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广政:人体科学本质上是“深层潜意识”的产物

 本溪老刘azr7z5 2025-04-13 发布于辽宁

                                   人体科学本质上是“深层潜意识”的产物
                                                           刘广政

       在现实生活中,到底存在不存在气功和特异功能现象?如果存在,为什么我们常人感知不到,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现在,人体科学研究发现,气功功能和特异功能现象来源于人的“深层潜意识”。换言之,人的“深层潜意识”会产生气功功能或特异功能。由此我判定,钱学森教授倡导的人体科学(包括中医、气功和特异功能),本质上,产生于人的“深层潜意识”。那么,“深层潜意识”产物的人体科学到底可靠不可靠,科学不科学呢?怎样正确地认识和解释它们?对此,我的认识是:
       一、现代科学,本质上,是“意识”的产物,它的局限性是明显的
       我们知道,现代科学是人们运用眼、耳、鼻、舌、身,特别是运用常态下的科学认识功能,借助物质工具,科学变革客观世界,掌握其本质及其规律,进而获得科学认识的产物。这种常态下、清醒的现代科学认识,我认为,本质上,是“意识”的产物。而且必须承认,今后,现代科学将继续发挥着认识、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这种“意识”功能,几乎人人都懂,人人会用。而且,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科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优化和掌握,人们的科学认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种科学认识水平的提高,都促使人们常态的“意识”功能,不断地获得提升。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面对客观存在的气功和特异功能等灵异现象,为什么普通常人感知不到,现代科学解释不了?难道它们不存在吗?难道我们的常态认识和现代科学认识,这个“意识”属性的认识,自身没有局限性而不允许质疑吗?那么,我们时不时讲到的睡梦或梦境究竟属于什么呢?它是否超出了常态的“意识”属性的认识了呢?超出了,我们就必须面对。 我们知道,普通常人的认识和现代科学认识,只能感知和认识普通三维事物。这种认识归类于“意识”范畴,而且,只能间接作用于客观对象。而对于四维以上的事物,他们就无能为力了。这说明,常人常态的认识和现代科学的认识,有明显的局限性。这说明,要想扩大、深刻地认识事物,仅仅停留在“意识”范畴不行,必须深入“潜意识”。
       二、正常人的“意识”,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意识”和“潜意识”
       事实上,我们正常人类个体的“意识”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常态下的”意识“(或称“显意识”)和非常态、隐藏起来的”潜意识“。人们习惯应用的是常态认识,现代科学运用的也是常态下的科学认识。这种常态认识和现代科学认识都归类于”意识“属性。梦境等情况下的”潜意识“人们只是偶尔谈到,现代科学也很少涉猎。岂不知,”意识“与”潜意识“相比,无论是感知范畴,还是功能强度,前者都远远小于后者。”意识“与”潜意识“相比,好比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漂浮在海面上的部分,属于”意识“,淹没在海面下的部分,属于”潜意识“。现在看来,常人常态感知不到、现代科学费解的气功和特异功能等灵异现象,好像就隐藏在”潜意识“之中。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再也不能熟视无睹了!”潜意识“领域,我们必须严肃、认真地面对!
