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对产后抑郁:症状、原因与调理全指南

 小益说事 2025-04-11 发布于辽宁

产后抑郁在中医中属于“郁病”范畴,其发病与产妇的个性特征、体质因素及产后多虚多瘀的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是气血失调、情志不舒,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等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常见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证候表现如下:

1. 肝郁脾虚证

症状:产后情绪抑郁,善太息,胸胁胀满,腹胀便溏,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疏肝健脾。

常用中成药:

柴胡疏肝丸,加味逍遥丸,舒肝丸:可疏肝健脾,调节肝郁脾虚引起的产后抑郁,改善情绪低落、胸胁不适及脾胃功能失调等症状。

2. 心脾两虚证

症状:产后精神萎靡,失眠多梦,心悸健忘,面色萎黄,头晕目眩,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常用中成药:

人参归脾丸,参鹿膏,人参养荣丸:能补益心脾,改善心脾两虚所致的产后抑郁,缓解失眠、心悸、乏力等症状。

3. 痰气郁结证

症状:产后情绪抑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常用中成药:

半夏厚朴汤合剂,解郁丸: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的功效,可改善痰气郁结所致的产后抑郁,缓解咽喉异物感及情绪抑郁等症状。

4. 肾虚肝郁证

症状:产后情绪低落,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健忘,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情志抑郁,善太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弦。

治法:补肾疏肝。

常用中成药:

全鹿大补丸,参鹿膏:具有滋补肝肾、镇静安神、养血通络的作用,适用于妇女绝经前后,肝肾阴虚引起的产后抑郁,可改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情绪不稳等症状。

其他调理方法

1. 食疗辅助

a. 疏肝理气食物:玫瑰花、佛手、陈皮等。

b. 安神定志食物:酸枣仁、百合、莲子等。

c. 补益气血食物:黄芪、党参、当归、红枣、桂圆等。

d. 药膳推荐:当归乌鸡汤、黄芪桂圆汤等可帮助气血虚弱的患者恢复体能,缓解疲劳和抑郁情绪

2. 中医理疗

a. 针灸治疗:常用穴位有百会、印堂、神门、内关、膻中、太冲等。这些穴位可安神定志、疏肝理气,缓解抑郁情绪。

b. 穴位按摩: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间),疏肝解郁。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宁心安神。每日按压3-5分钟,以酸胀为度。

3. 生活方式调整

a. 适度运动

运动类型:如散步、瑜伽、健身操等,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情绪。

运动频率: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可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

b. 充足睡眠

睡眠时间: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必要时可寻求家人帮助照顾婴儿。

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舒适,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

中医治疗产后抑郁需综合考虑个体体质和病情,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个性化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