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 论 “连珠”作为一种文体,几乎已被遗忘。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文学史似乎罕有提到它,各种古文选本没有选取它,大学、中学语文教材也没有录用它。 刘盼遂、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一九七九年第一版),很有识力地选了陆机的《演连珠》三首,给“连珠”这种文体以应有的地位。 关于“连珠”,晋傅休奕《叙连珠》说:“所谓连珠者,兴于汉章之世,班固、贾逵、傅毅三子,受诏而作之。其文体辞丽而言约,不指说事情,必假喻以达其旨,而览者微悟,合于古诗讽兴之义。欲使历历如贯珠,易看而可悦,故谓之连珠。”傅休奕对“连珠”名称、特点的阐述是正确的。至于“连珠”是否是“兴于汉章之世,班固、贾逵、傅毅三子,受诏而作之”还是个问题。查《汉书》《后汉书》本传,都没有“受诏而作之”的记载。《梁书·文学上·丘迟传》倒有一段受诏作连珠的记载:“时高祖著《连珠》,诏群臣继作者数十人,迟文最美。”(结构是:说理+具象,或顺序反过来;句式为某闻……故……是以……) “连珠”体,现在所见到的以汉扬雄、班固的《连珠》为最早,继作的有晋陆机的《演连珠》、南朝宋庾信的《拟连珠》……至清代还有王夫之的《连珠》,其间“广连珠”“畅连珠”等,名称不一。“丛书集成”初编,还把明刘基、王的《拟连珠》《演连珠》汇集为一册。可见,“连珠”体在文学史上似有书它一笔的必要。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说“连珠”是“借物陈义以通讽谕之辞”,是正确的。综观从扬子云到王夫之的篇篇“连珠”,至少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言简意赅。陆机在阐述“威武不能屈”一则“连珠”中,先以老幼妇孺皆知的虐暑涸阴之隆,不能易火、冰之性为喻。继用六国合纵而秦吞纵灭之;鲁连决心蹈东海而死,不忍为之民;武王伐殷,流血漂橹,伯夷叔齐登西山及饿且死等历史典故为例证。“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结论就不言而喻了。而这则《演连珠》只有四十六字:“臣闻虐暑熏天,不减坚冰之寒;涸阴凝地,无累陵火之热。是以吞纵之强,不能反蹈海之志;漂卤之威,不能降西山之节。” 第二,设譬说理。“连珠”继承了传统设譬说理的手法,“假喻以达其旨”。陆机在另一则《演连珠》中,以弦“曲终则改”、镜“触物则照”为喻,说明要深入了解客观事物“千变之容”,不能死抱本本,“挟情适事”。这种哲理,对我们今天又何尝没有借鉴作用呢?虽然早有洋洋千言的《吕氏春秋·察今》等文,而这则《演连珠》只有四十二字:“臣闻弦有常音,故曲终则改;镜无畜形,故触物则照。是以虚己应物,以究千变之容;挟情适事,不观万殊之妙。” 第三,逻辑推理。这似乎就是傅休奕说的“历历如贯珠”。“逻辑”这个名词是“进口货”,而逻辑推理的方法则古已有之,如《庄子·秋水》“濠上”之辩等不胜枚举。“连珠”就是成功地吸收了这种逻辑推理,而且压缩在极简约的文字里,当然是一种创造。孟子有句名言:“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后人有作注疏的,也有做了大块文章的。但是,明人刘基在一则《拟连珠》里,先以“鉴能照物,翳之以尘则不可照;水能瀚物,淆之以泥则不可瀚”的比喻为前提,然后得出结论:“故身明明,斯可以使人明明;政缓缓,不可以责人缓缓。”全文只有四十二字。再看明人王阳明一则五十字的《演连珠》:“臣闻网以纲为总,服以领为尊;纲举而目自张,领振而裔乃循。是以道者政之领,圣人修道不修政;吏者民之纲,圣人治吏不治民。” 这里用比喻论证推理,深刻地阐明了道与政、吏与民的关系,而且可以分明看出它脱胎于《韩非子》。 《叙连珠》-- 傅玄 所谓连珠者,兴於汉章帝之世,班固贾逵傅毅三子,受诏作之,而蔡邕张华之徒又广焉,其文体辞丽而言约,不指说事情,必假喻以达其旨,而贤者微悟,合於古诗劝兴之义,欲使历历如贯珠,易睹而可悦,故谓之连珠也,班固喻美辞壮,文章弘丽,最得其体,蔡邕似论,言质而辞碎,然旨笃矣,贾逵儒而不艳,傅毅有文而不典。 汉杨雄连珠曰: 臣闻明君取士,贵拔众之所遗,忠臣不荐,善废格而所排,是以岩穴无隐,而侧陋章显也。 汉班固拟连珠曰: 臣闻公输爱其斧,故能妙其巧,明主贵其士,故能成其治。 臣闻良匠度见材而成大厦,明主器其士而建功业。 臣闻听决价而资玉者,无楚和之名,因近习而取士者,无伯玉之功,故玙璠之为宝,非駔侩之术也,伊吕之佐,非左右之旧。(臣听说,仅仅因为价格高昂就认为玉石有价值的人,并不会获得像楚国人卞和那样发现珍贵玉石的名声;同样,仅仅因为亲近而选拔人才的人,也不会有像伯乐那样识别千里马的功绩。因此,玙璠之所以被视为珍宝,并不是因为它被普通的买卖人所青睐。伊尹和吕尚这样的贤臣并不是君主身边的亲信或旧友。“玙璠”指的是珍贵的美玉,“驵侩[zǎng kuài]”则是指市场上的驵侩,即买卖牲畜的中间人,这里用来比喻普通的买卖人。) 