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书》是中国古代经典文献,主要收录北周时期政治、法律、军事等诰命文书,体现“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等治国理念,强调德治与民本思想,为儒家政治哲学奠基,对后世制度与文化影响深远。 1、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释义】取得伟大的功绩,是因为有伟大的志向;事业能够广阔发展,是因为辛勤努力。 2、以言取人,人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 【释义】如果根据一个人的言辞来选拔人才,人们就会修饰自己的言辞来迎合;如果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和品行来选拔人才,人们就会尽力展现自己的真实行为和品行。 3、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释义】行为是自己做出的,而名声则是在他人中产生的。 4、居宠思危,罔不惟畏,弗畏入畏。 【释义】处在尊贵的地位时,要考虑到危险的存在,没有不保持敬畏之心的,如果不保持敬畏,就会陷入危险。 5、恭俭惟德,无载尔伪。 【释义】恭敬、节俭是美德,杜绝虚伪。 6、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释义】践行美德,内心安逸轻松且一天比一天更美好;而做虚伪的事情,内心操劳且一天比一天更窘迫。 7、学古入官,议事以制。 【释义】学习古人的经验进入仕途为官,处理政务要依据一定的制度。 8、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释义】以公正灭除私心,百姓就会信服和怀念。 9、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 【释义】清廉是为官者到职任职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保障,节俭是个人修养自身品德的基础。 10、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释义】在社会尚未出现混乱之前就制定好治理的方针政策,在国家尚未陷入危机之前就采取措施来保障它的安定。 11、明王立政,不惟其官,惟其人。 【释义】明智的君主在设立政治制度和选拔人才时,不会只看重职位本身,而是更注重人才的品德和才能。 12、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释义】如果农民不生产,就会缺乏粮食;如果工人不生产,就会缺乏器物;如果商人不进行商业活动,那么粮食、器物、财货这三样宝物就会断绝流通。 13、治国之道,爱民而已。 【释义】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爱护百姓罢了。 14、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 【释义】在追求利益时不要损害他人,在成就事业时不使其失败,在孕育生命或促进生机时不加以扼杀。 15、政之于民,过急则刻薄,伤缓则弛慢。 【释义】治理百姓时,政策过于急切会显得冷酷无情,而过于宽松则会导致百姓散漫。 16、帝王之道,以宽仁为大。 【释义】帝王治理国家的原则中,把宽厚仁慈作为最重要的品质。 17、穷兵极武,仁者不为。 【释义】过度地使用武力、频繁发动战争,这是有仁德的人所不会去做的。 18、举能其官,惟尔之能;称匪其人,惟尔不任。 【释义】若推举的人能胜任官职,说明你(举荐者)有识人之明,展现了你的才能。若举荐的人不称职,则说明你(举荐者)未尽到责任,应当承担过失。 19、推贤让能,庶官乃和,不和政庞。 【释义】推荐贤能之人,让有才能的人担任相应职位,众多官员才能和谐共事。如果官员之间不和谐,政事就会变得繁杂混乱。 20、学不精勤,不如不学。 【释义】学习如果不求精通、不勤奋努力,那还不如不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