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米,养百样人。 同样的一座城市里,有的老人,彬彬有礼,被大家点赞;有的老人,横行霸道,被大家孤立。 最不好理解的是,一些老人,在家里也如一粒老鼠屎,人人喊打。 从儿媳和女婿的角度看,被讨厌的老人,多半有以下几个共性。 01 把媳婿当成外人,防贼一样。 有一个词语,叫“视如己出”。 当儿女结婚之后,儿媳和女婿,应该都像自己的儿女一样,备受关爱。 一些聪明的老人,还在爱子孙的时候,天平会对儿媳和女婿进行倾斜。这样做,能让儿媳女婿感觉到温暖。 如果老人不把儿媳女婿当自己人,起码应该给予尊重。这一点也做不到,那么儿媳女婿就变成了外人,处处都碍眼。 在经济、感情等方面,老人把儿媳女婿排除在圈外,好像他们都是来夺取家庭财产的人,那就没有办法好好相处了。 所有的防备,都会让一个人变得很失望,然后就和对方保持冷漠,没有好印象。 02 把带娃当成交易,讨价还价。 现如今,老人帮忙带娃,已经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老人愿意主动去带娃,还是被动去带娃?结局是不一样的。 当老人去带娃的时候,谈各种条件,索要工钱,生活费,或者提出其他苛刻的条件的时候,那就意味着老人开始被讨厌了。 最可恶的是,有的老人,抱着别人家的娃,啧啧称赞;抱着自己的娃,骂骂咧咧,牢骚满腹。这一对比,怎么让人开心? 这带娃的时候,老人和儿媳女婿走得很近,有什么情绪,是一清二楚的。但带娃的费用太高的时候,还真的不如请保姆。 一旦儿媳女婿决定赶走老人,另外请保姆的时候,这老人就打心眼里被抛弃了。 03 把儿女当成筹码,养老绑架。
有远见的老人,会自己考虑养老金的问题,养老也很顺溜。 有的老人,在四五十岁的时候,就游手好闲,然后坐等儿女伺候。 儿女若是不养老人,老人就开启道德绑架模式。 老人对儿媳说:“我花的是儿子的钱,你管啥?” 说是这样说,但是儿子和儿媳是一家人,工资、储蓄、房子,都是他们的共同财产。儿子拿钱给父母,也是变相让儿媳承担了费用。分不开。 老人源源不断地花掉儿媳女婿家的钱,这是增加了经济负担。当年轻人都承担房贷车贷的压力的时候,老人还要拿走一部分钱,这日子还怎么过啊? 04 把儿家当成自家,施号发令。 我的母亲,去我的姐姐家住了一段时间。 母亲自作主张,请人把灶台降低了,从洗脸的地方加了一个水龙头,也不知道具体干嘛的。 到了周末,母亲从冰箱里,拿出一大把冰棒,分给小区里的孩子。 过节,母亲拿走厨房里的食用油,用来送礼。 终于,姐夫发火了:“妈,你干啥,也不问一问?” 是的,父母的家,可以是儿女的家,儿女的家,不一定是父母的家。
一个老人,完全不把儿女家当外家,那就有倚老卖老的滋味了。并且老人性格很强势,到哪里,都要当家做主。这就引发了“争夺第一家长”的矛盾了。 05 把唠叨当成经验,没完没了。
这无休止的唠叨,真的很讨厌。 你做啥,老人就指责你啥,并且肯定是你做得不对。 儿子女儿还会稍微容忍父母,毕竟是血脉相连。女婿和儿媳就不一定了,听多了,就会顶嘴。 老人的经验,已经慢慢过时了,还要强加于人,就是没有自知之明。 比方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带娃多用尿片,尿片都是破衣服改的。现在,都用尿不湿,偶尔用尿片,也是全新的。哪能一样呢? 一旦起了争执,儿女总是站在儿媳女婿这一方,那么老人就从唠叨变成抱怨了,这日子也没法过。 06 把病痛当成生死,叫苦连天。 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没有人躲得过。 当一个老人,扛着病痛,还要积极生活的时候,大家都很感动,也会多照顾。 一个老人,伤寒感冒,就开始叫苦连天,都开始交代后事了,这让儿孙怎么活啊? 有的老人,感觉哪里有点痛,就开始喊 儿女都要回来,就像要动动大手术,要准备红白喜事一样。这就把儿女都折腾得够呛。 儿女被老人折腾,儿媳女婿也跟着,导致家里总是鸡飞狗跳。 老人的言行,又显得愚昧,又让儿女都特别为难。被讨厌,一点都不奇怪。 最可怕的是,老人就是生病了,也要在老家,死活不愿跟着儿女在城里。导致寻医问药,很不方便,也耗费了大量的路费和时间。这真的让儿女左右为难,感觉天都要塌了。 07 对照标准,你老人家有这样的共性吗?若有,就及时改正吧。 儿媳女婿进门了,就是一家人,多一些沟通,多一些帮助。 相信,人心都是肉长的,总是可以被温暖的。 尤其是远嫁的儿媳,更要被爱,就算儿媳被儿子欺负,老人都要马上站出来,坚决保护。 在养老方面,老人要自己准备养老金,存款,不添加经济负担。 现在的中年人,生活真的好难,工作不稳定,房贷压力大,送孩子读书的费用多,外加老人的折腾,真的受不了。老人应该换位思考,多担待。 当然,讨厌一个老人,不要去伤害,而是和他保持距离,给他自己的生活空间。 人老了,主动服老,恭敬又从命。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