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政权后期两大支柱是英王陈玉成与忠王李秀成,自“天京之变”天王洪秀全启用他俩执掌兵权以来,两人曾经有段紧密合作的时光。后来的历史已经证明,陈玉成与李秀成联手,则太平天国中兴有望;两个人分道扬镳,则太平天国必然走向衰亡。 自陈玉成任前军主将,李秀成任后军主将时,两个人两支军队联手打了许多漂亮的胜仗,从而暂时挽回了太平军在各个战场节节败退的颓势。特别是在陈、李二人与吴定规和捻军通力合作,在三河一战中全歼了湘军第一悍将李续宾所部6000精锐后,两个人在军中的威望如同日出那样令人仰止。 然而,陈玉成与李秀成的紧密合作亦因这次三河大捷而彻底结束。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尽管陈玉成后来居上,官爵上始终压制李秀成一头,这叫年长于他的李秀成心里着实不爽。随着陈玉成率先封王,再加上陈玉成年少气盛,自任全军总司令以后经常对诸将颐指气使,这叫拥有同样战功的李秀成更加与陈玉成渐行渐远。 第二个原因就是,李秀成浴血奋战多年仅据有小小的一块领地,与其同时陈玉成却拥有大片封疆。再加上陈玉成拒绝老上司韦俊过江投奔李秀成,陈玉成与李秀成的部队还为此发生了内讧,两个人的关系到此几乎达到破裂的地步。 时安庆城已被湘军步步逼近,为了解救安庆之危,天王洪秀全特意召开军事会议。出席的太平军高级将领有干王洪仁玕、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等人。 ![]() 会议期间,洪秀全拒绝了陈玉成先救安庆的建议,而是同意了洪仁玕、李秀成东征苏、常,夺取清王朝这块赋税重地,用以扩大军需后,再回救安庆的计划。 可令洪秀全万万没想到的事是,正是这次东征苏、常之战,英王与忠王却各为私利,为了区区几座城池,从而整整耽误了6个月的时间。在这关键的6个月当中,陈玉成与李秀成互不相让,几乎达到水火不容之地步,虽然洪仁玕及时赶来调解,李秀成让出丹阳城,但两个人的关系已经无法再恢复如初了。 与此同时,湘军水陆师在曾国荃的指挥下,已经彻底完成了对安庆的合围。待陈玉成率部回救安庆时,安庆的局势已经不容乐观了。 6个月的时间里,由于陈玉成忙于在苏、常与李秀成争逐私利,严重耽误了最佳的战机,特别是太平军的叛徒韦俊尽全力攻破了军事要地枞阳以后,使得曾国荃得以从容调动兵力,当是之时,纵使陈玉成所部战斗力如何强悍,想解安庆之围亦是死马当活马医,走一步看一步了。 大家不要小看枞阳之失,因为这个时候太平军水师尽失,一旦失去枞阳这块太平军唯一的粮道,缺少供给的安庆沦陷于湘军之手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啦。 这一点太平军的老对手胡林翼看得非常明白,他曾经说过:“安庆的关键在于枞阳,若失去枞阳,纵使在城下驻扎一两年,敌人亦能自由活动,要么来战,要么闲逛别的地方,我却无能为力。” ![]() 正因为如此,陈玉成回师安庆时,就把首攻目标锁定在枞阳上。然而,尽管陈玉成拼尽全力,血战多轮,他在韦俊这个强悍的对手上,除了损兵折将以外,根本无法接近枞阳城半步。 更为可恨的事是,深谙陈玉成作战手法的韦俊,还别出心裁的送给了陈玉成一份大礼,那就是挖开了枞阳城下的罗德洲大坝,从而叫湘军的水师杨载福、彭玉麟的战船得以顺利的进入了菱湖。 恨及韦俊的陈玉成为了报韦俊一箭之仇,再次组织所部精锐向枞阳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惜乎这个攻势又被能攻善守的韦俊轻松化解了。 万般无奈的陈玉成只好离开枞阳转攻安庆城外之敌,但由于太平军缺少水师之助,尽管陈玉成部竭尽全力猛攻湘军,可始终无法突破敌人的防线。 其间,为解安庆之围,洪仁玕与陈玉成曾经计划利用“围魏救赵”之战术,以攻打武汉三镇来调动湘军回师,可该策由于李秀成消极配合,从而使这条妙计功败垂成。 李秀成部退回苏州以后,尽管干王洪仁玕、章王林绍璋积极配合陈玉成救援安庆,但由于二人均非将才,安庆终于在湘军水陆师的猛攻之下,于1861年9月5日被湘军攻陷。 安庆一战,倘若陈玉成不贪图江南富庶之地,早日率大军回防枞阳。以英王之勇悍,所部战斗力之猛,安庆之围必大不相同。 如果李秀成心胸再宽大一些,放下对陈玉成的成见,积极配合陈玉成保卫安庆,太平天国的局势亦不会迅速恶化。 可历史不允许假设,这也是陈玉成与李秀成两位农民英雄的悲剧所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