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笔记之贲卦六四爻 周深文 贲卦六四爻辞: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皤如:纯白如一,朴素洁净的样子。翰如:翰为白色的马,贲如皤如与白马翰如是并列的描述关系,都比喻洁白如一,不加修饰。皤,在六四爻中绝不仅仅是说颜色上的白,而是朴素如一,不假外饰。朴素如一,不假外饰并不是不要饰,而是不要多余的饰,要文质如一,一切正好!皤,也正如《道德经》中的“啬”。“治人事天,莫若啬”,这里的“啬”就是收敛,是节俭,是低调,是谨慎,是无为。所以这里的“皤”就是除却一切妄心,不假外求,不多一饰,不染一尘,让心至静处,回归本真。“寇”的本义大概可理解为手持器械,暴力入侵。“寇”在本爻中就比喻文质相违,文质相悖,也比喻强制,强为,或硬刚。“婚媾”:指婚姻,嫁娶。婚姻,嫁娶的基础是两厢情愿。所以“婚媾”就比喻文质相合,彼此相依,也比喻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贲卦上卦艮为山,为知止。知止则明,六四爻当时当位,所以知止。知止则知危知惧,知止则知仪知礼。六四爻变,为贲之离卦。离有附着的意思,也表示文与质,表与里相互附丽,相互依存。 “匪寇,婚媾”,分别在屯卦六二爻,睽卦上九爻中也出现过。 屯卦六二爻辞中的“匪寇婚媾”是讲当时与位,事与愿相违时,要守正待时,不可强为,不可妄为,更不可违心,不可违志。一切强为,妄为,违心及违志等行为其实都是为“寇”!而“十年乃字”是因为机缘到了,条件成熟了,一切水到渠成,所以可以随其愿,随其志。 睽卦上九爻中的“匪寇,婚媾”强调的仍然是不可强为。睽,有人与人的睽违,人与事的睽违,事与事的睽违,己与己的睽违等。不论从哪方面讲,都是讲阴与阳的不协调,不匹配。对于不匹配,不协调的事只能顺其自然,不可强为。所有的有心而为,强制而为都是为“宼”。而“婚媾”则是待阴阳之和,求阴阳之和。“遇雨则吉”是因为如果阳遇到了阴,就可以阴阳和合,阴阳和合则群疑消亡,前嫌尽释。前嫌尽释,则不再睽违,不再睽违,则如“婚媾”,所以吉。 “匪寇”就是不恃强,不逞勇。《道德经》中讲:“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梁者不得其死”。“婚媾”就是两厢情愿,相互扶持。也比喻示柔,示弱,示好,示和。《道德经》中也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等。 “寇”体现的是争,匪同非,“匪寇”当然就是不争。所以“匪寇”与“婚媾”本质上是表达同一个意思。回看贲卦六四爻,会发现“匪寇婚媾”就是对“贲如皤如,白马翰如”的再证。即是进一步强调文与质的不争,文与质的和谐,彼此的相互辅助和相互依存。文与质最好的关系就是止而明。而止就是收敛,就是节俭,就是啬,就是“贲如皤如”。 文质不二,不可割裂。文过于质,或质而无文,文强于质或重质而弃文都是强为,都是妄为,都是“寇”。只有文质不偏不移才是“匪寇”,才是“婚媾”。正如《论语》中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一切外求均为饰。六四爻强调质的回归就如同人的修行在做减法。“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在贲卦六四爻“贲如皤如”,六五爻“束帛戋戋”及上九爻“白贲”中均有体现。 总之,贲卦六四爻于人一生即是不生贪求,不存妄念,不多一饰,不染一尘,心至静处,尽显本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