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为心声。每当我趟过某一段奔腾的生活之河时,那水中激起的每一朵浪花,都会让我感到兴奋无比。我采撷了她的千姿百态,我录下了她的叮咚之声,同时把我的思索融入到了那条永远不会断流的历史之河。 这个标题是从孟姜女庙那副对联想到的: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觉得可将海水浮云不断涨落消长景象借来形容都市的人流车流。六朝古都北京城建筑紫禁城皇宫院子大,占地面积广阔,城区陆续建筑的大单位大院子多,围墙高且长,间隔很长距离才有通道,街道密度低,道路少,街面宽,车水马龙,行人过街得走长长步道。而且,北京的街道及路口不断长,长长长。我刚到北京生活时,机关附近的闹市口是一条仅够两辆车错车的小而短胡同,后来扩建成与西长安街垂直交错的宽阔的闹市口大街。类似的情况很多,我眼见得西二环路砍伐掉街道两旁的一行行树,扩展成整个环路没有红绿灯的二环路;三环路也扩宽了,立交化了。城市建设发展,本来宽阔的街道都扩宽,新街道宽阔气派,汽车通行顺畅,车行潇洒,却苦了行人,过街费时费事。老远才有一个过街路口,就像诺大的水库只留一个泄洪道,每次绿灯通行,总是人潮汹涌。为了交通顺畅,解决车辆与行人争通行,修建了许多立体交叉桥、人行过街天桥、地下人行通道,尽量将各条主要街道都立交化。街口架起立交桥,街道中间架起铁栏杆,相向行驶的汽车各行其道,在建筑密集,人流熙熙攘攘的闹市中心开行出行驶高速公路的感觉。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间架起铁栏杆,与人行道之间架起铁栏杆。校园内也划出不少人行横道,架起铁栏杆。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行人绕行很远走人行横道、地下人行通道或者爬人行过街天桥,心理承受是有一定限度的。交通设施大多考虑车辆通行顺畅,对行人的方便与否考虑不够,并不是以人为本。比如,行人本来可以穿过三四米宽的非机动车道(也被机动车窜进)就可到车站乘坐同向行驶的公共汽车,但是被铁栏杆拦住,必得爬上高高的人行过街天桥,再下桥,走过两条长长的铁栏杆通道,并不过大街正街,却得绕行几百米才能到达公共汽车站。有些处人行地下通道被水淹很深,根本没法通过。我们居民楼前的胡同单行道改成了双向车道,西头的丁字路口中间用铁栏杆拦住,不让汽车左拐弯,也不让行人通行,行人过街得绕行两头几百米外的人行横道。好在多条街道上的铁栏杆已经拆除,然而还是有多处铁栏杆顽强地阻挡着。曾经到过欧美一些国家的古老且现代的大都市,见到他们的街道通行设计,比如旧金山,现代建筑密集,基本没有封闭的大院子,街道不宽,摩天大楼一座接一座,每间隔一座楼便是一条街道,大多数路段都是单行道,汽车基本上右拐弯顺着走,很少有左转弯的,通行顺畅。而我们这里,立交桥之上汽车畅行,桥下的路仍然设置红绿灯,街面宽阔,两个人相约到一个所在,因为隔着宽阔的大街,隔着天桥,看得见,喊不应,互相对话得用手机联络,要握手还得费十几分钟。骑自行车电动车的多数人懒得穿过天桥下面费劲拔力到街道那边,而是从街道这边逆行,你来我往,纷纷绕绕。这样,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并不是各行其道,而是混杂一起,左突右奔。穿过本来是一个街口的立交桥下过街,得等三个路口的红绿灯,在这边辅路等第一个红绿灯变灯,绿灯亮了,走过人行横道;走到立交桥下,再等红灯变绿,通过机动车左拐弯车道;前边的辅路红灯亮着呢,停步,第三次等,等变成绿灯了,这才穿过一座立交桥下的街口,实在是太难了。车如流水,洪流滚滚,波涛汹涌。难怪讲述少先队员学雷锋搀扶老太太过马路的段子那么风行。一对伴侣要去大街对面一家饭馆吃饭,到街口,女伴不敢过大街,两人再怎么挽着手搀扶着,再怎么互相保护着,女伴还是不敢过,说什么也不敢过去。没办法,只得让女伴折返,男伴像鸟儿般的飞身过街到大街对面,衔来食物。平时,男女伴侣一起在大街上走,男的总是走在左边,挡住车流,挡住汽车声浪,给女伴以安全感。男女伴侣一起过街,女伴挽着男伴胳膊,是自己寻求保护,还是给男伴安全感?藤缠树,树缠藤般紧挽胳膊。你个男伴,平时单独过大街,你觉得过一条大街要等三次红绿灯等候的时间太长了,这会儿你被女同伴挽着胳膊,和女同伴一起践行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觉得时间太短吧,巴不得再等一阵红绿灯,希望过街的人行横道长长一些,再长一些。这特大城市有什么好!出行这么难,过街这么举步维艰。怎不令人回忆起南方的古镇小街。小河边的古镇街这边与街那边不过几尺距离,吃饭都不肯“箢”在屋内,端到街沿上,与街对面的伙伴边吃边说着什么;各有什么时令特色口味菜,你夹给我一点,我拨给你一些,街口是同船过渡的交换交流。想起夜色中穷游丽江古城,街中间一条水渠潺潺流响,流水中拴着凉镇瓶装啤酒,水流两边布满绿植,开满鲜花。水渠边有人在放河灯,水面幽暗,灯光映红脸盘,简单的慢生活,小溪流水般的心旗荡漾,那么静,那么静,灯光掩映的纸条上写的是什么心语?已经剔除了陈旧的节日祈愿,而专注于祝愿祈福。对心上人的美好祝福都在不言中,表达对朋友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那边敞开的窗子内,丝弦声声慢,情歌唱夜色。这边窗内,两人各端一杯咖啡,细品生活的苦涩甘甜,分享日月的五彩缤纷。楼上两边,是无组织的散漫歌仙冲着对面拉歌,如同雪山一座比一座高,好像积雪这山比那山厚,将宁静的古城唱得妙曼辉煌。丽江古城透射一米阳光,雪山耸立在夜色中,情侣沐浴在阳光里,那里有对灿烂阳光的眷顾,对美好爱情的不懈追求。  作者简介: 杨盛龙,湘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在文艺报、人民日报、文学报、《散文》《美文》《读者》等发表作品两千多篇,出版散文集《西湘记忆》《二酉散简》《心心相依》等二十多种,被《中国当代文学史》等十多种文学史著专节专题评介。 作家专栏栏目说明 应文友要求,新锐散文平台开通《作家专栏》栏目,旨在展示名家作品,推介优秀作者。 投稿时,请精选5--8篇作品、创作心得与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