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病我不用铝碳酸镁,一个被“低估”的中成药,帮你缓解胃部不适

 梅花400 2025-04-12 发布于河南
胃病我不用铝碳酸镁,一个被“低估”的中成药,帮你缓解胃部不适

胃口不好,是“小事”?别等胃“生气”,才后悔没早点重视。

有人吃了大半年的“胃药”,胃却越来越难受,问题出在哪儿?答案,可能就藏在药品选择的“盲区”里。

胃病,在中国绝对算得上“国民病”。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统计数据,我国胃病患者已超1.2亿,几乎每10人就有1人“胃不安”。

胃病我不用铝碳酸镁,一个被“低估”的中成药,帮你缓解胃部不适

其中,慢性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等疾病高发,而治疗上,不少人习惯性选择“铝碳酸镁”类制酸药,理由很简单:广告多、药店有、医生也常开。

但临床实践中却发现,这类药物并非万能。

长期使用可能带来便秘、体内铝蓄积等副作用,尤其是老年人、肾功能不良者,更应谨慎对待。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中医药在胃病治疗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和病例所证实。

胃病我不用铝碳酸镁,一个被“低估”的中成药,帮你缓解胃部不适

其中,一种被不少医生评价为“被严重低估”的中成药,正在悄然走入大众视野,成为胃病患者的新选择。

胃病治疗的“老三样”,真的靠谱吗?

在胃病治疗中,西医常用三类药物:抑酸剂、保护胃黏膜药和促动力药。其中,铝碳酸镁属于制酸剂,主要通过中和胃酸来缓解胃痛胃酸

胃病我不用铝碳酸镁,一个被“低估”的中成药,帮你缓解胃部不适

短期使用确实能迅速缓解不适,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首先,铝碳酸镁含有铝元素,长期服用容易在体内蓄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甚至诱发铝中毒。

肾功能受损人群若长期服用,风险更高。其次,铝类制酸剂会干扰部分营养物质的吸收,如铁、钙,容易导致贫血和骨质疏松

此外,常见副作用还包括便秘、口干、食欲减退等。

胃病我不用铝碳酸镁,一个被“低估”的中成药,帮你缓解胃部不适

2021年《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第37卷第11期的一项研究指出,长期使用铝碳酸镁制酸剂与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存在一定相关性,尤其是在多种慢性病共存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因此,在症状缓解的同时,如何更安全、全面地调理胃功能,成为越来越多医疗专家关注的重点。

一个被忽视的“中医良方”:旋覆代赭汤现代中成药的崛起

在中医经典名方中,《伤寒论》中的“旋覆代赭汤”被誉为调和胃气、降逆止呕的“圣方”。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该方具有调节胃肠动力、保护胃黏膜、抗炎镇痛等多重作用。

如今,这一方剂已被现代中药制成多个剂型,其中以颗粒剂和口服液最为常见,方便服用,疗效稳定。

旋覆花、代赭石、半夏、人参、生姜、大枣、甘草这几味药材相互配合,既能降逆止呕,又可理气化痰、健脾安胃。

胃病我不用铝碳酸镁,一个被“低估”的中成药,帮你缓解胃部不适

现代研究表明,旋覆花中的挥发油成分可增强胃蠕动,代赭石含有的铁元素对贫血型胃病患者尤为有益,而人参与甘草的成分还能提升机体免疫力。

不少三甲医院的中医科将此类中成药纳入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的治疗方案中。

2023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在《中医药导报》第29卷第6期中发布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对比铝碳酸镁和旋覆代赭汤制剂治疗反流性胃炎患者,后者在4周内的症状改善率高达82.6%,明显优于前者的65.4%。

