者一起回顾,主要包括: —问题发生的事实 —问题发生的原因 —问题的解决措施 这样的方式不空洞、不脱离生产实际情况,相对来说,很容易引起参会者的警醒与共鸣,也很容易让参会者思想上予以重视。 4.案例分享的方式 召开生产班前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引起参会者的“思想觉醒”,让大家在生产执行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规则意识”与“问题意识”,所以不妨也可以采用与现场相近的“某一个案例”作为开会的引子,让大家讨论“生产过程中如何正确规范操作”,激活大家的“思考力”、调动大家的“参与度”、凝聚大家的“注意力”,对保证生产班前会的质量与效果肯定会有非常大的积极作用。 5.互相检查的方式 召开生产班前会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参会者的“思想意识”,消除开始作业前的”不合规状态”,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参会者有“充分的参与感”、让参会者扮演“检查者”的角色,提高参会者的“问题意识”。 不妨在班前会组织者的前提下,引导参会者相互检查大家在“作业前的状态、作业前的装扮”,同时引导参会者回忆上一天生产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方式既能有效提高大家的“问题意识”,又能促进大家的“自查能力”,还能有效防止“问题的再次出现”,最重要的是帮助大家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了“现场的管理规则”。 ![]() 6.培训不是讲讲课那么简单,需做什么?怎么做?(三阶段、八步骤) 12.制度建了,培训做了,检查查了,安全管理为何没达到预期效果? 15.管理“九字”精髓 18.企业与企业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人才、产品、市场,而是? 29.生产管理的“九个三” 32.检查现场:既要+又要 34.安全生产管理的“八子” ![]() ✅在学习中思考:将学到的变为自己的; ✅在思考中学习:将想到的变为真实的; ✅在学习后实践:将学到的转化为标准; ✅在实践中验证:将标准落地产生效益; ✅在验证中复盘:强化认知提升竞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