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是众多文学形象的一座丰碑,她的品质蕴藏着丰富的内涵,犹如那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总能发现她的美。 除了外貌美,其饮茶之美,也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她第一次进荣国府,饭后的第一次饮茶,就被人们津津乐道: 书中写道:“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 林黛玉在这里并没有贸然地指出荣国府的不是,而是比他人慢半拍,既显得温文尔雅,又能够在观察中解开心中的疑惑。看着大家又是漱口,又是洗手,最后才饮茶,她亦步亦趋,轻柔地学着大家的举动,更能凸显她大家闺秀的风范。 她的气质也蕴藏在她爱喝的茶水中。暹罗进贡来的茶,味道很轻,不见什么茶色,林黛玉却说,我吃着好,不知你们的脾胃是怎样?这一点暗合了清新淡雅,孤标傲世,遗世独立的性格特征。不似宝钗,什么时候都要装个好颜色给大家看看。 王熙凤看她爱喝那茶,就笑着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面对如此言语,林黛玉并没有反感,而是一声儿不言语,回过头去。 这里既有她作为少女的羞涩,又有对这份感情的在意,以及由此生发的波澜,还有对王熙凤真诚的认可。她自己看重这份情感,又知道王熙凤是友善,她表现出的就是邻家女孩的模样。 想法,宝玉发病的那一次,她真诚地为宝玉念佛,一心只想宝玉康复,薛宝钗却醋意大发,想多了,说:“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讲经说法,又要普渡众生;这如今宝玉、凤姐姐病了,又烧香还愿,赐福消灾;今才好些,又管林姑娘的姻缘了。你说忙的可笑不可笑。 林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啐了一口道:你们这起人不是好人,不知怎么死!再不跟着好人学,只跟着凤姐贫嘴烂舌的学。 同样是面对这类敏感话题,林黛玉将分寸感把握得杠杠的。这里体现出的是她的情感美。 还有黛玉去栊翠庵喝茶,仅仅是问了一句:这也是旧年的雨水?” 妙玉就对她大家攻伐:“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 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林黛玉只是一笑了之。因为她懂得妙玉的为人性格,理解她的孤僻嗜好,知道她的不容易,更何况她是被妙玉拉进去和体己茶的。这样的不计较,这样的善解人意,也是红楼梦中独一无二的。所以说,林黛玉身上也有豁达的阳刚美。 黛玉也十分地懂世故,不是那种养尊处优的大小姐。贾母王夫人一行陪刘姥姥来到潇湘馆,贾母等刚进来坐下,林黛玉就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王夫人说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林黛玉便又命丫头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挪到下首,请王夫人坐了。此等举止是不是很得体。 她没有完全依赖丫头,知道尽地主之谊,有担当,知道尊重人,是不是会很惹长辈喜欢?看看贾母却薛宝钗的房间,薛宝钗没有什么好的举止,因为布置屋子的问题,还惹得贾母大发雷霆。 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林黛玉是那香气最为清澈的一片红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