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列游记第181篇:河北定州开元寺塔 题记:家国何须佛门守,料敌本非浮屠心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寻访时间:2025年3月21日 室外春意盎然,屋里在停暖之后反倒有些阴冷不适,上周五忽然起意打高铁春游,说走咱就走哇,半小时后到达定州。这是我第四次或第五次来定州,但距上次来已近四年了,定州几乎也是省内在旅游方面唯一一个让我激推的县城,别的不说,就安家那一碗牛肉罩饼的诱惑,俺也是难以抵御的。定州城内保留下来的古迹颇多,这在俺们这种无遮无掩的平原县份中,堪称一个异数,即以如今得列国保的,我也是这次才算完成“查漏补缺”。 ![]() 俗话说河北有四宝:“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定州塔即开元寺塔,其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为我国现存最高的古代砖塔,有“中华第一塔”之美誉,是名副其实的首批国保。某年评选全国最美古建筑,每省只能推一个代表,河北便选了定州塔当花魁,它无疑也是定州旅游的一面招牌。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照(第一批) 定州塔我当然是到过的,每次来定州,至少也能远望到它卓然的身姿,不过进到“景区”里大概只有一两回,尤其是最近两次都吃了闭门羹,前几年据说塔一直在搞维修。今在火车上无意中发现,景区不但已经重开,竟然还开放了登塔,每天限量60人!这让我大为激动,立即改变了原方案,下车后就先奔定州塔去了,一早过来,正好吃上了热乎的,这种事在节假日怕是捞不到的。不过代价也着实不菲,在24元门票(原价30,目前打八折)之外,还要额外再加购100元的登塔票,费用够在旺季逛两次故宫了。 ![]() 这貌似还是我第一次登临古塔。当然了,有些塔原本就是实心的,我一直觉得像这种可以登临的,工艺上与实心的相比更堪称杰出,其内部如何?一直就想亲自见识见识。在其他地方即便碰到这种,也少有让人上的,这或许是有点“懒政”,既方便了“文物保护”,又不会有任何安全隐患,还节省了人力...可谓一举多得。定州塔肯开门迎客,实属难能可贵,想到这一层,哎,钞票就当是浮云吧... ![]() 塔下值守的大爷很认真的在本子上划了“正”字,看起来限量并不是空口白话,而是互相监督着的。我原以为这是在搞一种饥饿营销,进到塔中才意识到确有其必要性,因为阶梯空间甚为狭窄陡峭(尤其是下面的两层),假如人多了同时上上下下,还真不是闹着玩的:回来后查到一条史料记载,明清两代,定州塔内都发生过踩踏惨剧,竟造成几百人死亡。 ![]() 塔每层皆有回廊,碑刻与壁画可圈可点,我决意一口气向上,再从上往下逛起,但略感失望的是,定州塔如今仅允许登到7层(共有11层),加上“窗户”(砖业点的称呼应作拱券门)都以密密麻麻的铁网封住,视野大幅受限,根本就没有旧时那种“凌霄瞭敌”的气势。至于8层往上还有啥玄机,为啥不让再上了,不得而知。 ![]() 凌霄瞭铁网 ![]() 在七层时能瞭到的范围(网格中偷窥) 塔既非密封,人在塔中自然并不憋闷,然亦并无阴湿之气,我十分好奇在这一千多年里每当狂风暴雨过后,塔内的排水是如何实现的?这种在各个环节力求精致严谨的杰出工艺,其实作为建筑门外汉,无论在塔内塔外都未必能真正领略,我倒是从下面这张老照片中,感受到了一些叹为观止之处。 ![]() 清光绪十年(1884年),定州这一带发生地震,开元寺塔东北面垮塌,里面的真容“昭然若揭”,“内核”(塔心柱)分明还是一座塔嘛,粗略说来就像是个“套娃”,但两者之间却又是有直接联系的。我空间思维能力奇差,即便是看着这张照片,加上自己实地上上下下走了一遍,仍然很难在脑子里勾勒出整体结构的精妙画面来。 塔心此番暴露,就暴露了整整一百年,从那时开始,登塔的人大概就少了。民国时期有驴友至此,鼓足余勇登塔,爬到二楼便已“脚筋酸软,不敢复上”。据说五十年代初伟人也曾来过,兴致勃勃登到二楼(气魄毕竟不一般),被随行众人好说歹说劝了下来。自打有了摄影术,近代定州塔留下了不少影像,多还是它“美好”的一面,其实这也简单,只要从西南方向拍摄,就看不到它背后的创伤了。 你可能想象不到,即便是富如大宋,当年修建这座塔,也用了整整54年,可谓穷尽两代人之力。而这种大型维修工程所需的人力物力之大,在近现代国势那般纷乱衰微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直到1985年,定州塔的维修才由国家文物局立项,在有现代科学技术加持的情况下,工程仍持续了18年才基本完工!