       三、“潜意识”的四个层次
       人体科学研究证明,“潜意识”领域也分若干层次。对它们,我们也不能等量齐观,必须区别对待。我认为,“潜意识”共分四个层次。第一层为“前意识”。它是“意识”的积淀或忘却的信息,是最靠前、最靠近“意识”的“潜意识”。人们平时考试需要回答的内容或“植物人”唤醒的记忆,大概都属于“前意识”。为什么有些忘却的记忆,又可以通过联想等途径恢复记忆?就是因为有些“意识”性质的记忆,没有真正、彻底忘却,而是将其转换为“潜意识”潜藏起来。所以,我们把它归类于“前意识”。第二层为“浅层潜意识”。梦境,就属于“浅层潜意识”。梦境的内容,大约来源于两个方向:一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正如弗洛伊德所谓“愿望的达成”,但是,却是不真实的。二是,来源于“深层潜意识”。这是气功功能和特异功能产生的地方,是获得真实信息的地方。有的科学家探讨某个问题,久思不得其解,偶然在睡梦中获得灵感,找到答案,就是突出的例证。第三层为“深层潜意识”。人体科学研究证明,气功功能和特异功能来源于“深层潜意识”。或者说,只要修炼主体或者先天的特异功能者进入功态或特异功能状态(即进入“深层潜意识”状态),就会产生气功功能或者特异功能。上面讲到的灵感,可能就是普通常人偶然、不可控获得的特异功能。第四层为大开悟时的“无意识”。这个层次,应该说,一般的修炼者,很难达到。没有几次的闭关修炼,别想实现。它是修炼者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修炼者体认、直觉宇宙本源时的“意识”状态,一种无极的,无分别、无区别的,混沌、恍惚的状态。在此,需要提示一点的是,这里的“无意识”要与常人理解的神志不清的精神疾病的无意识状态区别开来。我认为,在“潜意识”的四个层次中,最需要关注和研究的,是“深层潜意识”和大开悟时的“无意识”状态。
       四、“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与规律,静功养生和开发潜能的方法与路径
       那么,“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过去(包括古代、近代和当代),人们只关注和发挥“意识”的作用,而对于“潜意识”的深入研究,非常不够。事实上,“意识”与“潜意识”在认识、作用、把握世界方面,各自发挥着不同功用,而且“潜意识”比起“意识”而言,甚至功能更大:“意识”只能宏观、微观地认识和把握三维世界;“潜意识”、特别是“深层潜意识”和大开悟时的“无意识”则可以认识、作用、把握四维以上的多维、场态世界。就是说,“潜意识”发挥着“意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是我们当初始料未及的。
       同时,人体科学研究发现,“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具有此显彼隐、或者此隐彼显的规律。正因为如此,我们逐步找了实现二者转换的方法:收敛“意识”活动,人就可能进入睡眠状态或者“潜意识”状态。反之,“潜意识”分散开来,清醒过来,人就由睡眠状态或者“潜意识”状态,恢复到常态下的“意识”状态。其中,“潜意识”状态中的“深层潜意识”和大开悟时的“无意识”状态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和价值,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也是令我们非常吃惊,始料未及的。
       更值得关注和强调的,是我们找到了静功养生和开发潜能(“潜意识”)的方法与路径。这就是,清静无为的静功功态,即“深层潜意识”状态。静功功态,由两方面要素有机构成,即,清醒和入静。关于如何入静,我已经在多篇文章中详细谈及,在此就不再赘述。总之,一句话,清静无为的静功功态(即“深层潜意识”状态),不但是静功养生的重要方法,更是人体科学研究、开发潜能(“潜意识”),从而深刻认识、把握多维世界的重要方法和路径。正因为如此,我才坚定地认为,人体科学从本质上讲,它是“深层潜意识”产物。
       五、梦境偶然产生灵感,灵感的特异功能本质
       那么,如何理解和正确认识梦境呢?为什么人们梦境有时产生灵感?灵感的本质是什么?关于梦境偶尔产生的灵感,我曾经这样认识,灵感是属于偶然闪现的、稍纵即逝的、来源于潜意识(如:睡梦等)中的、具有神奇价值的认识。灵感是最接近或者就是属于特异功能的东西。她不是逻辑思维的结果,而是特异思维的产物。她是逻辑思维纯熟、困惑、中断(完全摆脱逻辑思维模式或者框架)后,一种有进步意义的升华见解。现在,可以确定,梦境的内容基本来源于两个方向:一部分梦境内容来源于“前意识”,因而是不真实的;而另一部分内容,则来源于“深层潜意识”,它是真实的,有价值的,因而被称为灵感。人们在睡眠中,由于大脑活动由清醒主导进入非主导的抑制状态,思维活动,便可能由“意识”,进入“潜意识”。于是,常常不自觉地产生梦境;而睡梦也有深浅之分:浅层梦境,可能来源于“前意识”,即,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深层梦境,可能偶然、不可控进入“深层潜意识”而产生灵感。这是不奇怪的。
       六、“深层潜意识” 产生的气功功能和特异功能是真实可靠的
       现在,人体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人们睡梦中偶然获得的“灵感”以及气功功能和特异功能,都来源于一个指向——“深层潜意识”。换言之,“深层潜意识”是产生“灵感”、气功功能和特异功能的发源地。只要功能者进入静功功态,就会产生气功功能或特异功能。甚至普通常人进入深度睡眠,或许也会偶然、不可控获得“灵感”。这种深度睡眠状态,是否与功态“入静”类似,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总之,我认为,“深层潜意识”获得的功能是真实的、有效的。就是说,承认效应,肯定效果,是确保“深层潜意识”可靠性的前提。那么,为什么有的功能者(例如张宝胜、孙储琳等)功能演示时,会出现部分失败、甚至完全失败的情况呢?我分析,不外乎以下两点原因:① 演示环境干扰,影响功能者进入功能状态;② 功能者自身某种原因,导致他没有进入功能状态。于是,有些人(甚至科学家)将不成功演示的功能者,轻率地蔑视为非科学、伪科学甚至反科学的骗子。这是不公平的。我倒要反问这些人:现代科学研究允许实验失败、出错,为什么人体科学研究就不允许失败、出错呢?客观地说,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的现象,不等于不存在。难道现代科学就是顶级科学,不再发展了?现代科学就不存在局限性?
