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李聊聊高血压 李可——大家都知道,有名的大医。 他认为高血压是身体里有积滞,而这种积滞,多半是先天阳虚,或者后天阳气不足在作祟。 我觉得每位大医的看病理念都很有趣,从中也能学到很多。 比如说这个“阳气不足”,细细品味就很有道理。 阳气犹如我们身体里的“小太阳”,负责温煦、推动气血运行。像是一些很怕冷、身体总是冰冰凉的患者,基本就是阳气不足了。 ![]() 如果体内阳气不足,身体的动力就不够了,气血运行就变得迟缓。 就好像河道里的水流变慢,泥沙就容易淤积一样,身体里的各种代谢废物、痰湿等积滞就会慢慢出现。 这个时候气血就会受影响,但为了维持气血的正常运行,心脏就会加大力量泵血,咱们的血压就自然而然升高了。 就跟家里的水管一样,如果中间堵住了一点,水流就稀稀拉拉不顺畅,这个时候往往会用一个“增压泵”去加压,让水顺畅流出来。 但关键的点是什么——把污垢祛除就好。 ![]() 跟大家分享一个真实医案,可能更便于理解: 医案分享: 有个60多岁的大爷来找我看诊,他是高血压了有近二十年,当时一量血压: 收缩压160mmHg了,舒张压100mmHg左右。 他的主要症状,就是头晕、脑袋昏昏沉沉,走路都觉得双脚发软,没什么力气。 而这个大爷,就是先天阳虚的体质。据他和老伴反馈,常年面色都是苍白的,手脚冰冰凉,怕冷,小便特别多,性欲也不强。再看他舌苔白腻,脉象虚弱,诊断为阳气亏虚,痰湿阻滞型高血压。 ![]() 这就好比身体里的阳气之火太弱,无法把痰湿这些“阴寒之物”蒸化掉,它们就堵在血管里,阻碍了气血运行,导致血压升高。 根据李可老大夫的思路,我给他开了一味扶阳方: 制附子15g、干姜10g、炙甘草10g、茯苓30g、白术15g。 * 制附子一定要先煎、久煎,要把毒性去掉才行。 制附子能大补阳气,就像给身体里的小火炉添柴加薪;干姜温阳散寒,帮助附子更好地发挥作用;炙甘草调和诸药,还能补脾胃之气;茯苓和白术则负责健脾利湿,把那些痰湿积滞给清理出去。 ![]() 【二诊】 感觉身体暖和了许多,手脚不怎么冰凉了,小便也好了一些,头晕的症状轻了不少。 血压虽然降了一点,但不明显;睡眠不太好,身体依旧有些乏力。 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了30g黄芪,进一步补气,增强他的身体机能;又加了30g夜交藤,宁心安神、改善睡眠。 ![]() 【三诊】 精神头明显好多了,面色也红润了一些,手脚也暖和起来了。 一量血压,收缩压稳定在130mmHg左右,舒张压85mmHg。 这个患者说血压稳定之后,基本也就不头晕了,也能干活了,感觉身体倍棒。 我又给他调整了一下方子,继续服用一段时间,巩固疗效,免得突然停药,打破身体平衡。 其实,高血压这一问题,中医有很多理论、很多法子可以解决,因为高血压并不是病,只是脏腑失调后,反馈出来的一种症状罢了! ![]() 我是82岁老中医李湘云,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余年,来这里也是为了宣传中医,能帮一人是一人! 还是那句话,方子再好,如果不对证也是白搭。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在用方子之前,一定要辨证。 本身想服方子的人就有高血压的问题,如果用错了,血压控制不下来或者引发其他并发症,那就太糟糕了! 如果你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及心血管疾病问题,都可以跟我说说,忙完我会一一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