臣闻鸾凤养六翮以凌云,帝王乘英雄以济民,易曰: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 臣闻马伏阜而不用,则驽与良而为群,士齐僚而不职,则贤与愚而不分。 後汉潘勖拟连珠曰: 臣闻媚上以布利者,臣之常情,主之所患;忘身以忧国者,臣之所难,主之所原,是以忠臣背利而脩所难,明主排患而获所原。 魏文帝连珠曰: 盖闻琴瑟高张则哀弹发,节士抗行则荣名至,是以申胥流音於南极,苏武扬声於朔裔,盖闻四节异气以成岁,君子殊道以成名,故微子奔走而显,比干剖心而荣。 盖闻驽蹇服御,良乐咨嗟,铅刀剖截,区冶叹息,故少师幸而季梁惧,宰嚭任而伍员忧。(即使劣马也能得到驾驭的机会,让善于管理马的人感到欣慰;即使是普通的刀也能切割东西,让铸剑的师傅感到惊叹。因此,地位低微的人可能会因为幸运而得意,而地位高的人则可能因为责任重大而忧虑) 魏王粲仿连珠曰: 臣闻明主之举也,不待近习,圣君用人,不拘毁誉,故吕尚一见而为师,陈平乌集而为辅。(不计较陈平盗嫂的污迹) 臣闻记功志过,君臣之道也,不念旧恶,贤人之业也,是以齐用管仲而霸功立,秦任孟明而晋耻雪。(齐桓公任用管仲而成就了霸业,秦穆公重用了孟明视而洗刷了国家的耻辱。齐桓公不计较管忡的一箭之仇;孟明视(生卒年不详),姜姓,百里氏,名视,字孟明,史称孟明视,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人。春秋时期秦国大夫,秦穆公的主要将领,秦国国相百里奚的儿子。多次率领秦军与晋国作战,屡败屡战,最终战胜了晋军。秦穆公见晋国屈服了,率领军队进入崤山,掩埋了三年前阵亡将士的骨骸,祭祀了三日返回国都。秦国打败了中原的霸主晋国,威震西戎,有二十来个小国和部族都争先恐后地归附了秦国,使秦国扩地千里,成了西戎的霸主,这都与孟明视有着一定的关系。) 臣闻振鹭虽材,非六翮无以翔四海,帝王虽贤,非良臣无以济天下。 臣闻观於明镜,则疵瑕不滞於躯,听於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洗洗澡,照照镜子,人生不犯大错。) 晋陆机演连珠曰: 臣闻曰薄星回,穹天所以纪物,山盈川冲,厚地所以播气,五行错而致用,四时违而成岁,是以百官恪居,以赴八音之离,明君执契,以要克谐之会。(因此百官恪尽职守,来完成八音的和谐;贤明的君主掌握法度,来求得协调一致的机会。) 臣闻髦俊之才,世所希乏,丘园之秀,因时则扬,是以大人基命,不擢才於后土,明主聿兴,不降佐於昊苍。(君主创业,不可能平白地得到人才,不会仅仅因为出身低微而忽视其才能。明主兴业,不依靠天地的援手。) 臣闻禄放於宠,非隆家之举,官私於亲,非兴邦之选,是以三卿世及,东国多衰弊之政,五侯并轨,西京有陵夷之运。(三卿(古代的司徒、司马、司空)世代相袭,东方各国多有衰败的政治;五侯(诸侯五霸)同时执政,西京洛阳因而有衰颓的趋势。) 臣闻灵晖朝觏,称物纳照,时风夕洒,程形赋音,是以至道之行,万类取足於世,大化既洽,百姓无匮於心。(我听说太阳的光辉在早上洒落,万物可以根据所需去吸取;晚风吹起,不同的事物都得到同样的声音。所以“至道”、“大化”(二者泛指自然或上天)早将万类所需考虑周全,小百姓没啥好担心的。) 臣闻鉴之积也无厚,而照有重泉之深,(镜子虽然没有厚度,但能够映照出深潭底部的情景。)目之察也有畔,而眡[shì ](=视)周天壤之际,何则,应事以精不以形,造物以神不以器,是以万邦凯乐,非悦锺鼓之娱,天下归仁,非感玉帛之惠。 臣闻智周通塞,不为时穷,才经夷险,不为势屈,是以凌霄之羽,不求反风,曜夜之目,不思倒曰。(智慧的人能够洞察事物的通达与阻塞,不会因为时代的困境而感到迷茫;有才华的人经历平坦与险阻,不会被外界的压力所屈服。因此,像高飞的羽毛一样,不需要逆风的帮助;明亮的眼睛在夜晚,也不会想着去改变方向。) 臣闻利眼临云,不能垂照,朗璞蒙垢,不能吐辉,是以明哲之君,时有蔽壅之累,俊乂之臣,屡抱後时之悲。 臣闻因云洒润,则芳泽易流,垂风载响,则音徽自远,是以德教俟物而济,荣名缘时而显。 臣闻弦有常音,故曲终则改,镜无畜影,故触形则照,是以虚己应物,必究千变之容,挟情適事,不观万殊之妙。 臣闻目无常音之察,耳无照景之神,故在乎我者,不殊之於己,存乎物者,不求备於人。 臣闻触非其类,虽疾弗应,感以其方,虽微则顺,是以商飚漂山,不兴盈尺之云,谷风垂条,必降弥天之润,(强劲的北风虽然吹遍了山岭,却不能兴起仅有一尺高的云朵;和缓的东风只要吹动了树枝,就必定会降下绵绵不断的雨水。)故闇於理者,唱繁而和寡,审乎物者,力约而功峻。 宋谢惠连连珠曰: 盖闻献技者易忽,养德者难致,是以子张重趼,不获哀公之禄,干木偃息,不受文侯之位。 盖闻机心难湛,不接异类,淳德易孚,可狎殊方,是以高罗举而云鸟降,海人萃而水禽翔。 盖闻春兰早芳,实忌鸣鴂[jué ],秋菊晚秀,无惮繁霜,何则,荣乎始者易悴,贞乎末者难伤,是以傅长沙而志沮(贾谊),登金马而名扬。(人生如马拉松,行稳致远,岂在冲刺。) 盖闻脩己知足,虑德其逸,竟荣昧进,志忘其审,是以饮河满肠,而求安愈泰,缘木务高,而畏下滋甚。 宋颜延之范连珠曰: 盖闻夫履顺则天地不违一物,投诚则神明可交,事有微而逾著,理有闇而必昭,是以鲁阳倾首,离光为之反舍,有鸟拂波,河伯为之不潮。 齐王俭畅连珠曰: 盖闻王佐之才虽远,岂必见采於当世,陵云之气徒盛,无以自致於云间,是故魏人指玉於外野,和氏泣血於荆山。 梁武帝连珠曰: 盖闻水镜不以妍蚩殊照,芝兰宁为贵贱异芳,是以弘道归於兼济,至德由乎两忘。