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世纪的中原大地,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绝望。西晋王朝在“八王之乱”中崩塌后,匈奴、羯、鲜卑、羌、氐等胡族铁骑如潮水般涌入中原并建立各自的政权,其中影响力较大的共有十六个国家。 中国进入古代历史上最黑暗、最血腥的五胡乱华时期。 ![]() 至暗时刻 史载匈奴贵族刘曜攻破洛阳时,“焚烧宫庙,辱逼后妃,百官士庶死者三万余人”,洛阳城“户不盈百,荆棘成林”。 但这仅仅是浩劫的开端,随后的羯族后赵政权将暴虐推向极致。 后赵石虎统治时期,邺城刑场每日悬挂上千人头,汉人被称作“两脚羊”,妇女夜间遭凌辱,白日被烹食。《晋书》记载,一支羯族军队行军时“日杀汉女数百为脯”,黄河两岸“白骨盈野,炊人骨以为薪”。 在这样地狱般的生存环境中,汉人连“人”的身份都已被剥夺。幸存者或藏身山林结为“乞活军”,或沦为胡人贵族的“营户”——男子为奴开凿石窟,女子织布至死方休。 北方汉人人口从西晋鼎盛时的2000万锐减至不足400万,史家描述当时惨状:“中原士女,十不存一。” 夺权风暴 公元349年,后赵暴君石虎病逝,帝国瞬间陷入权力真空。 石虎之子石世继位仅33天,便被兄长石遵联合冉闵发动政变绞杀;石遵登基后试图削弱冉闵兵权,反被其率军攻入皇宫斩杀。短短一年内,后赵皇位四度易主。 当傀儡皇帝石鉴暗中联络羯族贵族反扑时,冉闵彻底放下了伪装。他下令封闭邺城九门,亲率汉军血洗石氏宗族,“胡人宿卫将士悉诛之,死者三千余人”。城内胡人贵族被全部清洗,堆积如山的尸体成为冉闵称帝的阶梯。 冉闵登基称帝后,改国号“魏”,史称冉魏。这场以汉人军队为主导的政变,不仅终结了羯族统治,也为濒临灭绝的北方汉人撕开了一道生存缝隙。 ![]() 血腥自救 公元350年正月,冉闵颁布《杀胡令》,三道政令杀气腾腾: “内外六夷,敢称兵器者斩之”——所有敢拿兵器的胡人一律杀死; “与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逼迫胡人站队; “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所有汉人,凡是斩一个胡人,凭人头加官晋爵。 这道政令瞬间点燃了压抑二十年的仇恨。 《资治通鉴》记载:“闵躬率赵人诛诸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 冉闵亲自带着原来后赵时期的汉人全面清算胡人。三日之内,邺城二十万胡人横尸街头,尸体堵塞漳河;北方汉人闻风而起,“高鼻多须者皆死”。自杀胡令推出后,总计约有数百万胡人因这道杀胡而令丧命,曾将汉人当作“两脚羊”的羯族更是几乎灭种。 生存逻辑 有些人常以“冉闵曾为石虎爪牙”质疑他的作为,却忽视了更深层的生存逻辑。 在五胡十六国的血腥乱世中,汉人要想生存只有两条路:要么如“乞活军”啸聚山林自保,要么依附胡人权贵。 冉闵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利用胡人政权内部矛盾,为汉人开辟了第三条道路——以暴制暴的绝地反击。 或许冉闵的动机夹杂权谋,但最终的结果证明:正是这种“不纯粹”的暴力,打破了胡人绝对统治的恶性循环。正如当时汉人歌谣所唱:“冉家郎,持双戟,驱胡马,复汉食。” 写在最后 我们谴责暴力时,不应忘记文明重建的残酷前提:当一个民族连生存都无法保障时,还去讲道德仁义有用吗?冉闵用最野蛮的方式为汉人争取了喘息之机,才使中原文明在隋唐得以重生。这种救赎同样充满血腥,却印证了历史的无情逻辑——活下来,才有资格谈论文明。 冉闵,小字荆奴,生年不祥,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在位期间颁布“杀胡令”,中原地区五胡几被屠戮殆尽。公元352年,率军与前燕大战,后因寡不敌众战败被杀,死后前燕朝廷追封其为武悼天王。 至于其人到底是英雄还是屠夫,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应该各自有一杆秤。 感谢您的阅读,记得帮我点个赞和推荐或者分享给更多朋友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