我有个远房大伯,当时就是工程队的一员。 ![]() 定州塔又有料敌塔(或瞭敌塔)之称,所谓的“敌”,是指契丹辽朝,定州当时是大宋北方的边防重镇,据说由于定州塔实在太高了,便被人赋予了瞭望敌情的军事职能。事实果真如此吗?或者说到底什么时候被人赋予的军事职能?这次我在实地走访+回来查阅大量资料之后,发现这个问题倒是值得说道说道。 定州塔始建之时,宋辽确为敌国且关系恶劣,但塔的修建应该只是单纯的宗教行为:我在塔内正好看到了记载建塔缘起的那块碑刻,此碑刻题名很难界定,只能说篇首是《佛说金刚寿命修塔陀罗尼经》,亦有人称之为《李德泽等修塔记》(这个只能说是从中归纳的,而非碑刻原文),大体可以确定的是,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时,有一位奉旨去“西天取经”(这事后文会单独说一下)的高僧令能(县志中说是会能,疑似是谬误)归来,于是有了“定州开元寺僧俗修塔”之事。除此之外,内文皆为佛门相关词藻与功德主的题名,没有其他干货。若仅据此碑里军职人员不少,便说修塔还兼为“料敌”,那绝对是自行脑补。 ![]() 三年之后,宋辽间爆发了一场大战,定州虽曾为战场,但以建塔总共五十多年的时间轴来看,此时它具备瞭敌高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大战之后,双方最终签订了改变历史走向的“澶渊之盟”,理论上来说,宋辽成了“兄弟之邦”,大体上维持了百余年的和平时光,尤其是塔最终落成于仁宗朝,更是宋辽之间的关系最好的时候,明面上已很难再称为“敌”。 ![]() 当然了,你也可以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基于澶渊之盟不增加边防设施的条款,以佛塔为幌子作军事用途,逻辑上看似没啥毛病。但是...从上面这张图也可看出定州的位置关系,先别说瞭望辽境了,能不能瞭望到望都都是个问题。如果真要瞭望的话,是否雄州、霸州、保州这些前沿军镇的需求更迫切些?所以我觉得,定州塔即便曾有对辽军事方面的考虑(宋人的文字中对此似乎无可佐证),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多重作用下,其发挥的作用恐也相当有限。倒是在几百年后的明末,“料敌塔”的名字开始出现,“以望契丹”言之凿凿,其后州志又据此引用,遂成“信史”。而今我细思之,愈觉像是明清人的脑补,恐有言过其实之处。不妨再反过来问一把,难道北境的那些辽塔也是为了瞭宋乎?却为何没人这么说了呢? 说了半天开元寺塔,好像还没提开元寺。一看这名字,就知道是唐玄宗整的活儿,与我们这的正定开元寺乃至全国各地的开元寺都是“师出同门”。实则定州开元寺的历史更为古早,甚至可以上溯到北魏,所谓七帝寺、丰乐寺大概都是它的前身。唐宋时期,定州开元寺应是河北地区的头等大寺,后唐、北宋均曾有开元寺僧前往“西天取经”(这可不是唐僧的独门绝活哦),这是有史料记载的,前文提到的令能便是其一。然这般煊赫大寺,却在清中叶之后无声无息地消散了,连方志中都语焉不详。及至近代,唯塔尚存。 ![]() 塔下展出的老照片(原照为王旭先生收藏) 定州沦陷时期,高耸入云的定州塔成为日伪当局粉饰“东亚新秩序”的最佳广告牌,塔之西南面写了九个大字,十里之外大概都能看见,人们这倒是真能“瞭敌”了。如今在定州塔西南侧还摆了一截残塔,是当时日军第133旅团旅团长小野贤三郎少将整的一个小号“纪念塔”,现在成了“侵华铁证”。其实要我说,抗战之铮铮铁骨,又何须倭寇铁证? ![]() “侵华铁证” 与抗战有关的遗迹,我在塔内无意中还发现了因吹斯汀的一处。塔心柱每层四面的龛室中均有壁画,原貌应该颇为精美,可惜多已在文*时期损毁,并遍布涂鸦。偶然注意到某层某龛佛像旁边写有一首打油诗,字迹看着很新,有点像是马克笔写的,但诗文无疑是民国范儿:光复胜利塔上玩,塔宫高修逼诸天。仙图更生重霄汉,神灵鉴我将乡还——唐县难民耿惠生?题。坦诚地说,其诗作水平较我恐怕略输文采,但这归乡的喜悦之情倒也真切。 ![]() 每每有这种细微之处的小发现,总是让我颇感愉悦,再加上买了天价入场券,以后大概也不会再进来(除非以后11层全开),更是有些恋恋不舍。那天我是第几个进去的不得而知,但应该是最后一个出去的,看门老头晒太阳已经晒得百无聊赖了… 静思斋 于岳 2025年3月26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