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文☜ 赵子昂身为宋代“遗老”却在元朝为官,得到了傅山等人的轻视,并抨击道:“痛恶其书浅俗,如徐偃王之无骨。软美媚俗,熟媚绰约,自是贱态。” 赵子昂早年用笔直追“二王”,有着古人的秀逸气韵,用笔颇为圆融精善,尽显晋人的娟秀潇洒之风,不过这是一种舒雅的气韵,并不是俗。 而且赵子昂晚年书法也摆脱了这种单调风格,彻底打破了“俗书”一名,例如这卷《明肃楼记》就是最好的证明,此作内容主要讲述了明肃楼的建造背景。 与早年相比,赵子昂晚年开始师法李邕,用笔颇为劲健稳重 加强了点画的内在气格,好似“绵里裹铁”,彰显出筋骨之力。 风格上更加丰富多变,增强了书法的艺术气韵,可谓真正达到“神境”,是其生平罕见的“超神之作”。 行书《明肃楼记》纸本卷,32.7x252.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是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 全文共计400多字,单字大小在3厘米左右,卷中字体流转秀美,笔势苍劲凝厚,行笔迅疾畅快,起承转折颇为自然,好似随手拈来,于法度中尽显变化之趣。 这篇作品的内容主要是赞美明肃楼的壮丽景观和建筑风格。赵孟頫以豪放的笔法,将景物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来,给观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他在作品中使用了饱满有力的笔画,构图丰满而富有变化,展示出了他精湛的书法技艺和艺术造诣。 《明肃楼记》以行书的形式呈现,每个字的笔画间距适中,整体呈现出平衡和谐的视觉效果。 赵孟頫的书法风格雄浑有力,字迹流畅自然,展现了他对笔法的独特理解和驾驭能力。 《明肃楼记》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作品之一,以行书体书写。 明肃楼是赵孟頫在钦宁阁中创作的一幅题字,用于题诗联或称颂。该作品全篇用笔流畅自然,气势雄伟,具有典型的赵孟頫风格。 《明肃楼记》是赵孟頫行书的一部代表作品,通过独特的笔法和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了他对景物的独到理解和表达能力,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将古人技法临摹到了巅峰,这种能力是元代至今700多年没人能模仿出来的,尤其是这卷《明肃楼记》,既有“二王”的秀润,又具李邕的凝练挺健。 充分感悟到“二王”的风姿神韵,加深对于古法的认知,这样在后续临摹晋人书作时,就能掌握其中的笔法变化,从而进入更加高深的领域。 |
|
来自: hhqxbn8ho6yv5i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