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种中成药:治疗皮肤过敏、荨麻疹的特效之选

 中医罗华昌 2025-03-30 发布于江西

/罗华昌中医      

古中医防未病,保民众大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皮肤过敏、荨麻疹等皮肤问题常常给人们带来诸多困扰。瘙痒难耐、皮疹频发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中医在治疗此类疾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中一些中成药以其方便、有效等特点备受关注。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九种常用于治疗皮肤过敏、荨麻疹的中成药。

一、防风通圣丸


防风通圣丸源自经典名方防风通圣散。其主要成分包括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等。该方具有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外有表邪,内有蕴热,表里俱实的皮肤过敏、荨麻疹患者较为适用。例如,患者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同时伴有皮肤瘙痒、发疹等症状时,防风通圣丸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方中防风、荆芥穗、薄荷等疏风解表,使风邪从表而解;大黄、芒硝泻下通便,荡涤肠胃积热;石膏、黄芩、栀子等清热泻火解毒。诸药合用,表里双解,能有效缓解症状。

二、消风止痒颗粒


消风止痒颗粒主要由防风、蝉蜕、地骨皮、苍术(炒)、亚麻子、当归、地黄木通、荆芥、石膏、甘草等组成。具有消风清热,除湿止痒的功效。适用于风湿热邪蕴于肌肤所致的皮肤瘙痒、荨麻疹等。它侧重于清热除湿、祛风止痒,对于因湿热内蕴、风邪侵袭而引起的皮肤问题效果显著。比如一些患者皮肤瘙痒剧烈,搔抓后出现红斑、丘疹,伴有心烦口渴、小便黄等症状,消风止痒颗粒可以起到较好的调理作用。

三、湿毒清胶囊


湿毒清胶囊由地黄、当归、丹参、蝉蜕、苦参、白鲜皮、甘草、黄芩、土茯苓等药物组成。其功效为养血润燥,化湿解毒,祛风止痒。主要用于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症,对于慢性荨麻疹因血虚风燥导致的皮肤干燥、瘙痒、脱屑等症状有一定疗效。方中地黄、当归、丹参养血润燥,以治其本;蝉蜕、苦参、白鲜皮等祛风除湿止痒,以治其标。全方标本兼治,使肌肤得养,风邪得除,瘙痒自止。

四、荨麻疹丸


荨麻疹丸的主要成分有白芷、防风、白鲜皮、薄荷、川芎、三颗针、赤芍、威灵仙、土茯苓、荆芥、亚麻子、黄芩、升麻等。具有清热祛风,除湿止痒的功效。适用于风、湿、热而致的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它能针对风、湿、热三种病邪,全面调节人体的内环境,缓解皮肤过敏症状,减轻瘙痒和皮疹。

五、润燥止痒胶囊


由何首乌、制何首乌、生地黄、桑叶、苦参、红活麻组成。功能主治为养血滋阴,祛风止痒,润肠通便。可用于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痤疮、便秘。对于因血虚导致皮肤失养,进而引发的瘙痒,以及伴有肠道津液不足、便秘等症状的患者,润燥止痒胶囊能够起到养血滋阴、祛风止痒、润肠通便的综合作用,改善整体症状。

六、肤痒颗粒


主要成分包括苍耳子(炒、去刺)、地肤子、川芎、红花、白英等。具有祛风活血,除湿止痒的功效。用于皮肤瘙痒病,荨麻疹。该方以祛风除湿为主,兼以活血通络,对于风寒湿邪侵袭肌肤,气血不畅而引起的皮肤瘙痒、荨麻疹等有一定的疗效。

七、金蝉止痒胶囊


金蝉止痒胶囊由金银花、栀子、黄芩、苦参、黄柏、龙胆、白芷、白鲜皮、蛇床子、蝉蜕、地肤子、浮萍青蒿柴胡、薄荷、甘草等组成。能清热解毒,燥湿止痒。适用于湿热内蕴所引起的丘疹性荨麻疹,夏季皮炎等皮肤瘙痒症状。方中多种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的药物协同作用,针对湿热内蕴的病因进行治疗,从而缓解皮肤过敏症状。

八、乌蛇止痒丸


乌蛇止痒丸由乌梢蛇(去鳞片,酒炙)、防风、蛇床子、苦参、黄柏、苍术、人参须、牡丹皮、蛇胆汁、人工牛黄、当归等组成。具有养血祛风,燥湿止痒的功效。用于皮肤瘙痒,荨麻疹等病属血虚郁热蕴于肌肤者。它通过养血祛风来改善血虚的状况,同时燥湿止痒,对于血虚有热、湿热蕴结肌肤所导致的皮肤问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九、当归苦参丸


主要成分是当归、苦参。具有凉血,祛湿的功效。用于血燥湿热引起的头面生疮,粉刺疙瘩,湿疹刺痒,酒糟鼻赤。虽然其主要针对头面部的皮肤问题,但对于因血燥湿热引起的全身性皮肤过敏、荨麻疹等,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通过凉血祛湿来调整体内环境,减轻皮肤症状。


以上这些中成药在治疗皮肤过敏、荨麻疹方面各有特点和优势。然而,需要强调的是,中成药的使用也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有问题一定要找医生面诊,让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判断,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轻微的皮肤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中成药,往往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对于病情严重、血热明显的患者,仅靠中成药可能无法完全解决问题,此时就需要使用汤药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最后,希望朋友们再关注《杏仁弦道》及《华康中医综合诊所》两个公众号,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

  1. 版|权|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