(弘扬道德是为了普济天下,达到至高无上的德行则需要忘却自我与外物的区别。) 盖闻一眚不足以掩德,五刑非可以妄加,是以径寸之珍,有时而颣[lèi ],盈尺之宝,不能无瑕。 盖闻理渐其萌,岂须拔岳之力,物有易伤,不待凌云之缴,是以微照积而山飘,虚弦动而隼落。(微弱的光亮聚集起来也能使大山飘浮,空中的弓弦轻轻一动就能让飞鸟落下。) 梁宣帝连珠曰: 常闻盈虚之道,虽脩平而必陂,损益之由,在至象而无蠲[juān ],(损益的原因在于事物的本质特征,并非出于某种消除或减免的目的。)是以谓地之厚,而东南缺,唯天为大,而西北悬。 常闻山有藏玉,则卉草常荣,林有猛兽,则丛枝莫采,是以汉仪重见,皇王之迹有真,周礼犹存,龟蒙之田无改。(周代的礼仪制度依然存在,龟蒙地区的农田也没有改变。) 梁沈约连珠曰: 臣闻烈风虽震,不断蔓草之根,朽壤诚微,遂霣[yǔn ](=陨)崇山之峭,是以一夫不佳,威於赫怒,千乘必致,亡於巧笑。(周朝故事) 臣闻鸣籁受响,非有志於要风,涓流长迈,宁厝心於归海,是以万窍怒号,不叩而咸应,百川是纳,用卑而为宰。(地位因自然不因伎俩而得) 梁吴筠连珠曰: 盖闻艳丽居身,而以蛾眉入妒,贞华炤物,而以绝等见猜,是以班姬辞宠,非无妖冶之色,阳子寂寞,岂乏炫曜之才。 盖闻义夫投节,未必识君,烈士赴危,非期要利,是以墨子萦带,不蒙肉食之谋,申胥泣血,非有执圭之位。 梁刘孝仪探物作艳体连珠曰: 妾闻洛妃高髻,不姿於芳泽,玄妻长发,无籍於金钿,故云名由於自美,蝉称得於天然,是以梁妻独其妖艳,卫姬专其可怜。 妾闻芳性深情,虽欲忘而不歇,薰芬动虑,事逾久而更思,是以津亭掩馥,秖结秦妇之恨,爵台馀妒,追生魏妾之悲。(津亭掩盖了芳香,只留下了秦妇的遗憾;爵台残留着嫉妒,追忆产生了魏妾的悲伤。这句话出自《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表达了对古代两位女性悲剧命运的同情和感慨。"秦妇之恨"通常指的是秦始皇时期的一位女子,她的丈夫被征召去修筑长城,但最终没有回来,她每天站在津亭(渡口的小亭)等待,最终郁郁而终。"魏妾之悲"则可能指的是三国时期魏国的一位妾室,她在爵台(古代贵族饮酒作乐的地方)上因嫉妒而遭受不幸。) 陆士衡演连珠50首 臣闻日薄星回【薄,迫也】,穹天所以纪物;山盈川冲【冲,空也】,后土所以播气。五行错而致用,四时违而成岁【违,离也】。是以百官恪居,以赴八音之离【八音,八风之音。不相夺伦,故曰离】;明君执契【契,信也】,以要克谐之会【要,俾也】。【首启以迂宏】 臣闻任重于力,才尽则困;用广其器,应博则凶【博,广也】。是以物胜权而衡殆,行过镜则照穷。故明主程才以效业,贞臣底力而辞丰【底力犹砥砺】。【程器以敷用】 臣闻髦俊之才【髦俊犹豪俊】,世所希之;丘园之秀【隐也】,因时则扬。是以大人基命【基,肇也】,不擢才于后土;明主聿兴,不降佐于昊苍。【循才】 臣闻世之所遗,未为非宝;主之所珍,不必适治。是以俊乂之薮【乂,贤也】,希蒙翘车之招【《诗》有轶语:翘翘车乘,招我以弓。聘士也】;金碧之岩,必辱凤举之使【使来如凤举也】。【索逸】 臣闻禄放于宠,非隆家之举;官私于亲,非兴邦之选。是以三卿世及,东国多衰弊之政【鲁之三桓皆卿也】;五侯并轨,西京有陵夷之运【桓帝之侯五宦也】。【不私】 臣闻灵辉朝觏【觏,遇也】,称物纳照【纳,赋也】;时风夕洒,程形赋音【音播以风也】。是以至道之行,万类取足于世;大化既洽,百姓无匮于心。【和人于大块】 臣闻顿网探渊【顿,措也】,不能招龙;振纲罗云【纲,网维也】,不必招凤。是以巢箕之叟【巢箕,箕于巢也,隐之谓】,不眄丘园之币【眄,睥也】;洗渭之民【洗渭,洗耳于渭也。隐之谓】,不发傅岩之梦【汤梦傅说,起之于傅岩】。【真逸不问进利】 臣闻鉴之积也无厚,而照有重渊之深【重渊,九重之渊也】;目之察也有畔【畔,际也】,而视周天壤之际【际,间也】。【能外目察者,可以用精】何则?应事以精不以形,造物以神不以器。是以万邦凯乐,非悦钟鼓之娱;天下归仁,非感玉帛之惠。【化辑荣泽】 臣闻积实虽微,必动于物;崇虚虽广,不能移心【义工】。是以都人冶容,不悦西施之影;乘马班如【班如犹盘桓。《易》云:屯如,邅如,乘马班如】,不辍太山之阴。【心不转石】 臣闻应物有方,居难则易;藏器在身,所乏者时。是以充堂之芳,非幽兰所难;绕梁之音,实萦弦所思【来的便著】。【利才】 臣闻智周通塞,不为时穷;才经夷险【才治而险夷也】,不为世屈。是以凌飙之羽,不求反风;曜夜之目,不思倒日。【遵时用境】 臣闻忠臣率志【率,从也】,不谋其报;贞士发愤,期在明贤。是以柳庄黜殡【黜殡,殡不堂】,非贪瓜衍之赏【厚赉也。《左氏》云: 晋侯赏桓子狄臣千室,亦赏士伯以瓜衍之县】;禽息碎首【《论衡》云:儒书言禽息荐百里奚,缪公未听,出,当门仆头碎首而死, 缪公痛之,乃用百里奚 】,岂要先茅之田【赡赐也。《左氏》云:晋襄公以再命命先茅之县赏胥臣】。【死志】 臣闻利眼临云,不能垂照;朗璞蒙垢,不能吐晖。是以明哲之君,时有蔽壅之累;俊乂之臣,屡抱后时之叹。【难势】 臣闻郁烈之芳,出于委灰【花生烬涂也】;繁会之音,生于绝弦【钟期死,伯牙绝音】。是以贞女要名于没世,烈士赴节于当年。【正当此时】 臣闻良宰谋朝,不必借威;贞士卫主,修身则足。是以三晋之强,屈于齐堂之俎;千乘之势,弱于阳门之夫【《礼记》云:晋人之觇宋者反报于晋侯曰:“阳门之介夫死,二子罕哭之哀,而民衰,而民说,殆不可伐也】。