       七、人体科学,本质上讲,是“深层潜意识”的产物
       人体科学的概念,是钱学森教授最早上个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他的基本内容包括中医、气功和特异功能,核心内容是气功和特异功能。因为气功功能和特异功能产生于人的“潜意识”(准确地说,产生于“深层潜意识”),所以,我认为,人体科学是研究、开发人体潜能——“潜意识”的学问。上面已经讲到,人的常态认识和现代科学认识,属于“意识”范畴,气功功能和特异功能则来源于“潜意识”。”意识“与”潜意识“相比,无论是感知范畴,还是功能强度,”意识“都远远小于“潜意识”。而且,静功养生和开发人的潜能,都需要我们个体由常态进入功态,进而深入到“潜意识”的各层次。既然如此,专门研究、开发人体潜能——“潜意识”的人体科学多么有意义和价值啊!我认为,从本质上讲,现代科学是“意识”的产物,人体科学则是“潜意识”,准确地说,是“深层潜意识”的产物。不深入“潜意识”领域,不但气功和特异功能现象得不到科学解释,而且很难进入四维以上时空。而钱学森倡导、关注、大力研究的人体科学,不但使气功和特异功能现象得到完满解释,而且深入了四维以上时空,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对多维时空的认识。可见,人体科学是对现代科学的重要突破、补充甚至革命。现代科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必然是以研究、开发人体潜能——“潜意识”(特别是“深层潜意识”)为使命的人体科学!
       八、现代科学的局限性
       我认为,现代科学与人体科学相比,有明显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就是“意识”的局限。“意识”属性的常态认识和现代科学认识,只能感知三维的世界,四维及四维以上的多维世界,它就无能为力了。气功和特异功能现象常人感知不到,现代科学解释不了,根本原因就在于,气功和特异功能产生于“潜意识”中的“深层潜意识”,“意识”属性的常态认识和现代科学怎么会感知和解释产生于“潜意识”的气功功能和特异功能呢?“意识”不同步么!由此可见,“意识”局限性的现代科学,不改变自身的“意识”状态,就永远不会感知和解释气功功能和特异功能!“潜意识”所认识和把握的世界,不但多维,而且远远大于现代科学的“意识”。“意识”产物的现代科学,怎么可以顾此失彼,放弃功能更强,感知、作用、把握范畴更大、多维时空的、“潜意识”产物的人体科学呢?
