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临床中经常听到"心衰病人有四坎,熬过就长寿"这样的说法。这句流传已久的医学谚语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医学道理? ![]() 作为心血管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心力衰竭对中老年人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了解这"四坎"的含义及应对方法,对患者及家属都具有重要意义。 心力衰竭:不容忽视的心脏"疲劳综合征"心力衰竭是心脏功能发生障碍,导致心脏无法泵出足够血液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复杂临床综合征。 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我国心力衰竭患病率约为1.3%,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0%左右。 心力衰竭并非独立疾病,而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表现,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均可导致心力衰竭。 ![]() 心力衰竭就像是心脏的"疲劳综合征",心脏这台"泵"逐渐力不从心,无法满足身体各个器官的血液供应需求。 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 心衰"四坎"的科学内涵那么,传说中的心衰"四坎"究竟指什么?这"四坎"主要是指心力衰竭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四个关键时期或危险阶段。 第一坎:确诊初期(首次发病后的6个月)心力衰竭初次诊断后的半年是极其关键的时期。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张宇教授指出,确诊后首个6个月是急性发作和再住院的高风险期。 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数据显示,心衰患者出院后30天再住院率高达25%,6个月内再住院率可达50%。 此阶段患者身体正在适应疾病带来的变化,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和反应往往决定后续疾病控制效果。 这一阶段像是心脏在"适应新环境",需要患者和医生密切配合,调整生活方式和用药方案,为后续疾病管理奠定基础。 第二坎:疾病进展期(急性加重期) 心力衰竭并非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霍勇教授研究表明,约60%的心衰患者会经历急性加重期。 这一阶段患者可能因感染、药物不当、过度劳累等因素导致症状突然加重,出现急性呼吸困难、严重水肿等表现。 这一时期就像是心脏承受了"加倍的压力",犹如马拉松中的爬坡路段,需要及时干预和治疗调整才能平稳度过。 第三坎:合并症出现期 随着疾病进展,心力衰竭患者常会并发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心衰患者肾功能损伤发生率高达40-60%,肝功能异常约30-40%,贫血发生率约20-30%。 ![]() 此外,还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并发症。这一阶段好比"多个战场同时作战",心脏问题引发全身多系统连锁反应,治疗难度大幅增加。 第四坎:终末期阶段(晚期心衰) 心力衰竭晚期是疾病最严峻的挑战。北京安贞医院杨杰孚教授研究指出,进入晚期心衰的患者5年生存率仅约20%。 这一阶段患者对常规药物治疗反应差,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可能需要考虑心脏移植、机械辅助循环等手段。 该阶段如同"生命的最后防线",需要患者家属与医疗团队共同面对,注重生活质量和舒适化治疗。 ![]() 中老年人应当留心的心衰预警信号对于中老年人群,识别以下心力衰竭的预警信号至关重要: 异常疲劳和活动耐量下降不明原因的疲劳感、活动后明显气短是心衰早期表现。许多老年人将这些症状误认为正常衰老,延误诊治。 水肿信号下肢水肿是心衰常见症状,尤其是傍晚加重、晨起缓解的对称性踝部水肿。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提醒,若发现鞋子突然变紧、脚踝处按压后凹陷不易恢复,应考虑心衰可能。 夜间呼吸困难夜间平卧时突然感到呼吸困难,需要坐起或增加枕头高度才能缓解,这被称为"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心衰的特征性表现。 ![]() 咳嗽和异常体重增加 干咳或粉红色泡沫样痰,特别是卧床时加重;短期内体重异常增加(如一周内增加2公斤以上)可能提示体内潴留水分,为心衰表现。 心衰防治的实用建议规范用药——治疗的基石 心力衰竭治疗已形成成熟的药物治疗体系。北京协和医院赵连友教授强调,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基础用药至关重要。 近年来,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在心衰治疗中展现出显著效果。患者应当: · 严格按医嘱服药,不擅自调整药物或剂量 ![]() · 定期复诊,评估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 · 记录症状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 科学监测——把握病情变化 制定个体化的监测计划是管理心衰的关键。武汉协和医院陈纪言教授建议患者: · 每日测量并记录体重,突然增加可能提示液体潴留 · 定期测量血压、心率,了解药物效果 · 观察活动耐量变化,如爬楼梯能力 · 留意水肿情况,特别是下肢踝部 生活调整——降低心脏负担 合理的生活方式是心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周玉杰教授提出以下建议: 控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3克以下,避免过咸食物。 ![]() 适当活动:根据病情选择适宜强度的活动,如散步、太极等,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心脏有直接损害作用,应当严格控制。 情绪管理:保持积极心态,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研究表明,抑郁情绪可使心衰患者死亡风险增加40%。 精准营养——平衡膳食结构 心衰患者的营养需求有特殊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贾伟平教授建议: · 优选低钠、高钾食物,如新鲜蔬果 ![]() · 控制液体摄入,严重心衰每日饮水量应限制在1000-1500毫升 · 足量优质蛋白质摄入,预防心脏肌肉流失 · 补充适量维生素D和辅酶Q10等微量营养素 定期随访——专业指导不可少 建立与医疗团队的长期合作关系至关重要。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韩雅玲教授强调,心衰患者应当: · 遵循医生建议的随访计划,定期检查 · 主动沟通症状变化和用药反应 · 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 结语"心衰四坎"的说法虽然通俗,却蕴含着深刻的医学道理。心力衰竭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患者、家属与医疗团队密切配合,科学应对。 ![]() 通过规范用药、生活调整、密切监测和定期随访,大多数心衰患者能够平稳度过疾病的各个阶段,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对于中老年人群,及早识别心衰信号,积极防治,才能真正做到"熬过四坎,安享晚年"。
|
|
来自: LANJIAN980 > 《心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