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手腕扭伤一就找解溪穴。解溪穴位于脚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手腕扭伤时,轻 轻按揉此穴,能有效缓解疼痛和肿胀,是中医里治疗手腕扭伤的小妙招。 2. 头痛难忍按太冲。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是疏肝解郁的要穴。头 痛时,用力按揉太冲穴,可疏通肝气,缓解头痛症状。 3. 眼部疲劳揉涌泉。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是肾经的首穴。长时间用眼导致眼部疲劳时, 用拇指轻轻按揉涌泉穴,能滋补肾阴,明目养神。 4. 颈肩僵硬找昆仑。昆仑穴位于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颈肩僵硬不适时,用 拇指或食指按揉昆仑穴,可舒筋活络,缓解颈肩疼痛。 5. 腰背酸痛揉申脉。申脉穴位于外踝直下方凹陷中,是阳跷脉的起点。腰背酸痛时,用拇指按揉 申脉穴,可疏通经络,缓解腰背疼痛。 6. 膝关节痛按照海。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膝关节疼痛时,用拇指或食指按揉 照海穴,可温经散寒,缓解膝关节疼痛。 7. 消化不良点公孙。公孙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消化不良、胃胀胃痛时, 用拇指点按公孙穴,可健脾和胃,促进消化。 8. 心慌心悸揉太溪。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心慌心悸时,用拇指按 揉太溪穴,可滋阴补肾,安心定神。 9. 失眠多梦按神门。神门穴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虽不在脚上,但与 足部穴位相配合,对治疗失眠多梦有良好效果。按揉神门穴,可宁心安神,改善睡眠质量。 10. 高血压揉涌泉降。涌泉穴不仅是滋补肾阴的要穴,还对高血压有辅助治疗作用。高血压患者每 天按揉涌泉穴,可帮助降低血压,缓解症状。 11. 糖尿病按然谷穴。然谷穴位于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糖尿病患者按揉然谷 穴,可滋阴补肾,辅助调节血糖水平。 12. 痛经难忍找太冲缓。太冲穴不仅可疏肝解郁,还对痛经有缓解作用。痛经时,用力按揉太冲 穴,可疏通肝气,缓解疼痛。 13. 脚气瘙痒揉行间。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脚气瘙痒 难忍时,用拇指按揉行间穴,可清热燥湿,缓解瘙痒。 14. 中风偏瘫灸悬钟。悬钟穴位于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处。中风偏瘫患者灸悬钟穴,可疏通经 络,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15. 尿频尿急按至阴。至阴穴位于足小趾末节外侧,趾甲角旁0.1寸处。尿频尿急时,用拇指按揉 至阴穴,可清热利尿,缓解症状。 16. 耳聋耳鸣揉听会(配合脚部穴位)。听会穴位于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虽不在 脚上,但与脚部穴位相配合,对治疗耳聋耳鸣有良好效果。按揉听会穴,可疏通耳部经络,改善听 力。 17. 口腔溃疡点厉兑。厉兑穴位于第二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处。口腔溃疡时,用拇指点按厉兑 穴,可清热解毒,促进溃疡愈合。 18. 鼻炎鼻塞按迎香(配合脚部穴位)。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虽不在脚上,但 与脚部穴位相配合,对治疗鼻炎鼻塞有辅助作用。按揉迎香穴,可疏通鼻部经络,缓解鼻塞症状。 19. 牙痛难忍揉内庭。内庭穴位于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牙痛时,用拇指按揉内庭穴,可清胃 泻火,缓解疼痛。 20. 咽喉肿痛按少商(配合脚部穴位)。少商穴位于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处,虽 不在脚上,但与脚部穴位相配合,对治疗咽喉肿痛有良好效果。按揉少商穴,可清热解毒,利咽止 痛。 21. 咳嗽痰多揉丰隆(配合脚部穴位)。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 骨前缘二横指处,虽不在脚上,但与脚部穴位相配合,对治疗咳嗽痰多有辅助作用。按揉丰隆穴, 可化痰止咳,缓解咳嗽症状。 22. 腹泻腹痛按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腹泻腹痛时,用 拇指按揉足三里穴,可健脾和胃,止泻止痛。 23. 便秘难解揉支沟(配合脚部穴位)。支沟穴位于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 上3寸处,虽不在脚上,但与脚部穴位相配合,对治疗便秘有良好效果。按揉支沟穴,可疏通肠 道,促进排便。 24. 眩晕耳鸣按百会(配合脚部穴位)。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虽不在脚 上,但与脚部穴位相配合,对治疗眩晕耳鸣有辅助作用。按揉百会穴,可升清降浊,改善眩晕症 状。 25. 心情烦躁揉太冲泻。太冲穴不仅是疏肝解郁的要穴,还对心情烦躁有缓解作用。心情烦躁时, 用力按揉太冲穴,可泻肝火,平复情绪。 26. 记忆力减退按悬钟提。悬钟穴不仅对中风偏瘫有治疗作用,还对记忆力减退有辅助改善作用。 按揉悬钟穴,可疏通经络,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提高记忆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