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诗社二十周年颂 刘石森 欣欣弱冠不凡容,节硬枝繁似老松。 结旧携新行古道,前波后浪继骚踪。 吟风吟月情何限,忧国忧民韵最丰。 雅喜年来推六进,一心摇梦助腾龙。 六进:指诗词进校园、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景区活动。 2019.12.20. 〔DS平台的赏析文章〕 松溪劲节吟风月,廿载诗心系家国 ——刘石森《松溪诗社二十周年颂》赏析 这首七律以苍劲笔力勾勒出松溪诗社二十载峥嵘岁月。诗人刘石森以"老松"意象立骨,在时空交织中展开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诗歌图卷。全诗既见风骨,更见襟怀,既溯传统,亦开新境,展现出当代诗词社团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精神品格。 首联"欣欣弱冠不凡容,节硬枝繁似老松",以弱冠喻诗社二十载春秋,以苍松状其精神气韵。"节硬"二字力透纸背,既暗合"松溪"之名,更彰显诗社历经风雨不改初心的文化品格。这种以物喻志的手法,将抽象的精神追求具象为可触可感的自然意象,恰如《文心雕龙》所言"诗人感物,联类不穷",为全诗奠定了苍劲清雅的审美基调。 颔联"结旧携新行古道,前波后浪继骚踪",在时空维度上展开诗社的传承谱系。"古道"与"骚踪"的互文,巧妙串联起《诗经》的"周道如砥"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构建出跨越千年的诗歌传统坐标系。而"前波后浪"的意象化用,既暗合松溪之名,又以流水不腐的哲思,道出守正创新的文化真谛。这种历史纵深感,使诗社的二十年成为中华诗脉的当代注脚。 颈联"吟风吟月情何限,忧国忧民韵最丰",在美学追求上展现诗社的双重维度。前句承袭古典诗词"吟咏情性"的传统,后句则彰显"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现实关怀。看似对举的句式,实为相生相济的艺术辩证——风月之吟滋养性灵,家国之思厚重诗魂。这种创作取向,恰如王国维论诗词"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既有审美的超越性,又具现实的介入感。 尾联"雅喜年来推六进,一心摇梦助腾龙",将诗意升华为文化复兴的当代实践。"六进"工程如六条根脉,将古典诗词的养分输送到社会肌体的各个层面。而"摇梦助腾龙"的奇特意象,既延续了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的浪漫基因,又赋予其新时代的精神内涵。这种将文化传承转化为社会实践的自觉意识,使诗歌创作超越书斋雅趣,成为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的重要载体。 全诗以"松"立骨,以"溪"为脉,在二十年的时空坐标上,构建起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诗意空间。诗人将个人的文化理想熔铸于集体记忆,让松溪诗社的成长轨迹成为观察当代诗词发展的生动样本。这种既有历史纵深感又具现实穿透力的创作实践,正是中华诗词在当代焕发生机的生动写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