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光耀:除非我倒台,否则汉语永远不能成官方语言

 君临天下100 2025-03-25 发布于湖北

2015年,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先生因病去世,新加坡民众举国哀悼。

3月29日下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举行国葬,多国首脑出席。在新加坡人们心中,这位传奇般的人物离世,正式宣告了新加坡的一个时代结束。

李光耀

李光耀生平

要是说起李光耀,恐怕每个对新加坡历史稍加了解的人都不会说自己没听过。毕竟谈到新加坡,任谁也无法绕开这位国父。

李光耀,生于新加坡,祖籍中国广州。是生于新加坡的四代华裔。当时的新加坡政局混乱,局势动荡。这处于被英国殖民者殖民的状态,还是隶属于马来西亚联邦的一个港口。因此,虽是华裔,但李光耀从小接受的都是正统的英式教育,还考上了著名的新加坡佛莱士学院。

但由于适逢战乱,日军大举侵入新加坡,致使新加坡从英国殖民,沦为了日本铁蹄下的被侵略地,李光耀的学业也就此被耽搁。

战争结束后,学习上的佼佼者——李光耀就获得了大英帝国女王的奖学金,奔赴英国留学。

李光耀最早就读于伦敦经济学院,就读三个月之后,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当下的学校,便又转学去了剑桥大学学习法律,这为后来他参与政治打下基础。也是在那里,李光耀邂逅了自己一生所爱,柯玉芝。相似的背景经历使得二人惺惺相惜,于是很快结了婚。

解决完终身大事,李光耀的脚步开始转向政治方向。

1950年,他在英国加入了马来西亚人组织的马来西亚论坛,这个组织就是为了反对殖民,争取马来西亚独立。这是李光耀第一次政治试水。

青年李光耀

此后不久,李光耀回到新加坡,继续做一名律师。两年后,由于代表罢工邮差与政府谈判而出了名,有了拥护者。

铺好了路,李光耀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先是加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并顺利担任立法议员。并与在新加坡活动的“马共”合作,争取新加坡自治。

取得自治权后,李光耀担任自治邦的总理,并迅速与“马共”决裂,转头和当时的马来亚联邦政府首相东姑拉曼取得联合,新马合并,逮捕“马共”分子。

只是新马合并,并没有向着李光耀预期的方向走下去。东姑拉曼想要建立一个马来人的马来西亚,为此大量的华人使他十分头痛。而李光耀想要在联邦的基础下摆脱殖民统治。

二人的观念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于是没过多久,马西亚联邦踢出华人数量众多的新加坡自治邦,宣布建立马来西亚政府。而新加坡也就此宣布独立。自此,一个联盟就此破裂,变成了两个新国家。

建立新的国家后,李光耀陷入深思,甚至有人说他崩溃大哭。一来是自治邦与国家到底不同,有许多新问题要入手解决。二来是作为一个这么小的国家,要如何在世界上立足而不被大国吞并?

对外,新加坡,弹丸之地,资源匮乏,甚至连淡水都只能靠马来西亚供给。

东姑拉曼

对政治了解的人都清楚,国与国没有永恒的朋友,一旦将一种资源完全寄托在另一个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就永远陷入被动。为此,新马政府双方签订了淡水供应的协议,截止日期为2061年,保障了新加坡一段时间来的稳定供水。

当时国际形势紧张,新中国正被西方围追堵截,外交陷入窘迫的境地。而新加坡作为小国,无力抗衡西方国家施加的压力。于是政治上,李光耀极力回避中国相关话题,转而私下承诺,新加坡将成为与新中国最后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后来他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在李光耀卸任的前一年,提出希望在就任期间,完成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而正好七月,李鹏总理访问印尼,顺道去了新加坡,并促成了这件事。建交过程十分顺利,从拟定到正式建交,仅仅用时三个月。

新加坡

对内,李光耀开始了他的一系列政策。先是推动经济改革发展,加强内政,使新加坡经济三十年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然后便是推动人才强国,高薪养廉。李光耀的政府工资力压全球所有政府,以高薪将可能的人才吸引进政府部门。并以此来防止腐败发生。

除此之外,他还自己设计了更加公平与公正的选举机制,这让他的政府信誉度大大提高。

其实李光耀的政策远远不止这些,实际计划也更加地详细妥帖。也正因如此,新加坡才会成为世界上最宜居的国家之一。

新中建交

新加坡为什么不说中文?