【贞已】 臣闻赴曲之音【赴,与也】,洪细入韵;蹈节之容,俯仰依咏。是以言苟适事,精粗可施;士苟适道,修短可命。【就道】 臣闻因云洒润,则芳泽易流;乘风载响,则音徽自远【音徽,乐也】。是以德教俟物而济,荣名缘时而显。【有所藉待】 臣闻览影偶质【质,问也】,不能解读;指迹慕远,无救于迟。是以循虚器者,非应物之具;玩空言者,非致治之机。【虚非应物】 臣闻钻燧吐火,以续旸谷之晷【旸谷,日所出也。晷,光也】;挥翮生风,而继飞廉之功【飞廉,风伯也】。是以物有微而毗着【毗同弼】,事有琐而助洪。【火之形未煦斯比,然则比人而烛,用之辩也】 臣闻春风朝煦,萧艾蒙其温;秋霜宵坠,芝蕙被其凉。是以威以齐物为肃,德以普济为弘。【务均】 臣闻性之所期【期,极也】,贵贱同量;理之所极,卑高一归。是以准月禀水【准,水之平也。禀,与也】,不能加凉;晞日引火,不必增辉。【独立而不改】 臣闻巧尽于器,习数则贯【数,术也】;道系于神,人亡则灭。是以轮匠肆目,不乏奚仲之妙【奚仲,夏时作车,或曰为车正】;瞽叟清耳,而无伶伦之察【伶伦,黄帝时制音五律】。【能知】 臣闻绝节高唱,非凡耳所悲;肆义芳讯,非庸听所善。是以南荆有寡和之歌【《问楚王对》曰: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东野有不释之辩。【岂唯形骸,知亦有之】 臣闻寻烟染芬,熏息犹芳;征音录响,操终则绝。何则?垂于世者可继,止乎身者难结。是以玄晏之风恒存【晏,安也。《魏德论》云:玄晏之化,丰洽之政】,动神之化已灭【示者垂,施者灭】。 臣闻托闇藏形,不为巧密;倚智隐情,不足自匿。是以重光发藻【藻,采也】,【日月丽天】寻虚捕景【景,影也】;【景曜临晦】大人贞观【贞,正也】,探心昭忒【忒,谬也】。【利审】 臣闻披云看霄【披,拨也】,则天文清;澄风观水,则川流平。是以四族放而唐劭【四族,四凶也。劭,休也】,二臣诛而楚宁【二臣,费无极与鄢将师也】。【去蔽】 臣闻音以比耳为美【比,亲也】,色以悦目为欢。是以众听所倾【倾,趋也】,非假北里之操【北里,商辛时乐也】;万夫婉娈【婉,娈,皆爱也】,非俟西子之颜。故圣人随世以擢佐,明主因时而命官。【应时】 臣闻出乎身者,非假物所隆;牵乎时者,非克己所勖【勖,勉】。是以利尽万物,不能叡童昏之心【叡,慧也。童,愚也。昏,昧也】;德表生民,不能救栖遑之辱【栖遑,奔劳也】。【势之所以,未由智识】 臣闻动循定检【检,则也】,天有可察;应无常节,身或难照【照,知也】。是以望景揆日【揆,忖也】,盈数可期;抚臆论心【臆,膺也】,有时而谬。【斯以心者无节循,匪无也,微也】 臣闻倾耳求音,视优听苦;澄心徇物【徇,从也】,形逸神劳。是以天殊其数,虽同方不能分其戚【方,属也】;理塞其通,则并质不能共其休。【识不相受】 臣闻遯世之士【遯,遁也】,非受匏瓜之性【子曰: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幽居之女,非无怀春之情。是以名胜欲,故偶影之操矜【以影为偶也】;穷欲达,故凌霄之节厉。【不理之节,徒形于名】 臣闻听极于音,不慕钧天之乐【《吕氏》云:中央曰钧天】;身足于荫,不假垂天之云。是以蒲密之黎【蒲密,子路所宰,得治也。《孔子家语》云:子路治蒲三年,孔子过之,入其境】,遗时雍之世【雍,和也】;丰沛之士【丰沛,汉高祖产处】,忘桓拨之君【桓,大也。拨,治也。《诗》云: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适足者不遐慕】 臣闻飞辔西顿【顿,次也】,则离珠与蒙瞍收察【离珠,轩辕时人,目明。蒙犹矇,眛也。瞍,瞽也】;悬景东秀【景,日曜也】,则夜光与碔砆匿耀【夜光,宝玉也。碔砆,石次玉者】。是以才换世则俱困,功偶时而并劭【偶同遇】。【时世惟孔】 臣闻示应于近,远有可察;托验于显,微或可包。是以寸管下傃【寸管,笔也。傃,向也】,天地不能以气欺;尺表逆立【逆,迎】,日月不能以形逃。【封装】 臣闻弦有常音,故曲终则改【易弦以适韵】;镜无畜影,故触形则照。是以虚己应物,必究千变之容【究,穷也】;挟情适事,不观万殊之妙。【执归而会变】 臣闻祝敔希声【祝敔,乐器也】,以谐金石之和;颦鼓疏击,以节繁弦之契。是以经治必宣其通【宣,通之也】,图物恒审其会。【适会】 臣闻目无常音之察,耳无照景之神。故在乎我者,不诛之于己;存乎物者,不求备于人。【知类】 臣闻放身而居,体逸则安;肆口而食,属厌则充【属,足也】。是以王鲔登俎【王鲔,鱼也】,不假吞波之鱼;兰膏停室【兰膏,兰为灯脂也】,不思衔烛之龙。【有足】 臣闻冲波安流,则龙舟不能以漂;震风洞发【洞,疾貌也】,则夏屋有时而倾【夏屋,大屋也。《楚辞》云:夏屋广大,沙堂秀只】。何则?牵乎动则静凝,系乎静则动贞【贞,正也】。是以淫风大行,贞女蒙冶容之诲;淳化殷流,盗跖挟曾史之情【曾史,曾参与史鰌也。鰌尸谏于卫灵公】。【形由势迁】 臣闻达之所服,贵有或遗【服,用也。达用侈繁,失亡有所不顾】;穷之所接,贱而必寻【与困而寄意也】。是以江汉之君,悲其坠屦【楚战于吴,北,昭王履决而走亡之,三十步复旋取,忴故也。见诸《新书》】;少原之妇,哭其亡簪【孔子见泣妇于少源,以刈薪亡蓍簪,伤故而悲也。见诸《韩诗外传》】。【意有所托】 臣闻触非其类,虽疾不应;感以其方,虽微则顺。是以商飙漂山【商飙,秋风也】,不兴盈尺之云;谷风乘条【条,达也。