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初的阅读

 wxcllcy 2025-04-12 发布于江苏

        教了一辈子初中语文,却深感惭愧,因为课堂上常常要求学生多阅读,可盘点自己的阅读积累,感觉数量少得可怜,种类也很单一。说到底,我们这些六十年代出生的农家孩子是在玩耍中长大的,从小没有条件阅读课外书,当然也未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和同龄人相似的是,我最初阅读的就是连环画,也正是翻阅连环画,让我初次接触到了名著《水浒传》。那本不知从谁手里转来的小人书没有封面,只记得故事已经从林冲在梁山杀了王伦说起,那种血腥的场景让人不愿多联想。我最喜爱的故事是阮氏兄弟在水中那超凡的本领,而每当夏日的午后来临,村里的小河中玩伴们都纷纷展示自己非凡的嬉水本领,那场景让我仿佛亲历水泊梁山。 那本没有封面的《水浒》连环画成了我读小学时最喜爱的读物,以至于后来读原著时,总想把文中的相关情节还原成画面。

       还有一本反映越南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书名叫《阿福》的连环画让我念念不忘。书中的主人公阿福是一名机智、勇敢的越南儿童。面对入侵者,他表现出一个孩子朴素的爱国情感,利用对家乡地形很熟悉的优势,与敌人展开了周旋,痛击了入侵者。书中的画面和人物至今仍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中,以至于后来我想在网上寻觅它的踪影,可是,多年寻找未能如愿。

       翻阅连环画,一方面能让人形象地感受特定时代、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另一方面也能从中学习用最简练的语言来叙述情节。如今回顾这段经历,我感觉对于自己学好语文,直至后来成为一名还算称职的语文老师是有一定影响的。

       除了翻阅各种各样的连环画,进入初中以后,我喜欢上了阅读报纸。学校教室外面就是一排橱窗,里面陈列着不少报纸,并会及时地更新。短暂的课间,午饭后的空隙,都是站在橱窗前看报的时机,好在喜欢看报的人并不多,也不会发生拥挤的现象。通过读报,我养成了每天关心国内外大事的习惯。

       读报时,我最喜欢看的是那些故事(或小说)连载。记得那时候报纸上正刊载着《大西洋底来的人》,那种科幻小说读来让人浮想联翩,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思维习惯。而且,读连载故事还有一个妙处,那就是让读者始终满怀着期待心理,就像人们听传统评书时,说书人常用的套路,“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后来,女儿会识字后,每年为她订阅不少的杂志,从幼儿时期一直到初中阶段,不曾间断。我以为,女儿之所以从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每期杂志读完之后,她会产生一种期待心理,这是一种有科学依据的符合心理学的动力源泉。

       小时候,家中经济条件十分有限,住的还是那种低矮的老房子。于是,为了让房间看起来整洁些,家人找来了报纸贴在墙上,多余的报纸我就铺在床头简陋的书桌上。这样一来,墙头桌上的报纸也成了自己阅读的材料。于是,铺在桌上的报纸与自己朝夕相伴,那最醒目处的文字就在脑海中反复呈现。过一段时间,报纸旧了或弄脏了、弄湿了,就再换一张别人那里要来的新报纸。

       可以说,我的阅读是从看连环画和报纸起步的,这便是我最初的阅读,也是我与语文结缘的桥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