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它规律有力地跳动,将血液灌注全身,才能满足人的生理和体力活动。如果心脏出问题,生命就将受到威胁。
而生活中,一种“维持心脏稳定”的营养素,却有很多人缺乏。它就是镁元素。
人体中约99%的镁存在于骨骼、软骨和牙齿中,只有约1%的镁离子存在于血液中。但这1%的镁才是真正发挥关键作用的,它是300多种酶的激活剂,更是心脏的“稳定器”。

镁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和离子通道的平衡,稳定心肌细胞膜电位,就像给心脏电路装上稳定器,帮助心脏保持正常的心跳节律。一旦镁缺乏,就可能引发心律失常。
美国FHS一项社区研究就发现,与血清中合理范围内镁含量的人群相比,低镁水平的人群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增加了约50%。

①降低血压
镁能激活血管内皮的一氧化氮合酶,让血管自然舒张,降低血压。
镁缺乏时,则会引起钙代谢异常,使血管平滑肌收缩过度或是舒张不足,从而影响血液流速,造成血压异常升高。
发表在《美国高血压杂志》上的一项荟萃分析中提到,每天镁的摄入量每增加10mmol,收缩压会降低约4mmHg,舒张压会降低约2mmHg,且这种降压效果与镁的摄入量呈正相关,即摄入越多下降效果可能越显著。

②减少心血管病发生及死亡风险
临床和实验证据表明,镁离子可促进血管扩张、减少血管阻力,并提高全身、冠状动脉、脑和肾血液循环中的血流量。
缺镁则会导致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明显增加,氧化-还原失衡,加剧炎症反应,增加甘油三酯、胆固醇的沉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镁摄入不足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30%以上。
而《美国临床营养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则发现,每增加100mg镁摄入,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下降23%。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18~64岁成人每天镁摄入量为330mg。但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68%的居民镁摄入不足!
尤其以下几类人由于坏习惯、疾病或药物的影响,镁吸收不足或排出过多,属于镁缺乏的高危人群:

怎样才能补足镁元素呢?生活中3类常见食物就是含镁大户,不妨适当多吃,轻松做个“镁食家”。
坚果种子类食物是镁的重要来源。如:腰果(熟)中镁含量高达595mg/百克、葵花籽镁含量为264mg/百克,杏仁镁含量为178mg/百克。
不过这类食物通常热量、脂肪含量也很高,不易吃太多,每天一小把就可以了。

未加工的谷类含镁量也很高,如:荞麦镁含量为258mg/百克,藜麦镁含量为159mg/百克,燕麦镁含量为116mg/百克。
建议将它们与大米搭配煮饭食用,占比1/3~1/2即可。

绿色蔬菜,特别是深绿色的叶菜类是镁的优质来源。因为绿叶菜含有丰富的叶绿素,而镁就是构成叶绿素的核心元素。
通常,颜色越深的蔬菜镁含量越高,像绿苋菜镁含量约119mg/百克、上海青镁含量约91mg/百克、甜菜叶镁量为72mg/百克、菠菜镁量为58mg/百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人每天应摄入300~500g蔬菜,其中深色蔬菜至少占一半。
【注意】蔬菜中的草酸会影响镁的吸收,所以像苋菜、菠菜等草酸含量高的蔬菜,建议先焯水再烹饪。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18~64岁成人每天摄入多少镁?快来留言看看你记住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