《诗》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必降弥天之润。故闇于治者,唱繁而和寡;审乎物者,力约而功峻。【察机辨类】 臣闻烟出于火,非火之和;情生于性,非性之适。【工】故火壮则烟微,性充则情约。是以殷墟有感物之悲,周京无伫立之迹【幽纣敝性,是以逐亡】。【贞性】 臣闻适物之技,俯仰异用;应事之器,通塞异任。是以乌栖云而缴飞【缴,矢上组也】,鱼藏渊而网沉;贲鼓密而含响【贲,大也】,朗笛疏而吐音。【殊用】 臣闻理之所守,势所常夺;道之所闭,权所必开。是以生重于利,故据图无挥剑之痛;义重于身,故临川有投迹之哀。【得仁】 臣闻图形于影,未尽纤丽之容;察火于灰,不睹洪赫之烈。是以问道存乎其人【《法言》云:或问经难易,曰,其人存则易,亡则难】,观物必造其质【造,至也】。【近本】 臣闻通于变者,用约而利博;明其要者,器浅而应玄。是以天地之颐【颐,养也】,该于六位【六位,六爻也】;万殊之曲,穷于五弦。【归约】 臣闻虐暑熏天【虐,酷也。熏,灼也】,不减坚冰之寒;涸阴凝地【涸犹沍,冻也】,无累陵火之热【陵火犹剧火】。是以吞纵之强【吞并合纵者秦也】,不能反蹈海之志【鲁仲连蹈东海而隐】;漂卤之威【卤,橹也,盾。血积漂橹】,不能降西山之节【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尽节于首阳山】。【节固】 臣闻理之所开,力所常达;数之所塞,威有必穷。是以烈火流金,不能焚景;沉寒凝海,不能结风。【物理】 臣闻足于性者,天损不能入;贞于期者,时累不能淫。是以迅风陵雨,不谬晨禽之察;劲阴杀节,不凋寒木之心。【空明】【风矫。首天地,宏序端也。止理性,明趋祟也】 庾信《拟连珠》44首 (但叙身世,无关理要,连珠之别格也。) 盖闻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战阵勇于风飚,谋谟出乎胸臆。斩长鲸之鳞,截飞虎之翼。是以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 盖闻萧、曹赞务,雄略所资;鲁、卫前驱,威风所假。是以黄池之会,可以争长诸侯;鸿沟之盟,可以中分天下。 盖闻解封豕之结,塞长蛇之源。必须制裳千里,喢血辕门。是以开百里之围,用陈平之一策;盟千乘之国,须季路之一言。 盖闻得贤斯在,不藉挥锋;股肱良哉,无论应变。是以屈倪参乘,诸侯解方城之围;干木为臣,天下无西河之战。 盖闻邯郸已危,徒思马服;蓟城去矣,空用荆轲。是以竹杖扶危,不能正武担之石;芦灰缩水,不能救宣房之河。 盖闻穴蚁冲泉,未知远虑;元禽巢幕,何能支久。是以大厦既焚,不可洒之以泪;长河一决,不可障之以手。 盖闻膏唇喋喋,市井营营。或以如簧自进,或以狙诈相倾。是以子贡使乎,五都交乱;张仪见用,六国纵横。 盖闻谋猷是习,权变须长。时增齐灶,或卧燕墙。是以井陉之兵,如鸿毛之遇火;长平之卒,若秋草之中霜。 盖闻彼黍离离,大夫有丧乱之感;麦秀渐渐,君子有去国之悲。是以建章低昂,不得犹瞻灞岸;德阳沦没,非复能临偃师。 盖闻市朝迁贸,山川悠远。是以狐免所处,由来建始之宫;荆棘参天,昔日长洲之苑。 盖闻天方荐瘥,丧乱宏多。空思说剑,徒闻枕戈。是以刘琨之英略,莫知自免;祖逖之慷慨,裁能渡河。 盖闻谷林长送,苍梧不从。惟桐惟葛,无树无封。是以随珠日月,无益骊山之火;雀台弦管,空望西陵之松。 盖闻雷惊兽骇,电激风驱。陵历关塞,枕跨江湖。是以城形月偃,阵气云铺。非绿林之散卒,即骊山之叛徒。 盖闻死别长城,生离函谷。辽东寡妇之悲,代郡孀妻之哭。是以流恸所感,还崩杞梁之城;洒泪所沾,终变湘陵之竹。 盖闻三世用兵,既非贻厥;阴谋累叶,必以凶终。是以李都尉之风霜,上兰山而箭尽;陆平原之意气,登河桥而路穷。 盖闻营魂不反,磷火宵飞。时遭猎夜之兵,或毙空亭之鬼。是以射声营之风雨,时有冤魂;广汉郡之阴寒,偏多夜哭。 盖闻江、黄戎马之徼,鄢、郢风飙之格。乍有去而不归,或无期而远客。是以章华之下,必有思子之台;云梦之傍,应多望夫之石。 盖闻无怨生离,恩情中绝。空思出水之莲,无复回风之雪。是以楼中对酒,而绿珠前去;帐里悲歌,而虞姬永别。 盖闻树彼司牧,既悬百姓之命;及乎厌世,复倾天下之心。是以一马之奔,无一毛而不动;一舟之覆,无一物而不沉。 盖闻严霜之零,无所不肃;长林之毙,无所不摽。是以楚堑既填,游鱼无托;吴宫已火,归燕何巢? 盖闻名高八俊,伤于阉坚之党;智周三杰,毙于妇女之讧。是以洪泽之蛟,遂挫长饥之虎;平皋之蚁,能摧失水之龙。 盖闻吴艘蜀艇,不能无水而浮;以红间绿,不能无弦而射。是以笼樊之鹤,宁有六翮之期;肮脏之马,无复千金之价。 盖闻性灵屈折,郁抑不扬;乍感无情,或伤非类。是以嗟怨之水,特结愤泉;感哀之云,偏含愁气。 盖闻迁移白羽,流徙房陵。离家析里,凄恨抚膺。是以吴起之去西河,潸然出涕;荆轲之别燕市,悲不自胜。 盖闻廉将军之客馆,翟廷尉之高门。盈虚倏忽,贵贱何论?是以平生故人,灌夫不去;门下宾客,任安独存。 盖闻执珪事楚,博士留秦;晋阳思归之客,临淄羁旅之臣。是以亲友会同,无不抚怀凄怆;山河离异,不妨风月关人。 盖闻五十之年,壮情久歇,忧能伤人,故其哀矣。是以譬之交让,实半死而言生;如彼梧桐,虽残生而犹死。 盖闻秋之为气,惆怅自怜。耿恭之悲疏勒,班超之念酒泉。是以韩非客秦,避谗无路;信陵在赵,思归有年。 盖闻悬鹑百结,知命不忧;十日一炊,无时何耻。是以素王之业,乃东门之贫民;孤竹之君,实西山之饥士。 