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路岗位AI机器人的应用展望

 书中淘乐 2025-03-25
导语:未来铁路岗位会被被AI和机器人替代吗?从无人驾驶调车控制系统到智能巡检机器人,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大幅降低了安全风险。了解更多关于这些先进系统的应用案例和技术亮点,看看哪些铁路岗位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
上一期的AI机器人的远景展望讨论激烈,这一期我们看看已经开始场景应用的机器人

铁路岗位哪些会逐步被AI和机器人替代

图片
车务系统

无人驾驶调车控制系统

  1. 调车机无人驾驶控制装置

功能:由神州高铁与Laird公司合作开发,通过无线遥控技术实现调车机的无人驾驶控制。系统集成传感器和自动化算法,支持调车作业路径规划和速度控制,降低安全风险并提高效率。

    • 应用案例:XX铁路局评审通过后,该系统已推广至多个编组站,节省人力70%,缩短调车作业时间30%以上。

  1. 驼峰自动调车编组系统

功能:利用驼峰区坡度设计,结合自动控制系统实现车辆“自动驾驶”。车辆通过峰顶后,由测速雷达和减速器控制滑行速度,精准停至指定股道,单节车辆溜放仅需1分钟。

技术亮点:需配合人工监控,但大幅减少机车和司机占用,提升编组效率,如柳州南编组场单日处理车数超1.7万辆。


图片
图片
智能领车与车辆定位系统
  1. 铁路调车人工智能领车装置

  2. 功能:包括靶车终端、动车终端及视频显示终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实时获取车辆定位信息,计算连挂车辆间距,支持障碍物检测与视频存储。系统可自动生成连挂路径和速度控制曲线,实现低速精准连挂技术突破:结合反向试拉验证连挂成功性,并集成车列两侧入侵防护功能,减少人工干预。
  3. 机车联动全流程智能装车系统

功能:通过机车自动驾驶、车厢信息智能采集等技术,实现无人化装车。系统采用激光雷达和视觉识别设备,55秒内完成单节车厢装运,误差控制在5~10厘米。

  • 应用场景:国家能源集团雁宝能源公司已稳定运行600天,装运煤炭超2000万吨,计划推广至77个装车站。

  • 机务系统

图片

实现100%自动化控车,全程运行平稳,到站停车精准、正点。此次两万吨重载列车自动驾驶试验是基于全自主牵引网络控制、空气制动、无线同步操控等车载控制系统,其自动驾驶装置采用自主研发的最高安全等级的SIL4平台,实现了关键系统、关键技术的完整、自主、可控。

工务系统
测量机器人
图片
自动螺栓机
图片
图片
电务系统

高铁信号系统机房线缆智能焊线机器人

功能:由浙江大学与中国铁建电气化局联合研制,通过图像识别、激光测距等技术实现线缆自动校对、焊接及质量评测,替代传统人工操作。机器人采用双臂协同设计,结合金字塔式多层信息传递算法,可在复杂机房环境中精准完成线缆配线焊接任务。

    • 应用效果:已在沪宁沿江高铁、新福厦高铁等工程中试用,显著减少人工参与,焊接效率和质量提升,施工周期缩短。



信号设备智能巡检机器人

  1. 轨道及信号设备巡检机器人

    • 功能:搭载传感器和摄像头,检测轨道几何特性、信号灯状态、道岔运行参数等,实时监测设备温度、电压等指标,并通过AI分析预测故障。例如,京沪高铁应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年发现隐患超5000起,效率提升30%

    • 技术亮点:结合机器视觉与大数据分析,支持自动生成维护计划,实现从“人工巡检”到“预测性维护”的转变。

    • 图片

车辆系统

智能巡检机器人
图片动车组检修机器人
图片
供电系统
智能巡检机器人
图片
电缆除冰机器人
图片
各位老铁还知道哪些机器人已经开始应用在工作当中了?欢迎指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