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物起源说“唯识”——极简唯识学(五)

 四圣医苑 2025-04-10 发布于广东

      第二层问题:这个的意识(概念)是怎么来的?

     直接讲重点,这个“我”(自我)的意识(概念),天生的。你回忆一下你自己这个“我”(自我)的意识的来源。自从你刚出生,从娘胎的温润,到外界的干冷,你的那一声哭叫,就代表了你的那个“我”,在感受不同环境的变化。甚至,当你还在娘胎里的时候,那个或者专注地在听胎教音乐,或者调皮地在挥拳蹬腿的时候,那个“我”就已经在你未曾意识到的时候,早早地就位——“在那里”了。

     从学理层面讲,这个“我”,亦即“我执”的来源,一部分来自于先天;一部分来自于后天(即前面说的“俱生我执”和“分别我执”)。如《成唯识论·卷一》:“然诸我执略有二种:一者俱生,二者分别。俱生我执无始时来虚妄熏习内因力故,恒与身俱,不待邪教及邪分别,任运而转,故名俱生。……“分别我执亦由现在外缘力故,非与身俱,要待邪教及邪分别然后方起,故名分别。唯在第六意识中有。……【1】概括起来讲,如《成唯识论译注·卷一》译文:“我执都是把非永恒的'五蕴相妄执为'我’。……所以佛经这样说:'比丘应当知道,世间沙门和婆罗门主张有我的见解,都是缘五蕴而起。’”(经文原文:“刍当知,世间沙门、婆罗门等所有我见,一切皆缘五取蕴【2】起。”)这就是一般人的“我”的意识(概念)的来源。

【1】译文:种种的我执,简略来说有二种:一是俱生,即与生俱有的我执;二是分别,由于第六意识的虚妄分别而产生的我执。俱生我执从无始以来,由于虚妄熏习的内在因力,常存于五蕴身中,不需要外道的错误说教,也不需要因受持外道的教义而于内心上生起邪分别,然后方得生起,所以称为俱生我执。

俱生我执又分为两种:一常相续,第七识缘第八识,认为第八识在第七识的心中之相为真实的“我”;二有间断,这就是第六意识中缘于第八识阿赖耶识所变现的五取蕴这个相分为其本质,或总缘五蕴为我,或取五蕴之中任一者为我,而在第六识中产生幻觉,执取为我,于上执称为实我。这两种我执微细隐密,难以断除,要在修道位上一再修行我空观才能断除。

分别我执是由于现实环境中种种的客观因缘形成的,并不是与生俱有,需要有外道的错误说教和受持外道教义而于内心上起邪分别才能产生,所以称为分别我执。分别我执只有在第六意识中有。分别我执又分为两种:一因为外道错误地解释五蕴相,心中产生一种印象,对此虚妄分别为实我;二因为外道所说的“我”相,第六识在此产生自己心相的影子,对此虚妄分别计度为实我。这两种我执粗显,所以容易断除,在见道位观一切法空真如即可断除。

【2】《成唯识论译注·卷一·注释》:“五取蕴:即色、受、想、行、识五蕴。因为欲、贪称为取,蕴能生取,或蕴从取生,故称五蕴为五取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