只是,再伟大的人,也有缺点,身在一个时代,生在一个社会,纵有回天之力,也无法摆脱局限性,李光耀也一样。

对于李光耀,最大的局限性在于,他生于英国殖民下的马来西亚联邦,长于英式院校,所以对西方文化自然有着亲近感。

比如在他年轻的时候,他说自己是不折不扣的“反共者”,因为那时候的党派都以列宁思想为主,而不是马克思。比如他在得到新加坡政权之后,废除所有华文学校改学英语。而还有一件事便是,他说除非他死,否则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不可能是中文。

这倒是有些冤枉李光耀了。或许里面确实有些亲近西方文化的原因,我们还未可知。但是新加坡是一个很小的国家,而地理环境十分优越,位处马六甲海峡,拥有许多优良港口,托身于转口贸易。因此,新加坡的经济才得以如此快速地腾飞起来。

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沟通的速度与效率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英文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就变得十分有利。而中文学起来复杂,书写起来也十分麻烦,若是使用中文,那么沟通的效率就要大打折扣,商人们还要花时间专门学习英语,效率也更低。

况且,新加坡虽然七成以上是华人,但经过这么多代,对中国的感情已经变得稀薄,更不觉得自己对中国文化有传播与示范的责任,当然事实上,新加坡作为独立的国家也确实没有传播他国文化的责任。

所以是选择英语还是选择中文,也是一个国家的独立主权,我们无法干涉,只能说,李光耀只是做出了当时来讲最适合新加坡的选择。

新加坡街头华人

由此所思

我们评价一个人物,总是免不了正反两方面辩证看待。就好似一枚硬币总有正反,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不会犯错。因此对于一些时代局限性来说,我们不应当对史书里的人物苛求过多。

那么何为时代局限性?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时代的共性。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不被社会影响。哪怕是改变社会的大人物,身上也不免会有那个时代的影子。或许这样说起来很是枯燥,在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山海经》在现在的解读看来,许多妖怪都能够解释,大部分都有着其对应的动物原型。你能说《山海经》是故意歪扭事实,恐吓民众吗?

再比如,古人以为“五岳”是天底下最高的五座山,但事实上,哪怕只在国内我们也有珠穆朗玛峰,如何轮得到所谓的“五岳”?只是因为“天高不可及”,皇帝去高山觐拜不能去那样的地方,加之当时疆土受限,体察不严格等原因形成的说法。

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没有人是十分完美的,自然,我们现在的观点,也深深刻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影子。许多现在看起来惊为天人的东西,再过几十年后拿出来,一样会被年轻人耻笑。

新加坡港

话虽如此,为此束手束脚可是绝不必要。《山海经》虽然有些神话的成分在,但并不妨碍它为古代地形地理提供了重要资料。并且由于它语句优美,寓言神话言简意赅,还极具文学价值。

“五岳”虽不是天下最高之峰,但历代文人墨客观赏之余所作诗词也为“五岳”增添了其他名山所不具备的历史厚度与文化底蕴。一如李光耀被拿出来批驳他亲近西方文化那样。

当然,除了时代的局限性,我们更应当做的,是做好自己。自己的国家当然自己来爱护,自己的文化,就是要由自己传扬,何必总把这些责任强加到别人头上?

华裔非中国公民,是有中国血统的外国人。他们没有在我国享受权利,自然也不需要对此履行义务。他们有自己国家的文化,自己国家的观点思想。

李光耀

或许在我们的国家,我们太注重文化的“根”,总认为没有“根”的人,一生漂泊,生似浮萍。可是或许他们压根就不想要“根”呢?何必慷他人之慨,替别人爱国呢?

我们根本没有资格指责非中国公民的人来爱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