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忘铭》是一篇充满道家哲学思想与修身养性智慧的奇文,最早见于宋朝曾慥的《道枢》第三十五卷众妙篇,后来在明朝胡文焕的《类修要诀》和郑瑄的《昨非庵日纂》中也有收录。 其核心思想在于“坐忘”,即通过内心的修炼,达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它教导人们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克服暴怒、烦恼、索取、偏执、贪婪、苟且等弊病,稳定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合理安排饮食习惯,以达到内心的圆融与和谐。 ![]() #01 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 经常保持沉默,人的元气就不会受到损伤;减少思虑,智慧的光芒就会从内心散发出来。感悟:在生活中,滔滔不绝、口无遮拦往往会消耗人的精力,还可能因言语不当引发矛盾。 沉默并非是无话可说,而是一种沉淀和修养,让我们能更好地积蓄能量。过度思虑则如同陷入一团乱麻,使内心疲惫不堪,还可能遮蔽我们的智慧。 当我们学会减少不必要的思考,静下心来,便能从内心深处生发出智慧,更加清晰地洞察事物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02 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 不轻易发怒,身体的各种机能就会和谐顺畅;不心生烦恼,内心就会感到清爽凉快。感悟:愤怒和烦恼是生活中的两大负面情绪。愤怒如同熊熊烈火,会冲昏头脑,让人做出冲动的行为。 而烦恼则像阴霾,笼罩着内心,让我们无法享受生活的美好。 当我们学会控制情绪,不被愤怒和烦恼左右,身体的气血运行会更加顺畅,内心也会充满宁静与祥和,能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 ![]() #03 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 不刻意追求他人不谄媚、不讨好自己,也不固执地坚守某种绝对的处世方式,而是能根据情况灵活应对,该圆融时圆融,该方正时方正。 感悟:过于在意他人是否谄媚讨好,会让我们陷入对他人评价的过度关注中,从而失去自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方式,他人的态度并不能完全定义我们。 而在处世时,固执地坚守一种模式,无论是过于圆滑还是过于刻板,都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学会变通,既能坚守内心的底线,又能与他人和谐相处,这样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顺畅。 #04 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君王。 不贪婪,内心就会感到富足,这便是真正的富贵;不做苟且之事,行事光明磊落,又何必惧怕权势之人。感悟:贪婪是痛苦的根源,不断追逐更多的财富、权力和物质,只会让内心永远得不到满足,陷入无尽的焦虑和痛苦之中。 当我们学会知足,不被贪婪的欲望驱使,内心便能感受到真正的富足,体会到生活的美好。而坚守正直,不做违背良心的苟且之事,我们的内心会充满底气。 无论面对何种权势,都能保持从容和自信,因为我们问心无愧。那些坚守本心、不贪不苟的人,往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收获真正的幸福。 ![]() ![]() END |
|
来自: 培训班背包 > 《易经 八卦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