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2年至1945年

 河神不分金银 2025-03-30 发布于天津

以迟子建的《伪满洲国》为视角,跟随着东北土地上的一个个人,感受他们一年一年的经历,这是我用时三个月读完的一本书。三个月读完一本书够慢的了,但三个月读完东三省1932年至1945年的历史情节,是够快的了。总的来说,这更像是一步纪录片,而非小说,没有主角,生死也是自然的。但我还是要简单的概述一下这部小说:《伪满洲国》描述了一群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物,他们的家长里短、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命运浮沉,都展示了伪满洲国统治下的民众生活状态,并希望以此来还原、或者说论证这段历史的存在。

阅读的乐趣在于与作者、与书中的文字产品共鸣,而这部小说特殊之处在于与历史的共鸣,与真亦假、假亦真的历史产生共鸣。

一、书中提到的濛江

1932年,杨靖宇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1939年10月,日本关东军制定了针对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的作战计划。在日军疯狂镇压下,杨靖宇带领抗联第一路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在濛江县(今吉林省靖宇县)壮烈牺牲。

我的家乡在吉林通化,杨靖宇将军是最具代表性的红色人物。曾经的濛江县因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而更名为靖宇县,也有一个名为“靖宇中学”的高中,校门口的“靖宇中学”四个字是启功先生题的,笔法柔韧有劲、清秀工整。那么,在历史与文化的共鸣之下,即便很少回到家乡的我很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去参观靖宇陵园,去进一步的感受历史与时间的共鸣。

二、书中提到的新京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着手在中国东北建立傀儡政权,长春因具备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交通,远离奉系军阀及苏俄的影响且具有强的日本殖民基础被选为伪满洲国国都。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伪国务院总理郑孝胥发布第一号布告,宣布“定都”长春,次年发布第二号布告,改长春为新京。

长春是我待了近十年的城市,但我从未去参观过伪满皇宫,我记得地铁还有一站叫伪满皇宫站。我记得我刚入学的时候,广播中播放的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伪满洲国最高学府。

三、书中提到的通化

通化是我的家乡,是吉林省下属的一个市,位于吉林省的最南边。大概十年前我爷还活着的时候,他跟我提到了“通化省”,当时我就很疑惑,后来他又说到了“伪满州国”。于是我当时百度了一下,在伪满州国时期,通化确实是一个省,下属九个县,分别为:通化、辑安、临江、辉南、柳河、金川、抚松、长白、蒙江。

我知道长春有伪满皇宫,但读了书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溥仪当时跟随日本人逃到了通化的大栗子沟(今白山市辖区内),并在那里举行了退位仪式。我用百度地图搜索了一下,一眼就看到了“伪满皇宫溥仪行宫”,与朝鲜隔江相望。

四、书中提到的快大茂

十多年前,肯定有十年多了,那时候我还在读大学本科,我爷给我讲了快大茂的名字由来:当年有两个人在快大茂这个地方相遇,当时风很大,差点把一个人的帽子吹走,就有人喊:快戴帽子,快戴帽子。后来两个人在另一个地方相遇,他俩就回忆起了当时的情景,于是就把那里成为快大茂子(快戴帽子),后来简化为快大茂,如今直接省略为快大。

当我读到“快大茂”时,我就立刻在DeepSeek里问了一下快大茂名字的由来,结果它还真的回答上来了,我爷确实没有骗我。

五、书中提到的日本人

书中提到了很多日本人,我爷说他见过日本人,个矮、脑袋大。我爷生于1920年,民国九年。按时间推测我爷是在快大茂看见的日本人,那时候他应该只有十多岁。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跟伙伴们去过一个位于半山腰的山东,我们当时大着胆子往里走,尽头的墙壁上有一个个圆形的洞,我猜是放雷管的地方。而当时发生过什么,不得而知,就像很多历史的细节我们都不得而知。

书中所描绘的,是几乎没什么艺术化的一个个普通人的生活,由生至死,就像这本书没有主角也没有结局一样,历史哪有什么主角,又怎么会有结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