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如图1,当黑1一间低夹时,白棋脱先的例子是越来越多了。 以本图为例,假设白2转战左下小飞。黑棋该如何在局部继续应对呢? 此刻黑棋如果要继续在右下行棋的话,过去共有A位碰、B尖顶、C小飞三种常识性的下法。不过最近又出现了黑3尖三三的第四种手法,也在职业圈中大受欢迎起来。 这次就来介绍这一手棋。 首先来回顾一下过去各种下法的特色。 旧下法一:靠压 ![]() 图2 黑1靠是最自然的一着,所以这样下当然谈不上不好。 接下来白2挖入后,一路走到12为止,是老定式的标准下法,就连AI的评价也基本是“平分秋色”。 正是这样,黑棋没有特别避开这一型的必要,不过本系列一直提到,前沿的高手有“讨厌被对方夺取实地”的倾向,所以此型也渐渐地被人敬而远之了。 ![]() ![]() 图2-2 改良后不再“挖” 当然,白棋在此处的选择并不唯一,白2点也是近来兴起的一种思路,意在直接了当地进角获取实利。 ![]() 图2-3 至白12,局部战斗告一段落。由于A位提和B位挡价值变小,所以黑13大致脱先。 如此看来,黑1的靠压既没有封住白棋,也无法阻止白棋转换获取实地,所以这种下法慢慢淡出了顶尖棋手的视野。 旧下法二:尖顶 ![]() 图3 黑棋如果尖顶追究白棋的话,则白2再脱先又是一种有力的手段。 接下来大致进行至黑7,黑棋在右下花了两手棋,才基本控制住白✗一子。 看似黑棋足可满意,在右边貌似形成了庞大的阵势,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 图3-1 白1一通转身,黑棋的右下又显得十分重复了。 ![]() 图3-2 接着进行下去,至白8,由于右边黑棋子力过度聚集,白棋甚至可以看清右边几子,灵活脱先。 回头看来,黑棋右边一片的效率实在不堪,几乎就是凝型,黑棋如此很难满意——不仅很难完全吃净,而且借用繁多,所以黑1尖顶明显有减少的趋势。 再来看另一种下法。 旧下法三:小飞 ![]() 图4 既然无法完全控制住白△挂角一子,那么还是围空比较实在。黑1小飞正是这样的一步。 虽然一般觉得黑1小飞不坏,但认为“白棋还留有2托、4扳破坏角地的手法很讨厌”的人也不少。 此型至白14为止,双方算是平分秋色,但结果又是被白夺取实地。 甚至… ![]() 图4-1 AI还给出了借助白△一子的余味,毫不掩饰地继续肩冲,压缩黑棋厚势的手段。同时还盯着✗位动出的可能,黑棋实在是委屈。 因此,小飞也渐渐被人厌恶,转而隐入尘烟了。 ![]() ![]() 因此,我们就可以回头来讨论图1中黑3尖三三的话题了。 黑△就是以守住角地为第一目的,可以防止前述2-4图那样被白棋夺角的问题,可以说是很直率的一着。 接下来白1如果跳出,则黑2跳构筑右边阵地,白9补强联络时,黑10刺重白棋后,12飞整体攻击。白棋子力略显滞重,而黑棋两边均得处理,局面生动。 ![]() 图6 当然,白棋也有3反夹,然后弃子的宏大构思。 但是这样的下法,实战能否判断清楚,尚且不论。光是面临“放弃右边两子,仍然难以完全控制黑✗一子”这样的局面,相比就足够让白棋头疼。 黑棋只要按部就班的进行(6、8简明跳出),没有不满意的道理。 ![]() 图7 白1飞压是花过心思的处理手段,但是黑2、4仍然可以在右边确保实地,还是黑无不满的结果。 ![]() 图7-1 如果继续进行下去,白1镇是补强棋形兼出头的一手,但是黑2联络后,白棋没有捞到东西。 ![]() 图7-2 而如果白1想要反击的话,黑2冲是紧凑的一着,其目的在于:能够衔接下一步的4刺。 接下来白5至白7是一本道,黑8尖也是巧妙的一手,产生了A、B两个好点,白难以为继。 换句话说,只要白棋想拉出这一子,就是黑棋欢迎的行动。 不过白棋倘若不拉出这一子的话… ![]() 图8 脱先对黑也没什么 白棋虽然可以考虑类似左下1夹,之类的他投下法,但2尖能擒住白△一子的话,至少黑棋不可能不好是真的。 总而言之,就黑棋的立场而言,不管是白棋拉不拉出这一子,黑棋都有妥当的下法。因此,觉得黑尖三三这手棋非常有力的人变得非常多。 此外,如果觉得黑尖三三,应该要对白一子施加更大压力的话…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