盖闻胸中无学,犹手中无钱。今之学也,未见能贤。是以扶风之高凤,无故弃麦;中牟之宁越,徒劳不眠。 盖闻十室之邑,忠信在焉;五步之内,芬芳可录。是以日南枯蚌,犹含明月之珠;龙门死树,尚抱《咸池》之曲。 盖闻百尺之高,累于九棋之上;千钧之重,悬于一木之枝。是以截虎尾而非险,伤龙鳞而未危。 盖闻居兰处鲍,在其所习;白羽素丝,随其所染。是以金性虽质,处剑即凶;水德虽平,经风即险。 盖闻豫章七年,毙于丰草;芳兰九畹,沦于幽谷。是以欲求其真,晋阳有自埋之蒿;若赏其声,吴亭有已枯之竹。 盖闻明镜蒸食,未为得所;干将补履,尤可伤嗟。是以气足凌云,不应止为武骑;才堪王佐,不应直放长沙。 盖闻势之所归,威之所假,必能系风捕影,暴虎冯河。是以轻则鸿毛沉水,重则磐石陵波。 盖闻意气难干,非资扛鼎;风神自勇,无待翘关。是以曹刿登坛,汶阳之田遽反;相如睨柱,连城之璧更还。 盖闻卷葹不死,谁必有心;甘焦自长,故知无节。是以螺蚌得路,恐异骊渊;雀鼠同归,应非丹穴。 盖闻北邙之高,魏君不能削;穀、洛之斗,周王不能改。是以愚公何德,遂荷锸而移山?精卫何禽,欲衔石而塞海? 盖闻君子无其道,则不能有其财;忘其贫,则不能耻其食。是以颜回瓢饮,贤庆封之玉杯;子思银珮,美虞公之垂棘。 盖闻水之激也,实浊其源;木之蠹也,将拨其根。是以延年之家,预论扫墓;羊舌之族,先知灭门。 盖闻磨砺唇吻,脂膏齿牙。陵风扇毒,向影吹沙。是以敬而远之,豺有五子;吁可畏也,鬼有一车。 盖闻虚舟不忤,令德无虞。忠信为琴瑟,仁义为庖厨。是以从庄生,则万物自细;归老氏,则众有皆无。 盖间三关顿足,长城垂翅。既羁既旅,非才非智。是以乌江舣楫,知无路可归;白雁抱书,定无家可寄。 刘基《拟连珠》66首 盖闻空谷来风,谷不与风期,而风自至。深山囿木,山不与木约,而木自生。是故福不可徼,德盛则集,功不可幸,人归则成。 盖闻志大业者,必择所仕,抱大器者,必择所投。是以梁江湖,不取螬残之木,钩鲸鲵,不适雨盈之沟 。 盖闻急雨之涨,可以决山,及其息也,得坻则止。怒马之奔,可以超壑,及其惫也,历坎而瘏。是以长平之威,报在巨鹿,会稽之胜,终于姑苏 。 盖闻身无恒守,势穷则屈,心无定主,情急则亲。是以失时之言,每多谦巳,堕井之呼,不暇择人 。 盖闻石不乱玉,惟瑊玏为能乱玉,枭不混凤,惟鷫鷞为能混凤。故妖声冶色,君子远之必严,伪行辩言,圣人惩之必痛 。 盖闻鉴能照物,翳之以尘,则不可照,水能澣物,淆之以泥,则不可浣。故身明明,斯可以使人明明,政缓缓,不可以责人缓缓 。 盖闻神龙未云,沕渊沦而无闷,凡得鱼水,卦罔罟而莫知。是故圣哲识时,以远悔吝,愚蒙竞利,以冒倾危 。 盖闻物无全材,适用为可,材无弃用,择可惟长。故一目之人,可使视准,五毒之石,可使溃疡。是以穰苴治师,智勇贪愚,咸宜其任,公输搆厦,栋梁枅梲,各得其良。 盖闻神龙可豢,而不能使之去水,飞黄可驾,而不能使之捕狸。是故舍人之能而强之以其所不能,则叛。夺人之好而遗之以其不好,则离。 盖闻民情本质,文过则伪,人道本直,虑佚则倾。是故圣人制礼,因自然之序,哲士用智,利不息之贞 。 盖闻观形于声,未必见形,求实于名,未必得实。是故飘风不可以调宫啇,巧妇不可以为家室 。 盖闻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是以宴安日久,诘戎兵而听者忽忽,老成人丧,语典刑而闻者嗤嗤 。 盖闻物无专美,用之者贵,人有异欲,谐之者从。故冠缨不可以服鹿,而鞿鞚不可以驭龙。是以合抱之松,无庸于竫人之国,若瓮之茧,见弃于躶体之邦。 盖闻千斤之象,不惴虎而惴鼠,三寸之蝎,不蠹棘而蠹松。是以制必取其所畏,防必究其所容。故能不震而威于斧钺,不劳而固于垣墉。 盖闻国不自富,民足则富,君不自强,士多则强。故媢嫉之人庸,则士隐而君独,掊克之吏进,则民夷而国伤 。 盖闻春原之草,拔尽复生,夏厨之蝇,驱去还集。故时未至不可以强争,势方来不可以力戢。是以善扑火者,不迎其烟,善防水者,不当其急 。 盖闻万物并育,不齐其用,而各有用,五气迭运,不同其功,而皆成功。故良珠夜光,不假焰于明烛,秋华发彩,不争荣于春风。 盖闻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故以道养贤,则四方之民听声而来,以德养民,则四方之贤望风而慕。 盖闻剔大蠹者,木必凿,去大奸者,国必伤。是故剖腹浣肠,不如无病,决蹯解腕,不若豫防 。 盖闻日月劳其躯,而寒暑成,君相劳其心,而天地位。是故宵衣旰食,大舜所以致其忧,手胼足胝,神禹所以忘其贵 。 盖闻仁暴殊途,非暴无以为仁之启,怨恩异路,非怨无以为恩之资。是以赤日流金,嘉树之阴穆若,玄冰裂石,春阳之德煦如 。 盖闻制万变者在乎专,察万微者在乎定。故众辐寄身于一毂,而众物纳形于一镜。是以人心无贰,而鬼神不违,王言如纶,而兆民悉听。 盖闻势有所梏,则小柔可以服大力,形有所格,则大猛不能破小坚。是故食人之虎,不能吞一猬,牵羊之绠,可以御九犍。 盖闻太阳未升,爝火与流萤并照,繁霜来降,蕣花与小草同妍。是以蛟蜃之市,不可以称有国,稊稗之秋,不可以言有年。 盖闻冬华之木,春不必实,早慧之子,年不必寿。故良工铸金,忌其踊冶,智士怀材,贵乎藏秀。 盖闻植善倾恶,天道之定,好安恶危,人性之常。是以顺天之道,则人归而王,逆人之性,则天怒而亡。故伐罪吊民,而周祚延于孙子,兴徭树怨,而秦祸发于萧墻。 盖闻拂云之松,生于一豆之实,耸壑之鱼,穿于一丝之溜。