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一让能李白甘拜下风的诗人

 凤凰山居士 2025-03-24 发布于江西
以史悟人2024-05-29 15:06山西

他是唯一让李白甘拜下风的诗人,他仅凭一首诗就能名垂千古,据统计,这首诗不仅被称为唐诗之冠,而且还成就了天下江山第一楼。然而,本该成为一代仙才的他,却因自己的花心浪荡而被史书定义为有文无形的问题少年,他就是黄鹤楼的作者崔颢。


本期就让我们聊一聊崔颢的一生,得顺便盘点一下那些仅靠一首诗就能封神的诗人,尤其是最后一位仅靠半句就能封神。崔颢出生于大约704年,河南开封人,他与李白生于同一个时代。此时的大唐诗坛已是群星璀璨,这是诗人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孟浩然、王昌龄、杜甫、高氏、岑参,每个人都是响彻千年的大V。

两把刷子很容易淹没在这浪潮之中。所以崔颢从小就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19岁之时便进士及的。要知道,唐朝要考进时是非常难的。据记载,唐朝280多年间,一共开科取士273次,所招录的进士大约6692人,也就是说,平均每一次招录的进士只有25名左右,这比现在的考公务员都难。因此,当时就有这样一句话,三十老明镜,五十少进士。50岁能考上进士,都是年少有为。比如有百代文宗之名的韩愈,都考了4次才考中,而写下一将功成万古枯的曹宗,70多岁才中进士。所以。崔颢19岁的进士,在当时那都是顶尖的人才,更何况崔颢还是出身于顶级门阀柏林崔氏。

那么这个家族有多牛呢?自汉朝以来,诞生不少豪门望族,到了隋唐时期便形成了七个强大的家族,史称无姓期望。而柏陵崔氏则是这几个家族中的老大,被誉为士族之官,天下家族。而且这个家族在唐代先后诞生的16位宰相,因此唐高宗时期为了打压他们,还禁止他们互相联姻。然而,崔颢这么一位要背景有背景,要学历有学历的少年才俊,又为何声名狼藉,被称为问题少年呢?据就唐书记载,崔颢者,登进失地,有俊才,吴氏行好博,饮酒集有敬士,取妻则有茂者,稍不惬意即去之,前后数次。大概意思就是说,崔颢这个人确实有才华,年少就高中进士,但是德行不好,喜欢赌博、醉酒。更让人不齿的是。崔颢娶妻只喜欢漂亮的,要是让崔颢感到稍微不满意了,他就会马上把人休了,然后又去寻找下一个。我们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喜欢长得好看的本身没有错,但是崔颢的行为是见一个爱一个,不断的抛弃之前的妻子,这种事他还干了三四回,但现在的话来讲,这不就是妥妥的渣男行为,也确实让人感到气愤。

但话说回来,就因为这种事,让崔颢塌房,那比他更渣的元稹不也混得风生水起吗?李白也没少干,也没有人抨击他,其实说白了就是他的文风俗宴不是当时社会创作的主流。这一时期的崔颢年少轻狂,所作的诗歌也大多都是闺中风景,儿女情长,身为当时的诗人们所诟病。话说有这样一件事,当时崔颢被大书法家太守李邕邀请到家里做客,面对大佬的邀请,这可是入世扬名的好机会。于是崔颢就把自己醉。所以的作品拿了出来,谁知当崔浩把诗呈上去请李邕点评时,却见李邕的脸色越读越不好看,最后竟将诗稿扔到他的脸上,愤怒的斥责道,你这个小孩子太无礼了,以后再也不要来见我了。

为什么一件好诗却搞出如此糟糕的结局?我们还是来看看崔颢都写了些什么吧。他写的那首诗叫王家少妇十五家,王常盈盈入画堂,自今年正少复以虚为郎。吾爱前溪律歌帘子夜长闲时斗百草,度日不成妆。崔颢以美人出嫁比喻知音赏识,将李邕比作是魏晋男神王昌把自己比作独占男神的少女,但是他忘了两人是有代沟的,一位是方正君子的太守,一位是玩世不恭的青年,直接来什么王家少妇,难怪李邕看后大怒,呵斥小儿无礼。李邕的态度弄得崔颢碰了一鼻子灰,备受打击,使崔颢很受伤,很长一段时间恢复不过来,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点抑郁。

仔细想想,当时崔颢也就是十八九岁的少年,正是需要鼓励的年龄,而李邕却如此斥责,但而这不禁让人想起诗仙李白也有同样的遭遇。一次李白登门拜方李邕也是遭到了训斥,但是李白心里承受能力要强险,毫不客气写了一首上李邕回怼,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连孔子都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经此之后,崔颢更是声名狼藉,无人举荐,他也只能在朝廷当一个拍拍车马送送信的小官。后来,随着崔颢的非议日渐增多,试图晋升无望的他毫不留恋的辞官仗剑江湖去了。这一走便是20年。

人们都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节点,崔颢将自己置身于风尘苦旅之中,这20年间,他的足迹走遍大江南北,甚至还在边塞路过武。他的诗路也随着眼界的开阔而变得豪气雄伟。比如这首古游侠成军中主讲少年赴胆气豪勇复之机,仗剑出门去孤城,逢鹤为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错落金所甲,蒙茸貂鼠衣始中热情洋溢,大气凛然,再也不见龟行时的身影了。他从一个油滑的少年,彻底转变成了一个豪放的型男。

大约公元744年,崔颢游历武昌,偶然登上黄鹤楼,看着远处青山和流水,回顾自己的前半生,有感而发,提笔就写下了那首千古名篇。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时,烟波江上使人愁。在这一刻,崔颢终于意识到自己流离半生的追逐和逃避,最后他也不过是一个游子,每个人都是漂浮沧海中的一粟。崔颢也凭借这首诗在璀璨的大唐诗坛杀出重围。言语在苍浪诗华中把这首诗评为唐人七里第一。

2011年中华书籍出版的唐诗排行榜更是把这首诗评为榜首。这首诗以至于后来李白登临黄鹤楼时,见到崔颢的题诗,竟然捶胸顿足,自愧不如的说道,眼前有井道卜的崔。句号题示在上头,直接戈笔不写了,可见他心中有多么郁闷。但是按照李白的性格,是绝不会服输的,此处输了一局,总归要搬回来。公元756年的一天,李白游历金陵凤凰台,感觉机会来了,于是就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将自留。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是不是感觉很熟悉,感觉李白在不断的模仿,亦或者正以诗人独特的方式向崔颢致敬吧?此后,史书上再也没有崔颢的相关记载,只知道公元754年,崔颢在长安黯然离世,约50岁。

然而,像崔颢这种凭借一首诗就能风神的人,在历史上还有很多。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亭,海上明月共潮生,雁雁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他的诗被誉为唐诗开山之作之一,闻艺多先生更是评价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