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篇传世奇文《静坐》,全文仅90字,却道尽“知足常乐”的人生大哲学

 培训班背包 2025-03-22 发布于陕西

国学经典 共学勉之

Image

《静坐》由明代藩王朱有燉所作。朱有燉一生历经世事变迁,对人生有着独特感悟。

此诗虽篇幅不长,却蕴含着深刻的修身智慧。朱有燉借此诗传递出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劝诫人们远离尘世喧嚣,摒弃浮躁与杂念,在内心的平静中寻求生活真谛。

它以质朴文字,将修身养性的道理娓娓道来,强调内心平和对人生的重要性,鼓励人们珍惜当下宁静,修炼品德,具有极高的启发价值,为人们在纷繁生活中提供了一片心灵的栖息之所 。

Image 

《静坐》

明 · 朱有燉

静坐闲观理自明,是非荣辱岂须争。

一身常在闲中过,万事肯于先处行。

嫩竹半欹听夜雨,晚云收尽看秋晴。

两般清意谁能识,世事交游物外情。

Image

#01

静坐闲观理自明,

是非荣辱岂须争。 

静心坐下,从容观察,万物的道理自然会变得清晰;是非、荣辱这些世俗纷争,又有什么必要去计较呢?

心得感悟:

纷扰尘世,人心难测,唯有静心观照,方能洞察本质。

世间的是非荣辱,往往不过是过眼云烟,若一味沉溺其中,只会徒增烦恼。

真正的智慧在于超然物外,不为浮名所困,不因一时得失而动摇。

正所谓“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看透世事,反而能处变不惊,在纷扰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02

一身常在闲中过,

万事肯于先处行。

一个人若能安于闲适淡泊的生活,便能在万事之初便有清晰的判断,未雨绸缪,行事稳妥。

心得感悟:

真正的智者并非不理世事,而是在宁静中积蓄力量,以从容的姿态面对生活的风浪。

许多人忙于追逐,却忽略了提前思考与布局,最终事到临头才仓促应对。

闲适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生活态度,先谋而后动,方能在关键时刻稳操胜券。

Image

#03

嫩竹半欹听夜雨,

晚云收尽看秋晴。

幼竹微微倾斜,静静聆听夜雨的滴落;雨过天晴,晚霞散去,天朗气清,一片秋日明媚景象。

心得感悟:

人生如这竹与天,既有风雨侵袭的时刻,也有雨过天晴的光景。

面对困境时,不妨学那嫩竹,以柔韧之姿承受风雨,听其滴落,感受其中的节奏,而非怨天尤人。

终有一日,风雨会过去,天朗云清,心境亦如洗涤后的天空,愈加澄澈透亮。

顺应变化,方能泰然自若地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04

两般清意谁能识,

世事交游物外情。

这两种清雅的意境,又有谁能够真正领悟?世间的人际交往,若能超脱世俗功利,才能体味其中的真趣。  

心得感悟:

人生在世,最难得的是一份超然的心境。

世俗交往多因名利而聚散,而真正的知己之交,是超越物质、建立在精神契合之上的。

与其困于虚浮热闹,不如静观世事,寻找那份淡泊宁静的交情。

惟有如此,方能远离纷扰,在喧嚣红尘中保留一份真正的清雅与纯粹。

愿与君共勉同行!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