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生 一个图书馆 为你积累的知识安一个网上的家 【古今中外】 中国领土历史长河中的疆域演进 ![]() 一,古代时期(先秦~1840年以前) 1.先秦时期 ○在夏朝,中国的疆域大致以中原地区为中心,主要活动区域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虽然其确切的领土范围难以精确界定,但可以确定它奠定了华夏民族在中原地区发展的基础。 ○商朝时期,疆域有所扩展。其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达陕西西部,南抵长江流域,北到河北北部。商朝通过战争、贸易和文化传播等方式,对周边地区产生影响,逐渐扩大了自己的控制区域。 ○周朝实行分封制,初期疆域广袤。周王室将土地分封给诸侯,其势力范围北起辽宁,南至长江流域,东到大海,西至甘肃东部。但随着诸侯势力的发展,周朝后期逐渐走向分裂割据。 2.秦汉时期 ○秦朝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收河套地区,设九原郡;南征百越,将岭南地区纳入版图,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秦朝的疆域东至大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疆域。汉武帝时期,派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多次出击匈奴,将汉朝的北部边界扩展到漠北。同时,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包括今新疆在内的广大地区,这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汉朝还在西南地区进行了有效的治理,疆域范围东至大海,西至葱岭,南至日南郡(今越南中部),北至阴山。 3.隋唐时期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疆域范围北至五原郡(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东北到辽东半岛,东至大海,南达南海,西至且末郡(今新疆且末)。隋朝虽然短暂,但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唐朝是中国古代疆域较为辽阔的朝代之一。在太宗、高宗时期,唐朝国力强盛。在北方,击败东突厥,控制了蒙古高原;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进一步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唐朝的疆域东至大海,西达咸海,南至林邑(今越南南部),北至贝加尔湖以北,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4.宋元时期 ○宋朝疆域相对唐朝有所收缩。北宋时期,北方有辽、西夏等政权与之对峙,其疆域大致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宋时期,北方领土被金朝占据,南宋的疆域局限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尽管宋朝在军事上相对较弱,但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却高度繁荣。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朝代。成吉思汗及其子孙通过大规模的西征和南征,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元朝统一中国后,疆域东起日本海、西至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南抵南海诸岛。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有效地管理着如此广袤的领土。 5.明清时期 ○明朝初期,疆域较为辽阔。朱元璋推翻元朝后,收回了幽云十六州等北方失地,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管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等地;在西南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明朝的疆域东至大海,西至嘉峪关,南至南海诸岛,北至长城。但明朝后期,随着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部分边疆领土有所丧失。 ○清朝前期,统治者致力于开疆拓土。在东北,抗击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在西北,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将新疆地区重新纳入版图;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统治。清朝鼎盛时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二,近代时期(1840~1949年) 1.鸦片战争后的领土丧失 ○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开启了中国领土被列强割占的先河。 ○1858年,清政府在沙俄的胁迫下签订《瑷珲条约》,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俄国。1860年,又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俄国。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列强瓜分狂潮中的领土变化 ○在19世纪末的列强瓜分狂潮中,中国的边疆地区面临着被进一步瓜分的危险。例如,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租旅顺、大连等,英国强租威海卫、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等。中国的领土被列强以租借地、势力范围等形式不断蚕食。 3.民国时期的领土状况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虽然名义上继承了清朝的领土,但实际上面临着诸多领土问题。外蒙古在沙俄及后来苏联的影响下,逐渐走向独立。1919年,徐世昌政府曾短暂收复外蒙古,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外蒙古最终在1921年宣布独立,并在1946年得到当时的国民政府承认。此外,在军阀割据时期,各地军阀对自己控制的地区有不同程度的自主管理,国家领土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分裂状态。 三,现代时期(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的领土巩固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保卫了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同时也巩固了中国东北边境的安全。在西藏问题上,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使西藏重新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怀抱。 ○在对港澳问题上,中国政府通过外交谈判,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这是中国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体现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在台湾问题上,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目前台湾与大陆尚未统一,但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致力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在边疆地区,新中国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一系列政策,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和建设,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领土。 中国领土在历史上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过程。古代时期,中国的疆域不断拓展和巩固,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然而,近代以来,由于列强的侵略,中国领土遭受了严重的割占和瓜分。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努力,逐步巩固和发展了国家领土,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并且积极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中国领土的历年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国自身的历史发展进程,也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息息相关。 ![]()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