胃病我不用铝碳酸镁,一个被“低估”的中成药,帮你缓解胃部不适

从真实案例中看疗效:一个“老胃病”的逆转经历

一位65岁的退休教师,10年来饱受胃胀、反酸、饭后嗳气困扰。每次发作就靠铝碳酸镁“压一压”,但效果越来越差,甚至出现了餐后腹部沉重、便秘加重、夜间胃痛等症状。

经北京某三甲中医院中医科诊治,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胃动力不足,调整治疗方案为含旋覆代赭汤成分的中成药颗粒剂,每日两次。

服药两周后,患者反映“饭后不胀了,嗳气少了”,一个月后胃痛基本消失,胃镜复查显示胃黏膜充血明显改善,无活动性糜烂灶。

胃病我不用铝碳酸镁,一个被“低估”的中成药,帮你缓解胃部不适

医生表示,这类中成药不仅缓解症状,更重要的是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消化系统的整体协调性,根本改善体质。

这位患者的案例提醒大家,胃病的治疗不能只靠“压酸止痛”,而应从调理脾胃入手,标本兼治。

科学与传统结合:中西医结合是未来方向

现代医学强调循证依据,而中医药也在逐步建立自己的临床循证体系。

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大力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对传统名方的成分、机理、疗效进行了深入解析。

胃病我不用铝碳酸镁,一个被“低估”的中成药,帮你缓解胃部不适

2022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发布的《中药复方药效评价蓝皮书》中指出,中成药在胃病治疗中具备“三调一护”优势:调气、调血、调脾胃,护胃黏膜

这一理念,正是现代胃病治疗中亟需补充的部分。

在这方面,医生的角色尤为重要。不是排斥西药,而是要在疗效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把最合适的方案推荐给患者

这既是对专业的尊重,也是对病人健康的负责。

告别“胃病一吃药就好”的误区,科学管理才是王道

胃病之所以反复,根源往往不在“药不行”,而是生活方式和治疗理念没有改变

不少患者习惯性“胃不舒服就吃药”,却忽视了饮食不规律、情绪压力大、熬夜、久坐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专家建议,胃病防治要坚持“三分治、七分养”:

饮食宜温不宜凉,规律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胃病我不用铝碳酸镁,一个被“低估”的中成药,帮你缓解胃部不适

戒烟限酒,远离刺激性食物,特别是浓茶、咖啡、辣椒

保持心情舒畅,情绪波动过大会直接影响胃酸分泌

适量运动,如饭后散步、太极拳,可促进胃肠蠕动

定期体检,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尤其有胃癌家族史者更应重视筛查

强调一点,胃病不是“忍一忍就过去”的小毛病,慢性胃病有演变为胃癌的风险。医生在临床中遇到太多“拖出来”的大病,令人惋惜。

胃病我不用铝碳酸镁,一个被“低估”的中成药,帮你缓解胃部不适

因此,及时干预、科学用药、调养结合,才是稳妥之道。

医者仁心:为患者寻找更安全有效的“胃的答案”

医生的职责,不只是“开药看病”,更是为患者寻找一条通向健康的道路。

面对胃病这一高发病种,真正负责任的医疗行为,不应局限于短期缓解,而应追求长期疗效与生活质量的双重提升。

中成药的价值不应被低估,特别是在胃病治疗中,它可以成为安全、有效、经济的解决方案

胃病我不用铝碳酸镁,一个被“低估”的中成药,帮你缓解胃部不适

当然,使用任何药物前,仍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评估,避免“自己给自己当医生”。

胃病不是一天养成的,也不会因一两次吃药而彻底治好。

科学防治、合理用药、健康生活,这才是呵护胃部最稳妥的“良方”。

愿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安安心心”的胃,从此告别反酸、胀气、隐痛的日子。

参考文献:

1.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1年第37卷第11期,《铝碳酸镁长期使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2. 《中医药导报》2023年第29卷第6期,《旋覆代赭汤现代化中成药治疗胃病的临床研究》

3. 国家卫健委,《中国胃病流行病学数据报告》,2022年发布

4. 《中药复方药效评价蓝皮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发布,2022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