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大小和卓之乱的最后一战,清军威震中亚之巅

 茂林之家 2025-03-21 发布于湖南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正月,清军在西域的最高指挥官、定边将军兆惠率领富德等部清军在叶尔羌城外之通古思鲁克大破大小和卓(波多尼都、霍集占)联军,彻底扭转了南疆战局。

通古思鲁克之战后,波多尼都和霍集占不敢再与清军野战,只得退守喀什噶尔(今喀什),以避清军锋芒。喀什噶尔远离清军后方,清军后勤补给很是困难,波多尼都和霍集占预判清军会因为后勤问题撤军, 届时可以再反攻回去。

波多尼都和霍集占的算盘打得精明,但他们遇到的对手是乾隆和兆惠,这二位是“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主。乾隆眼睛里可是揉不到沙子,而兆惠又是猛的一批的悍将,曾在黑水营用3000人硬刚10余万叛军,对于波多尼都和霍集占的如意算盘,他们说一眼就看穿。

于是,乾隆专门下诏给兆惠务必除恶务尽,并授予兆惠临机专制之权。乾隆二十四年(1759)六月,兆惠率清军主力进攻喀什噶尔,又命定边副将军富德率偏师清剿叶尔羌方向的残敌。富德在击灭叶尔羌处叛军后,随即移兵喀什噶尔,与兆惠军两面合击喀什噶尔之叛军。波多尼都和霍集占见清军大军压境,自知非其敌手,遂放弃喀什噶尔,准备向西越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逃往拔达克山(今阿富汗吉境内)。

兆惠见叛军要溜,遂指挥清军急速追击叛军,七月十日,清军在帕米尔高原上的伊西洱库尔淖尔(又作叶什尔库尔诺尔,即今喷赤河,属巴达克山界)追上叛军。当时,波多尼都率一部分叛军及家属据守伊西洱库尔淖尔西岭,霍集占率主力万余人据守伊西洱库尔淖尔北岭及东岭,对清军形成了居高临下的有利态势。

波多尼都和霍集占认为清军劳师袭远,自己以逸待劳,在人数和地形上占据优势,遂再次壮起了胆子,决定与清军野战。清军主将富德一面指挥清军与叛军激战,一面调集火炮轰击叛军在山岭两侧构筑的防御工事,战斗打得非常激烈。

由于清军强悍的战斗力,使得叛军内部重要将领霍集斯和鄂对率部阵前降清。霍集斯和鄂对的突然投降,导致叛军防线洞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富德趁机率清军从缺口处突入叛军主阵地,大破叛军,斩首叛军数千级,俘虏叛军12000余人,缴获军械3000余件、驼骡牛羊万余只,是为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

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是清军在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中最后一场大的战役,此一战,清军彻底歼灭了大小和卓叛军最后的有生力量。不久后,巴达克山首领素勒沙慑于清军恐怖的战斗力,主动清军交出藏匿在巴达克山境内的大小和卓的首级(在交出大小和卓之前,素勒沙已经将二人处死)。此一战,也让清军在中亚的声望达到了顶峰,中亚诸国望着彪悍的清军,纷纷遣使入贡于清廷,主动对大清帝国称臣纳贡,这一刻的大清帝国,可谓无上荣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