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于我辈书道中人,犹如千年古松矗立西湖孤峰,既是学术灯塔亦是精神净土。其藏阁三万册古籍碑帖,泛黄纸页间跃动着王羲之的飘逸、颜真卿的雄浑,令临池者如饮甘泉;社内青铜器上斑驳的饕餮纹,恰似凝固的墨韵,在刀笔交响中诠释着'金石气'的永恒。今天,和大家分享西泠印社馆藏的8副名人名家的对联书法,领略他们笔下风流的楹联墨迹。 01 观藜随儒气 读诗养逸怀 ![]() 蔡元培的“观藜读诗”联,书法以遜劲笔力为骨,行云流水为韵,字势开阖间透出文人刚健气度,既恪守传统法度又显灵动逸气。上联以自然意象喻治学之道,下联借诗书涵养超然胸襟,二者相契彰,显其'以美育代宗教'的文化理想。 02 快雪时晴佳想安善 惠风和畅游目骋怀 ![]() 林则徐“快雪惠风”联,写得刚健雄浑,运笔如铁画银钩,方整中见魏碑金石气韵。整幅作品将庙堂气度与林泉意趣熔铸笔端,恰似其「海纳百川」的胸襟写照,墨痕里犹见民族脊梁的铮铮风骨。 03 承恩数上南薰殿 退朝擎出大明宫 ![]() 左宗棠“承恩退朝”联,运笔如斫石凿金,颜体筋骨间暗藏戈戟森然之气。整幅作品将西北烽烟的苍茫质感与奏疏文牍的谨严法度熔铸笔墨,恰似其'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碑铭自况,金石斑驳处犹见晚清砥柱的嶙峋风骨。 04 水色澄明清冷特异 天才英博亮拔不群 ![]() 李鸿章“水色天才”联,整幅作品将江南水韵的灵秀与北洋铁甲的雄浑熔铸笔端,恰似其'丈夫只手把吴钩'的胸襟写照,墨痕斑驳处犹见晚清变局中儒臣的苍茫心事。书法尽显庙堂气象,运笔如熔金铸铁,颜筋柳骨间暗藏奏疏文牍的端严法度。 05 拳石画临黄子久 胆瓶花插紫丁香 ![]() 胡适“拳石胆瓶”联,写得清峻秀逸,行书笔意间,融北碑劲挺与帖学灵动,字势如竹影摇曳自含书卷气息。结体疏朗似拳石磊落,墨色润燥相生若丁香含露,点画起收间尽显新文化学者特有的灵秀雅致。 06 美意延年宜登上寿 高怀旷代合应昌期 ![]() 廖仲恺“美意高怀”联,颜筋柳骨间透出革命家的金石气度。结体方正似碑铭镌刻,墨色浓淡若云涌山峦,横竖转折处皆见传统法度的谨严与时代风雷的激荡。整幅作品将岭南书风的苍润朴茂与碑学浑穆之气交融,恰似其毕生追求的「铁血」与「丹心」在宣纸上的交响。 07 生牵蕉叶题诗句 醉折花枝当酒筹 ![]() 老舍“生牵醉折”联,清健洒脱,行笔如蕉叶舒卷自含碑帖交融之趣,字势疏朗若酒痕漫漶,透着文人戏墨的随性天真。上联'生牵蕉叶题诗句'写即兴赋咏的野逸之乐,下联'醉折花枝当酒筹'状放浪形骸的魏晋风流,字里行间将市井烟火与文人雅趣熔铸无间。 08 发心求正觉 忘己济群生 ![]() 弘一法师“发心忘己”联,运笔如古藤盘石,凝练处,尽褪浮华,独存禅门空寂之气。整幅作品将早年金石功力与晚年禅修证悟熔铸笔端,恰似其'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修行证量,在简淡线条里完成从绚烂到平淡的生命超拔,墨痕中犹见菩萨道'悲智双运'的精神标高。 西泠印社馆藏的这八副书法对联,汇聚了蔡元培、林则徐、弘一法师等名家的笔墨精华。这些作品既有颜筋柳骨的刚劲,又有行云流水的潇洒;既有庙堂之气的庄重法度,也有文人雅士的闲逸风骨。 从蔡元培倡导美育的哲思,到林则徐胸怀天下的气魄;从左宗棠安邦定国的担当,到弘一法师禅意空灵的境界,每幅对联都将书法艺术与精神追求融为一体。 这不仅是中华书法的技艺呈现,更是历代仁人志士修身治世、家国情怀的文化见证,展现了传统艺术中“字如其人”的深厚底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