是以忽细事者祸必盈,轻小敌者亡必骤 。 盖闻善贾者不壅其货,善治者不壅其民。故政壅则奸生于国,气壅则疡生于身。是以山泽不壅,而雨暘时若,天地不壅,而人物皆春。 盖闻大明普照,鼢鼠恶其眯目,毒雾扬氛,蜦蛇喜其得时。是以尧舜至仁,而三苗不服,桀纣极恶,而多罪皆归。 盖闻执骇马者,不与并逐,救危舟者,不与同喧。是故止斗而平其气,则争可息,听讼而平其心,则事不免 。 盖闻剪纸为墻,不可止暴,搏沙为饼,不可疗饥。故姁姁之言,终非实惠,仆仆之拜,徒尔多仪 。 盖闻时有未至,非力所及,情有未孚,非言可亲。是以见疑之璞,三献而取刖足,不鸣之鸟,三年而后惊人 。 盖闻人非大圣,鲜有全材,君欲任贤,当如用器,惟能避短而庸长,乃克奏功而济事。是故骅骝騄駬,以之运磨,不若蹇驴之能,干将莫耶,以之刈草,不若钩鎌之利。 盖闻俗有厚薄,运有废兴,故去伪就真者,盛之兆,舍实徇华者,衰之征。是以艳舞妖歌,末世所好,奇技淫巧,先王所惩 。 盖闻理乱丝者,必凝其志,治乱国者,在定其趋。是故三军一心,剑阁可以攻拔,四马齐足,孟门可以长驱 。 盖闻能盈而不能谦者,虽成必隳,知进而不知止者,虽得必失是。故附蠃以升高而枯,蝜蝂以任重而踬 。 盖闻百廛之市,不畜噬犬,八家之井,不畜觗牛。是故士有悍妇,则良友不至,国有妒臣,则贤士不留 。 盖闻蛭螾之薮,神龙不栖,蒿荻之区,嘉谷不植。故秦庭虎视,而芝歌逸响于啇山,周峄鸟鸣,而紫气流光于西极 。 盖闻物有准则,心为权衡,非定静之有素,必纷拏而起争。是故坐舟视星,当察其曷转,执斗较斛,当审其孰平 。 盖闻奔马之轮,拳石碍之而格,讯川之水,束草投之则凝。是以一星见变,能使九服同灾,一脉爽和,能使百体俱病 。 盖闻渊之深者流必缓,声之大者响必悠。是故政以渐成,则民不骇,俗以渐变,则功不偷 。 盖闻植嘉谷必以粪壤,铸洪锺必以土型。故物无必贱,而贱不可轻。是以海纳污然后成其大,君纳众然后保其荣 。 盖闻大器非一人之私,大事非独力所建。是故利不及众,所以起天下之争,爵不求贤,所以萃天下之怨 。 盖闻心有所忧,当儆于事,事有所害,当慎于为。故愚人畏病而常病,智士防危而不危 。 盖闻骄者謟之招,故謟集而贤路塞,暴者贪之使,故暴用而怨府开。是以荣夷操轴,而若神之严,弃社稷以如莽,来革秉权,而如毁之室,与珠玉以同灰。 盖闻明镜照胆,不启陇廉之颜,长剑柱颐,不称佋侥之服。是以狂歌之士,遗世若草莱,茹芝之老,比身如鸿鹄 。 盖闻嗜有所专,则奸从而入,长有所属,则惑由之生。故狥功利者,不虞謟诈,溺鬼神者,独觉形声 。 盖闻暴于物者,众志之所诛,妨于众者,舆情之所疾。是以虎狼堕阱,仁者见之而不怜,枳棘当道,行者过之而必诘 。 盖闻截牛之角而呼为豕,则虽庸必骇,染鹭之毛而指为鸦,则虽愚必疑。故欺心之言,秪足以招天下之怪,掩耳之噪,适足以致天下之嗤 。 盖闻甘雨祈祈,不起断根之木,长风烈烈,难行折舵之舟。故渭滨星殒,孔明力殚于兴汉,洛都鼎震,苌弘志屈于扶周 。 盖闻天不掩慝,而神人之道不睽,君不忌言,则上下之情无蔽。是故周史陈诗,而八百其年,秦令禁语,而一二其世 。 盖闻天下有道,则贵者劳而贱者佚,天下无道,则贵者佚而贱者劳。是以弼亮惟寅,而万姓协睦,姻娅膴仕,而四方绎骚。 盖闻无舆马者,不耻徒步,无鱼肉者,不厌菜羹。故性为欲汨则乱,心为物动则争。是以绝夕交则可以守淡泊,专内视则可以全淳精 。 盖闻虎之跃也,必伏乃厉,鹄之举也,必拊乃高。是故学必潜心,然后可以有得,艺能时习,然后不为徒劳 。 盖闻龙涎螺甲,以臭为香,苦卤酸梅,用爽作味。是以五气交感,善调则收骏功,五材相成,善用则获美利 。 盖闻穴蚁不知飘风,巢鸟不知涌溜。是故阀阅之子,患不识稼穑之艰难,山林之士,患不识礼法之去就 。 盖闻方石不可以为磨,直木不可以为轮。故至情有时而当隐,正论有时而不陈。是以明夷利贞,箕子以之处己,危行言孙,尼父以之诲人 。 盖闻大亨不以有鼎鼐而弃釜鬵,大祭不以有牺牲而遗臡醢。是故马服将赵而破秦,用许历之言,子房佐汉而胜楚,由黄公之启 。 盖闻蠖屈求伸,非终于屈,龙潜或跃,匪固于潜。是故勾践事吴,乃成姑苏之举,夷吾佐霸,曷问槛车之嫌 。 盖闻阴阳之用,道妙所凭,刚柔之变,鬼神所蛰。故阳有阖而阴有开,刚可溃而柔可立。是以玄冥凛冽,而水结成冰,赤熛熺炎,而金流为汁 。 盖闻以杀止杀,圣人之不得已,以暴易暴,悍夫之无所成。故牧野倒戈,而三军之役不再,阴陵失路,而百战之功尽倾 。 盖闻知风莫过于老驼,识路莫逾于老马。是以家有老仆,则故物不委诸途,国有老臣,则旧章不求之野 。 盖闻道有穷通,非智可胜,名有得丧,非力可成。故无愿乎外,不必其身之绝谤,无求于物,不必其言之果行 。 盖闻谲不可恃,人觉则穷,伪不可长,情见而极。是以剪彩为葩,不可以受风雨,画布为函,不可以当戈戟 。 盖闻侏俪之舌,可习而变,蒙瞍之目,难涤而明。故教可行于质近,而道难化乎性成。是以御龙之智,不能训猿以礼,神农之圣,不能服豕而耕 。 盖闻有形之器欲虚,惟虚则可以纳理,无形之理欲实,惟实则可以充器。是故性无不诚,然后能主一心,心无不明,然后能应万事 。 盖闻救天下之纷纷者,不拘细故,成天下之亹亹者,不矜小功。是故剸烂肉不为利刃,贯裸体不为良弓 。 盖闻积仓之家,独喜凶岁,舞法之吏,不乐清朝。故民由此困,而俗由此浇。是以去奢尚俭,明君所以弭邪侈,澄心省事,哲王所以清烦嚣。 刘孝绰有艳体连珠,戏拟为之。 发。盖闻光可鉴人,谅非兰膏所泽;髻余绕匝,岂由脂沐而然?故艳陆离些,①曼鬋称矣;不屑髢也,如云美焉。