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人书的雅逸——张即之行楷书《汪氏报本庵记卷》高清完整版

 吕剑藏书 2025-03-24 发布于山东

文◎赵磊

小知识

南宋书法在继承北宋“尚意”传统的基础上,因时局动荡与文化转型的影响,呈现出多元融合的特点。张即之(1186—1263年)作为南宋中后期的代表性书家,其书法风格兼具唐楷法度与宋人意趣,尤其以行楷书见长。

《汪氏报本庵记卷》(以下简称《报本庵记》)作为其晚年代表作,不仅是研究张即之书风的重要实物,亦为南宋书法史中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

张即之出身文化世家,其伯父张孝祥为南宋著名词人,家学渊源深厚。早年习书以唐人楷法为根基,尤重欧阳询、褚遂良与颜真卿,得颜体宽博雄浑之气;中年后转师米芾,吸收其欹侧跳宕的笔意,同时参研汉隶碑刻及晋唐写经体,形成“以行作楷”的独特面貌。此外,禅宗哲学对其书风的形成亦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作品兼具法度与率性。

《报本庵记》为张即之应友人所托,为汪氏家族祠堂撰写的纪念性文本。作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纸本行楷。卷后附文徵明跋文及项元汴、卞永誉等鉴藏印,历经明清内府递藏,流传有序。

北宋“尚意”书风至南宋渐趋程式化,张即之则通过回归唐人法度重塑经典。其书虽保留米芾“刷字”的率性,但更强调结构的精准,如《报本庵记》中一些字,笔画虽简而架构严整,体现出“法”与“意”的调和。

南宋佛经抄写盛行,张即之深研经生体,将写经的精微笔法融入行楷。《报本庵记》中细笔勾画的提按变化,与《佛遗教经》一脉相承,但摒弃了经生体的刻板,代之以文人书的雅逸。

张即之书法虽在南宋未获主流认可,却因其“劲健秀逸”的风格备受金人推崇,甚至“不惜重金购求”。有书家认为,元代赵孟頫提倡复古,其楷书中亦可窥见张即之结体的影子。

张即之行楷书《汪氏报本庵记卷》高清局部

文人书的雅逸——张即之行楷书《汪氏报本庵记卷》高清完整版
文人书的雅逸——张即之行楷书《汪氏报本庵记卷》高清完整版
文人书的雅逸——张即之行楷书《汪氏报本庵记卷》高清完整版
文人书的雅逸——张即之行楷书《汪氏报本庵记卷》高清完整版
文人书的雅逸——张即之行楷书《汪氏报本庵记卷》高清完整版
文人书的雅逸——张即之行楷书《汪氏报本庵记卷》高清完整版
文人书的雅逸——张即之行楷书《汪氏报本庵记卷》高清完整版
文人书的雅逸——张即之行楷书《汪氏报本庵记卷》高清完整版
文人书的雅逸——张即之行楷书《汪氏报本庵记卷》高清完整版
文人书的雅逸——张即之行楷书《汪氏报本庵记卷》高清完整版
文人书的雅逸——张即之行楷书《汪氏报本庵记卷》高清完整版
文人书的雅逸——张即之行楷书《汪氏报本庵记卷》高清完整版
文人书的雅逸——张即之行楷书《汪氏报本庵记卷》高清完整版
文人书的雅逸——张即之行楷书《汪氏报本庵记卷》高清完整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