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岁的怀素草书已达化境,写出一卷“挑战”王羲之的大作,内行都说他赢了!

 三余字画 2025-03-21 发布于山东

怀素被认为是书坛最后一位称得上“圣人”的大师,尤其在草书领域,虽然后世仍有黄庭坚、徐渭、王铎等高手,但他们都没有做到超越怀素。他之所以能达到如此水平,离不开勤奋和悟性。

怀素的勤奋不仅表现在他种了数万棵芭蕉树,将芭蕉叶作为纸张练习写字,还在于他广泛临摹前辈们的法帖,学习笔法并化为己用。从邬肜、二王、皇象、索靖、张芝、崔瑗、杜度到智永、虞世南、张旭、颜真卿,无所不临。

而他的悟性则表现在将诸家笔法融会贯通,并从世间万事万物中汲取灵感,然后用在草书的创作中:“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所以,启功认为怀素的草书是人工与自然、法度与意趣完美合一的典范。

怀素从少年时因草书成名“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再到通过颜真卿学到张旭草法,几十年的“修炼”使得他晚年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动笔则如孙过庭所说:“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45岁以后的他,草书已经臻于化境了。

在他50岁生日那天,他酒后忘性,写出了一件奇作,邱振中认为“这既是对王羲之的追忆和崇敬,也有几分挑战和不服的意思”,此作就是《王羲之传》。这件作品被学界称为“素师衰年草书之冠”。论用笔之畅快尽兴、法度之丰富多变,胜过了《自叙帖》《苦笋帖》等。

《王羲之传》墨迹已失,所幸有刻本收录于《秘古阁帖》中,全卷纵24厘米、横470厘米,共80行、400余字,字径大小不一,小的有4厘米,大者足有8厘米,洋洋洒洒,痛快尽兴,当为“妙手偶得”之作。不论是笔画质量还是书写的流畅多变,已然超越了“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传》用笔豪迈大气但没有背离古法,顺锋起笔,入纸后衄挫、调锋,中锋行笔,笔画圆劲爽利,骨肉变换自然,笔力丰沛,点画曲金断铁,似锥画沙,牵丝引带,绞转灵巧,转折处圆笔处理,线条富有韧性,又像“折钗股”。

起笔、收笔自然无垠,如何绍基所说:“怀素得法于张长史,其妙处在不见起止之痕。前张后黄,皆当让素师独步。”在结字方面,此作以险绝奇宕和富有节奏感著称,既有羲之草书的纵势,又有开张舒展的,左右结构高低错落,上下部分收放自如,还有一笔书形成的字组,可谓精彩至极。

纵览全卷,法度精于毫芒,每一笔都值得细细品味,将它临摹通透,晋唐正统草法也就掌握了。

而今,我们将此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以供大家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