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移动过程中,如果在冷锋后侧再出现一个新冷锋,则原冷锋称为“前沿冷锋”,后侧冷锋称为“副冷锋”。2021年12月25日夜间至26日,湖南出现降雪,湘中地区出现暴雪、局部大暴雪。如图示意此次天气过程中地面锋线移动路径。据此完成14~15题。 14.25日8时至26日20时,图示区域内( ) ①前沿冷锋移动速度较副冷锋快 ②冷空气受地形阻挡形成准静止锋 ③副冷锋移动速度较前沿冷锋快 ④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形成准静止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与湘中地区此次暴雪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A.前沿冷锋快速南下,副冷锋前侧较暖空气抬升 B.形成准静止锋,冷空气移动慢 C.副冷锋快速南下,前沿冷锋后侧较冷空气抬升 D.南海水汽充足,暖湿气流北上 参考答案:14. B 15.C 命题意图: 本题组通过一组新概念——前沿冷锋与副冷锋创设情境,考查冷锋、准静止锋的形成过程等必备知识,考查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地理推理能力等关键能力,以及时空综合思维、辩证思维等高阶思维。 试题解析: 14.本小题主要考查前沿冷锋与副冷锋的移动快慢以及准静止锋的成因。因为速度=路程÷时间,在所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只需要看二者移动的距离即可。而做本小题的关键是如何区分图中的前沿冷锋与副冷锋。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同一时刻,前沿冷锋在前,副冷锋在后,冷锋一般是由高纬向低纬(自北向南)移动,所以同一时刻,前沿冷锋在南,副冷锋在北,据此可以在图上标出所有的前沿冷锋与副冷锋,如下图: 相同时长,副冷锋移动距离远,所以副冷锋移动速度较快。③正确。至于准静止锋的成因,考查的是区域认知素养,该地处于湖南和广东交界处,为南岭山脉,所以该准静止锋是冷空气受地形阻挡形成的。②正确。所以选B。 15.本小题主要考查暴雪的成因,是进一步考查学生对前沿冷锋与副冷锋的形成及移动过程的理解。由材料可知,25日夜间至26日湘中地区出现暴雪,可以先排除准静止锋,因为准静止锋控制下一般形成连绵阴雨天气,降水强度小,所以B选项错误。且根据上一小题所判断的前沿冷锋与副冷锋的移动轨迹可知,本次暴雪与前沿冷锋基本无关,暴雪是由副冷锋造成的。上一小题已经知道,副冷锋移动速度较前沿冷锋快,所以A错误,C正确。可以画出26日08时沿甲乙一线的天气系统剖面: 为何会出现副冷锋呢?这里牵扯到气团变性问题(可在本公众号内搜索相关推文)。冷空气(上图中红线内的空气)南下过程中受下垫面及暖空气等的影响,气温会逐渐升高,变为较冷空气。这时从北方又有一股冷空气南下,它比红线内的较冷空气气温更低,所以形成副冷锋。红线内的较冷空气相对南侧暖空气来说是冷气团,相对北侧的冷空气来说是暖气团。所以说副冷锋快速南下,前沿冷锋后侧较冷空气抬升形成暴雪。C选项正确。南海暖湿气流(即南侧的暖空气)北上形成的是前沿冷锋,与副冷锋无关,即与本次暴雪无关。所以D选项错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