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谈到我跟随学习的几位民间老中医,其中有一位就前几天提到的用正柴胡饮加银翘片治疗过敏的那位,他治疗口苦口臭之类,基本也是一张方子打底,就是泻黄散。 按照他的说法,嘴里不deilei(东平方言,不舒服的意思),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胃肠不好,先考虑胃肠再考虑其它。 老先生用泻黄散,一般会再加上一些和胃消食的药,比如半夏、苍术、焦三仙之类,有时也加一些养阴生津的中药,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几年后我发现有藿香清胃片(胶囊、颗粒),是泻黄散加山楂神曲组成,和老先生组方思路基本一致,于是推荐给一些口苦口臭的患者,多说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估计当年没有这个中成药,或者有但是老先生不知道,所以他是用的汤剂。 藿香清胃片由广藿香、栀子、防风、南山楂、六神曲、甘草、石膏组成。清热化湿,醒脾消滞。用于脾胃伏火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苦口臭等症。 为什么提泻黄散呢?因为这是我们宋代东平人钱乙的一张方子。钱乙,字仲阳,号称儿科之圣,就连西医《儿科学》教材都有提及。很多东平人都不知道钱乙这个人,更不知道他是东平人。 ![]() ![]() 但是如果我提六味地黄、藿香清胃片、小儿七星茶、小儿麻甘颗粒,估计很多人知道。六味地黄丸就是钱乙的方子,至今让无数人受益。藿香清胃片就是他的泻黄散加味,小儿七星茶里面有他的导赤散,小儿麻甘颗粒里面有他的泻白散。 而是现在网上很多文字都写钱乙是郓城人,这是错误的。 钱乙是郓州人,不是郓城人,郓州和郓城不是一回事。在钱乙生活的北宋,郓州的治所在须城,就是现在的东平县州城镇,它是郓州和须城县两级政府的驻地。郓州,管辖包括须城县在内的好几个县,但是并没有郓城县。因为早在宋代建国之前,公元952年时,郓城县就属于济州管辖了,整个北宋都是如此。之前,郓城曾被郓州管辖,但那时唐代和五代时期的事了。所以《水浒传》中郓城县犯事,都是上报济州府,而不是郓州府。 到了北宋末年,朝廷把郓州改成东平府,郓州不复存在,所以后人一看到“郓”,就只知道还存世的郓城县,不知道郓州。再补充一点,现在的州城镇(原东平县老县城)是真的千年古城,公元1000年洪水淹没老的郓州城(在目前东平湖下,据说还有一座与赵州桥同时代的石拱桥),于是把郓州城搬迁到现在的州城镇。 《尚书·禹贡》中有“大野既潴,东原厎平”之句,这一记载大禹贡献的历史语句,也成为“东平”一名的起源。 快到五一了,欢迎大家来东平旅游,最好是自驾,因为景区比较分散,分布于全县。这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的地方,虽遭特殊年代破坏,但建安七子的刘桢、儿科之圣钱乙、丑娘娘钟离春、程咬金、罗贯中、父子状元梁灏梁固……名字依然在耳。 千年古城州城镇父子状元坊,家里有求学的可以去膜拜一下,父子都是状元。大宋不夜城、水浒影视城、运河心脏戴村坝、白佛山景区、国家森林公园腊山、西楚霸王项羽头颅墓、东平湖风景名胜区(八百里水泊梁山遗存水域)、六工山水浒大寨、昆仑山景区、罗贯中园景区、东平博物馆(东平汉墓出土文物)……但我最喜欢的是环湖公路。 距离泰山、曲阜都不远,可以一次性游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