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析《李璧墓志》中的基本笔画:点

 吕剑藏书 2025-03-23 发布于山东

《李璧墓志》作为北魏墓志的典型代表墓志之一,刻于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年),高104cm,宽89cm,三十三行,每行三十一字,劲峭高古,雄强朴茂,笔画方圆兼备,轻重、疏密、粗细对比明显,极似《张猛龙碑》,兼有《司马景和》之纵逸,可为习北魏楷书者范本。由于笔画“点”是魏碑中最重要的基本笔画,也是其他笔画的重要基础,拟再次对“点”这一笔画进一步分析。#书法爱好者##书法##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关注、点赞、收藏,持续学习书法知识。

方笔是大部分北魏墓志的典型用笔,方笔横、竖、点,等。同样,《李璧墓志》中的笔画“点”,具有魏碑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方笔点,方笔点分为正切点、反切点。其他方笔的笔画,如横、竖等,正是由两端的正切点、反切点构成。

各种方向的方笔点。练好不同方向的方笔点,加之长度的变化,是掌握魏碑方笔的前提。训练的时候,可以画一个圆,360度切出不同方向的方笔三角点。方笔点,一般可由切翻笔完成,正切或反切。如:“空”的首点为反切斜竖点,横钩的点为反切三角点,其他两个例字也是如此。

内容图片

各种方向的圆笔点。《李璧墓志》中的圆笔点,有的呈枣核形,有的呈粟米形。粟米形的典型写法是尖入笔后铺豪行笔,然后起笔,并随着发力点的不同、早晚,形成不同形态的粟米圆笔点。枣核点,则是入笔后向右下铺豪,并随着铺豪的长短、方向等,形成不同形态的枣核型圆笔点。如:“于”的两个枣核点。

内容图片

由不同的点构成其他笔画。如,“形”“空”的最后一笔,就是方起、方收的一个典型魏碑的横,两头分别为正切三角点和反切三角点,中间行笔连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横。“形”的撇画,也是反切三角点起笔;“深”“授”等的竖钩,反切三角点起笔;“城”的戈钩,起笔为正切三角点起笔后行笔,等等。

内容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