是以琼树之轻蝉,②终擅魏主之宠;蜀女之委地,③能回桓妇之怜。 眉。盖闻吴国佳人,④簇黛由来自美;梁家妖艳,⑤愁妆未是天然。故独写春山,入锦江而望远;双描斜月,对宝镜而增妍。是以楚女称其翠羽,⑥陈王赋其联娟。⑦ 目。盖闻含娇起艳,乍微略而遗光;流眎扬清,若将澜而讵滴。故李称绝世,⑧一顾倾城;杨著回波,⑨六宫无色。是以咏曼睩于楚臣,⑩赋美盼于卫国。(11) 唇。盖闻菡萏生华,无烦的绛;樱桃比艳,岂待加殷。故袅袅余歌,动清声而红绽;盈盈欲语,露皓齿而丹分。是以兰气难同,妙传神女之赋(12);凝朱不不异,独著擣素之文。(13) 手。盖闻似春笋之初萌,映齐纨而无别;如秋兰之始茁,仿荆璧而生疑。故陌上采桑,金环时露;机中织素,罗袖恒持。是以秀若裁水,抚瑶琴而上下;织如削月,按玉管而参差。 腰。盖闻玉佩翩珊,怳若随风欲折;舞裙旖旎,乍疑飘雪余香。故江女来游,⒁逞罗衣之宜窄;明妃去国,(15)嗟秀带之偏长。是以楚殿争纤,(16)最怜巫峡;汉宫竟细,独让昭阳(17) 足。盖闻步步生莲,曳长裙而难见;纤纤玉趾,印方尘而乍留。故素縠(18)蹁跹,恒如新月;轻罗婉约,丰蹙琼钩。是以遗袜马嵬,(19)明皇增悼;凌波洛浦,(20)子建生愁。 全身。盖闻影落池中,波惊容之如画;步来帘下,春讶花之不芳。故香色堪餐,非铅华之可饰;愁容益倩,岂粉泽之能妆。是以蓉晕双颊,笑生媚靥;梅飘五出,(21)艳发含章。(22) 注释: ①“艳陆离些”4句:语出屈原《招魂》:“长发曼鬋,艳陆离些。”《招魂》旧题宋玉所作。这里从马茂元先生说。陆离:指美人容颜服饰梳妆的艳丽,光彩照人,给人以多方面的美感。些:语尾收声词,是巫术中一种专门用语。楚人旧俗。曼鬋称矣:曼鬋:曼长的鬓发。称:举起。这里指高耸貌。不屑髢也:用不着装饰假发。髢;装饰假发。语出《诗经"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 ②“琼树轻蝉”两句:典出晋崔豹《古今注》。说魏文帝时,一个叫莫琼树的宫人,把自己的头发梳成薄而翘起的形状。“望之飘渺如蝉翼,故曰蝉翼”。受到文帝的宠幸。 ③“蜀女之委地”两句:典出《世说新语"贤媛》:“桓宣武平蜀,以李势妹为妾,甚有宠,常著斋后。主始不知,既闻,与数十婢拔白刃袭之。正值李梳头,发委藉地,肤色玉曜,不为动容,徐曰:'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主惭而退。”主,即桓妇,桓温妇,晋明帝女南康长公主。 ④“吴国佳人”两句:疑指西施。美女西施因心口痛经常以手按胸,皱着眉头。故曰“簇黛”。簇:聚集。黛:女子的眉毛。 ⑤“梁家妖艳”两句:典出《后汉书"梁冀传》:“[梁妻]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李善注:“愁眉者,细而曲折。啼妆者,薄拭目下若啼处。” ⑥楚女称其翠羽:楚女:楚地美女。翠羽:喻美人之眉。晋傅玄《艳歌》:“蛾眉分翠羽,明目发清扬”。 ⑦陈王赋其联娟:语出曹植《洛神赋》:“云髻峨峨,修眉联娟。”联娟:细长弯曲的样子。 ⑧“李称绝世”两句:见《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⑨“杨者回波”两句:典出白居易《长恨歌》,谓贵妃杨玉环“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⑩咏曼睩于楚臣:楚臣:指屈原。《招魂》:“蛾眉曼睩,目腾光些”。曼睩:眼球转动,皓齿明眸。 (11)赋美盼于卫国:典出《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毛传:“盼:黑白分。”一说目动貌。 (12)神女之赋:指宋玉《神女赋》。 (13)擣衣之文:指谢灵运《擣衣》。 (14)江女来游:江女:指江妃。传说中的女神。汉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 (15)“明妃去国”两句:汉元帝宫人王嫱,字昭君,后人称明妃。竟宁元年(公元33年),匈奴呼韩邪入朝求和亲,她自请嫁匈奴。江淹《恨赋》:“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 16)楚殿争纤:楚殿:楚国宫殿。争纤:典出“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韩非子"二柄》)楚女以腰纤著称。宫中竟相攀比之。 (17)昭阳:汉宫殿名。 (18)素縠:白色轻纱。素:白色。縠:音胡。《文选·宋玉〈神女赋〉“动雾縠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李善注:“縠,今之轻纱,薄如雾也”。 (19)遗袜马嵬:指唐安史之乱杨(贵妃)玉环陨命马嵬事。参见洪昇《长生殿》第六齣《看袜》。 (20)“凌波洛浦”两句:典出曹植《洛神赋》:“陵波微步,罗袜生尖。”“凌”同“陵”。 (21)五出:指花瓣。花一般五瓣,称五出。 (22)含章:此指含章殿。亦省称“含章”。这里指南朝宋宫殿名。宋程大昌《演繁露·含章梅妆》:“寿阳公主在含章殿,梅花飘着其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