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化学实验注意事项考点汇总(不断更新)

 老王带你学Chem 2025-03-29 发布于广东

37.【实验6-1】镁与盐酸反应热量变化

实验原理:镁与盐酸反应放热

实验步骤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2 mol/L盐酸,并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再向试管中放入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观察现象,并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实验现象:镁片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并逐渐溶解溶液温度明显升高‌‌

高频考点:

反应剧烈,需避免酸液飞溅;若用密闭装置,需注意H2的收集安全‌‌‌

比较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大小,或判断反应是否为吸/放热

2.【实验6-2】吸热反应

实验原理:反应吸热

实验步骤20 g Ba(OH)2·8H2O晶体研细后与10 g NH4Cl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木片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到气味后迅速用玻璃片盖上烧杯,用手触摸杯壁下部,试着用手拿起烧杯。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固体混合物逐渐变为流体状,反应后锥形瓶底部与湿润玻璃片间出现结冰现象(玻璃片被冻粘在瓶底)可用手感受锥形瓶外壁的低温‌‌‌‌

高频考点:

避免直接接触刺激性气体,建议在通风环境中操作‌‌‌‌

②Ba(OH)2·8H2O失去结晶水吸热,氯化铵溶解吸热,双重吸热效应

3.【实验6-3】【实验活动6】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实验原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实验步骤将锌片和铜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观察、比较导线连接前后的现象。用导线在锌片和铜片之间串联一

个电流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实验现象:锌片逐渐溶解,表面气泡较少,铜片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高频考点:使用纯锌时反应速率较慢,粗锌或含杂质的锌反应更快(因形成微电池)‌‌‌‌‌

4.【实验活动7】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如上

实验现象: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氢离子浓度、提高反应温度、加入催化剂,反应的浑浊出现时间更快,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

高频考点:注意控制变量,注意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以通过调节加入水的量实现浓度变化。

5.【实验7-1】甲烷与氯气反应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光照为必要反应条件

实验现象:气体颜色变浅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液面上升少量白雾‌‌‌‌‌

高频考点:

分步书写取代反应方程式,注意光照条件和逐步取代过程

油状液滴对应多氯代物(如CH2Cl2CHCl3CCl4),白雾对应HCl

用饱和食盐水排空气法收集氯气

6.【实验7-2】乙烯性质(高锰酸钾)

实验原理:乙烯被氧化为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溶液紫红色褪去‌‌‌‌‌‌

高频考点:褪色机理为氧化褪色,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7.【实验7-3】乙烯性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实验原理:CH2=CH2Br2CH2BrCH2Br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溶液橙红色褪去,生成油状液体‌‌‌‌‌

高频考点:褪色机理为加成褪色,可用溴的CCl4溶液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8.【实验7-4】乙醇与钠反应

实验原理:2C2H5OH2Na2C2H5ONaH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钠沉于试管底部,未熔化成小球。产生无色无味气泡,气体可被点燃并发出淡蓝色火焰‌‌‌‌‌

高频考点:

反应中断裂的是乙醇羟基中的‌O—H

水与钠反应更剧烈

乙醇钠为碱性物质,反应后溶液遇酚酞变红

9.【实验7-5】乙醇的催化氧化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铜丝灼烧后表面由红色变为黑色,趁热插入乙醇时又由黑色变为红色,试管口闻到‌刺激性气味‌‌‌‌‌

高频考点:

催化剂种类必须明确

注意其他醇类的催化氧化产物,只有‌连接羟基的碳原子上有H‌的醇才能发生催化氧化

10.【实验7-6】酯化反应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再加入几片碎瓷片。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小心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有透明油状液体(乙酸乙酯)生成可闻到果香味(酯类特征气味)‌‌‌‌‌‌

高频考点:

浓硫酸的作用:吸水剂(促进平衡正移)、催化剂

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导管不伸入液面下(防倒吸)

试剂添加顺序:乙醇浓硫酸乙酸

产物分离方法:分液

11.【实验7-7】葡萄糖的性质

实验原理: 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H2O2Ag↓3NH3

CH3CHO2Cu(OH)2NaOH
CH3COONaCu2O↓3H2O

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 2 mL 10% NaOH 溶液,滴加 55% CuSO4溶液,得到新制的Cu(OH)2。再加入2 mL 10%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现象。

2)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 mL 2% AgNO3溶液,然后一边振荡试管,一边逐滴加入2%氨水,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得到银氨溶液。再加入1 mL 10% 葡萄糖溶液,振荡,然后放在水浴中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在试管内壁形成光亮的银镜。‌‌‌‌‌

高频考点:

银镜反应:银氨溶液现配现用,碱性环境、水浴加热,若试管不洁净,可能生成黑色银颗粒而非镜面

斐林反应:现配现用,碱性环境、直接加热

12.【实验7-8】检验淀粉

 

实验原理: 淀粉与碘单质反应生成蓝色物质,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下加热水解生成葡萄糖

实验步骤1)将碘溶液滴到一片馒头或土豆上,观察现象。(2)在试管中加入0.5 g淀粉和4 mL 2 mol/L H2SO4溶液,加热。待溶液冷却后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将溶液调至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的Cu(OH)2,加热。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变蓝,水解液中产生砖红色沉淀‌‌‌‌‌

高频考点:

碘液浓度:需稀释至浅棕色,避免颜色过深干扰现象观察

中和酸性:水解后必须中和至碱性

水解条件:稀硫酸为催化剂,直接加热

13.【实验7-9】蛋白质的性质

实验原理:蛋白质变性是指其空间构象在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被破坏,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

实验步骤1)向盛有鸡蛋清溶液的试管中加几滴醋酸铅溶液,观察现象。(2)向盛有鸡蛋清溶液的试管中加几滴浓硝酸,加热,观察现象。(3)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分别灼烧一小段头发和丝织品,小心地闻气味。

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先产生白色沉淀,加热后变为黄色蛋白质被灼烧时,会产生类似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高频考点:

变性是化学变化,不可逆转,注意与盐析的区别

实际应用——高温蒸煮、酒精消毒煮鸡蛋、腌制肉类(延长保质期)生物制剂保存:需低温避光(防止疫苗等蛋白质变性失活)甲醛溶液(俗称福尔马林)保存动物标本在农业上,可以用硫酸铜、生石灰和水制成波尔多液来防治农作物病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