       九、人体科学的突破性
       现在,大量的人体科学研究已经证明,现代科学认识不到、解释不了的人体科学现象(主要是气功功能和特异功能等灵异现象),人体科学可以完满解读。因为人体科学研究已经证明,气功功能和特异功能来源于人的“深层潜意识”。或者说,人的“深层潜意识”产生气功功能或者特异功能。“潜意识”属性的人体科学,不但解释了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的气功功能和特异功能现象,而且在感知范畴和功能强度方面,远远大于现代科学。这充分说明,人体科学是对现代科学的突破、补充甚至革命。现代科学再也不能无视钱学森教授倡导的人体科学了!顺便说一句,其实,从本质上讲,中国人创建人体科学,并不是始于当代。早在古代,就已经做了成功的尝试。2000多年前的的老子及其《道德经》,就是这方面成功探索的范例,只是囿于当时和现在的人们习惯于常态思维,主流认识和科学抑制了人体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与老子同时代的儒家思想的代表者孔子也曾研究过老子的思想,最终也没有研究明白。无奈之下,称老子象“龙一样”令人琢磨不透。实际上,古代孔子对老子的不理解和现代科学对人体科学的不理解,都是一个原因:常态的“意识”限制了他们的认识。不突破“意识”的局限,进入“潜意识”,就永远搞不明白人体科学。
       十、难以言说,又不得不说的大开悟时的“无意识”状态
       人类对科学的追求的终点,恐怕是宇宙的一切来自于哪里?换言之,宇宙的本源到底是什么?现代科学猜测,宇宙产生于“奇点”大爆炸。那么“奇点”是怎样形成的呢?现代科学没有明确回答。然而,远在古代,中国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的非常神秘而精彩。他在阐述现象世界和本源世界时,明确地说道:“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宇宙的本源(老子称为“道”),本来是不可言说的(无法形容的),但是,为了交流的需要,我们将其勉强称之为“道”,它是永恒不变的;而任何具体的事物,都是有名称称谓的,有名称的任何事物,都是变化的,不是永恒的。不可言说的“道”,交流后,容易让对方进行各种揣摩,但是,哪种揣摩都不对(尽管费力揣摩),揣摩出来的“道”,都不符合那个真实本源——“道”的样貌。只能大致近似。为此,老子(包括庄子)尽力解释道(翻译过来),宇宙本源“道”,是无极的,是无分别、无区别的,混沌、恍惚状态的。而能够真切感知、体认、直觉宇宙本源“道”的状态,是修炼(又称修“道”)者修炼达到大开悟时的“无意识”状态。其实,修炼悟“道”状态,就是与“道”等同状态,即,无极,无分别、无区别,混沌、恍惚状态。要知道,达到这种悟“道”状态,并非容易的事。它需要修炼者在吃透修炼理论后,坚持长久静功修炼,甚至几次“闭关”修炼,才有可能达到。修炼者甚至大多数达不到。这就是所谓“修'道’者,多如牛毛,悟'道’者,凤毛麟角”的道理。在这里,我只不过为了完整地解读静功修炼的全过程和学习老子的《道德经》理念的体会而已,并非要求人人实现修道悟道。坦率地说,我也做不到。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无意识”状态,完全不是常人理解的神志不清的精神疾病态。
       十一、科学承认人体科学,不但完全必要,而且势在必行
       那么,“深层潜意识”产物的人体科学到底可靠不可靠,科学不科学呢?如何认识人体科学的意义和价值呢?对此,我想从以下两方面给于回答:
       ① 产生效应,肯定效果,是科学承认人体科学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气功功能或特异功能产生的条件,是功能者处于静功功态。常人常态不会产生气功功能或特异功能;功能者(如张宝胜、孙储琳)处于常态,也不会产生气功功能或特异功能。功能者必须经过短暂的心理调整,成功地由常态进入“深层潜意识”的静功功态,才会产生或调动气功功能或特异功能。这一点,已被大量的人体科学实验(演示)得到反复证明。如果功能者周边的环境对功能者产生干扰,功能者进入功能状态不好,人体科学实验(或演示)就会出现失败或者部分失败。这方面,也有失败的教训。总之,成功的人体科学研究,必须由实验(演示)效应,效果来定。也就是说,气功功能或特异功能产生于“深层潜意识”的静功功态;反之,功能者处于“深层潜意识”的静功功态,必然产生气功功能或特异功能。不产生效应和效果,那样的气功或特异功能,不是失败的,就是骗子。
       ② 人体科学是对现代科学的突破、补充和革命
       现代科学解释不了气功和特异功能现象,说明现代科学这种科学认识有局限性,这是“意识”的局限。而人体科学可以解读气功功能和特异功能,说明它已经突破了现代科学“意识”的局限,进入了“潜意识”领域。而“潜意识”(特别是“深层潜意识”和大开悟时的“无意识”)与“意识”相比,无论是功能强度,还是感知、作用领域,前者都远远大于后者。现代科学不深入“潜意识”领域,就会穷途末路,再也无法认识、把握多维的世界。由此可见,人体科学是对现代科学的突破、补充甚至是革命,现代科学的尽头,还是科学,只不过是人体科学!人体科学一定有远大的光明的前途!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再也不能无视钱学森教授倡导的人体科学了。作为静功养生和开发人的潜能——“潜意识”的人体科学,应该引起现代科学界的足够重视了!科学承认人体科学, 建立和发展人体科学,不但完全必要,而且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① 培真:《道德经探玄》,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② 培真:《超凡入圣——中国道家大智慧》,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本文2025年4月4日由本溪老刘azr7z5的个人图书馆首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