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回答里提到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活着本身就是意义。" 但如果这个问题让庄子来回答,他可能会说: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然后挥一挥衣袖,化作一只蝴蝶翩然而去。 庄子不会给你鸡汤式的安慰,也不会用哲学概念来绕晕你。他会用最通透的智慧告诉你: 死亡不是生命的对立面,而是生命的一部分。 看透生死,才能活得更自在。 生死本是一体,何必执着现代人最恐惧的莫过于死亡。我们拼命养生、健身、买保险,试图延长生命,逃避死亡。 但庄子说: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生命和死亡本就是一体两面,就像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庄子讲过一个故事: 他的妻子去世时,朋友惠施来吊唁,却发现庄子在"鼓盆而歌"。 惠施大怒:"你妻子跟你生活这么多年,现在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还唱歌?" 庄子回答: "她本来就没有生命,没有形体,没有气息。在若有若无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现在又变而之死,就像春夏秋冬的运行一样自然。我要是哭哭啼啼,岂不是不通达生命的道理?" 看透生死的人,不是冷漠无情,而是明白: 哭泣不能挽回生命,执着不能改变自然。 与其恐惧死亡,不如珍惜当下的每一刻。 活着不是为了"有用"现代人总在问: "做这件事有什么用?" "学这个能赚钱吗?" "这样活有价值吗?" 庄子却说: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他讲过一个故事: 有个木匠带着徒弟去找木材。看到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树荫可以遮蔽几千头牛。 徒弟兴奋地说:"师父,这树太好了!" 木匠却看都不看:"这是散木,做船会沉,做棺材会烂,做家具会裂,毫无用处。" 晚上大树托梦给木匠: "你说的那些'有用'的树,不都被砍了吗?我正是因为'无用',才能活这么久。" 庄子想告诉我们: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有用",而在于"存在"本身。 一朵花不会因为没人欣赏就不开,一只鸟不会因为没人聆听就不唱。 活着,就是最大的意义。 逍遥游:活出真我现代人活得太累: 要买房买车,要升职加薪,要符合社会期待…… 就像笼子里的鸟,忘记了天空的模样。 庄子说: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真正的智者,不执着于自我,不追求功名,不在乎评价。 他讲过一个故事: 惠施当上魏国宰相,庄子去看他。 有人对惠施说:"庄子来是要取代你的相位。" 惠施很害怕,在城中搜捕庄子三天三夜。 庄子主动去见惠施,说: "南方有种鸟叫鹓鶵,它从南海飞到北海,不是梧桐不栖,不是竹实不吃,不是甘泉不饮。有只猫头鹰得到一只死老鼠,看到鹓鶵飞过,紧张地大叫:'吓!'现在你也想用你的魏国来'吓'我吗?" 庄子想告诉我们: 别人眼中的珍宝(权势、地位),在他眼里不过是只死老鼠。 真正的自由,是活出真我,不为外物所累。 与道合一:回归本真现代人活得太复杂: 要算计得失,要权衡利弊,要戴着面具生活... 渐渐忘记了最初的自己。 庄子说: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何必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岛? 他讲过一个故事: 有个工匠能削木为鐻(一种乐器),见到的人无不惊叹鬼斧神工。 鲁侯问他:"你是怎么做到的?" 工匠回答: "我只是斋戒静心,忘记赏罚名利,忘记技巧规矩,最后连自己的四肢形体都忘记了。然后进入山林,观察树木的天性,找到最适合做鐻的木材,鐻就自然成了。" 庄子想告诉我们: 当你放下执念,回归本真, 就能与自然合一,找到生命最自在的状态。 结语: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庄子不会给你标准答案。 但他会用一生的智慧告诉你: 生命不需要刻意寻找意义, 就像鱼不需要追问为什么生活在水中。 当你不再执着于生死,不再计较得失,不再困于外物, 自然就能活出生命的本真与逍遥。 所以,不必问"活着有什么意义"。 问问自己: "此刻,我是否活得自在?" 如果是,那就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