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洼玉器是在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约公元前6200年至前5400年,由兴隆洼文化所特有的玉器。兴隆洼玉器的主要产地位于中国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兴隆洼镇和兴隆沟遗址。 此外,兴隆洼文化的玉器玉料主要来源于辽宁鞍山的岫岩玉,这进一步证明了兴隆洼文化在中国玉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些玉器主要由阳起石和透闪石软玉制成,色泽多样,包括淡绿、黄绿、淡青、乳白或浅白色。 ![]() ![]()
![]() 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玉玦 ![]()
![]()
![]()
兴隆洼玉器的制作工艺复杂、先进,曾用线或绳、动物的筋、马尾、皮条或硬木条等为工具,和着水或动物的血及解玉沙进行拉绳、片切割和琢磨、钻孔等操作。体现在器物上,底部实心桯钻打孔圆润光洁,正面圆圈为管钻打洼,宽槽打洼,阴刻线推磨,边缘全为钝刃状。 总之,兴隆洼文化玉器的使用和制作,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技术水平,还对后续的文化,如红山文化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红山文化中的兽形玉制作工艺就来源于兴隆洼文化的玉玦类器。 ![]() 红山玉玦形猪龙 ![]() 玉玦(兴隆洼文化) 飾和佩飾。《國語·晉語》中所謂「如環而缺」與《系傳》中「環之不周」的玦,都是指此類扁平環形玦。 來源: 美國私人珍藏,20世紀80年代購藏 HKD: 80,000 - 120,000 USD: 10,170 - 15,250 HKD: 885,000 —E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