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油画后史:当代艺术周期的“补课”阶段

 乔元庆 2025-04-13 发布于上海
印象派周期结束,油画简史在西方就进入一个信息空白期。巴黎画派之后,法国也没有再出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师。1900年之后俄罗斯出现的巡回展览派,1950年代开始中国油画的周期,这些都未形成重要的油画周期。
而1910年代开始在美国逐渐形成的当代艺术,显然是一个新的周期,但是已经不再是绘画的周期,美术绘画的基本美学不再是当代艺术的追求。但是当代艺术顶替了绘画的位置,因此我们还是要把它作为第四个周期,与第一周期(文艺复兴周期)、第二周期(路易王朝周期)、第三周期(印象派周期),做一个艺术史上的排列。
这个周期也是我们现在依然身处其中的周期,资料也比较充沛,论述也比较复杂。我们整理了一下,把美国当代艺术发展划为三个阶段:“补课”阶段、“美国化”阶段、“国际化”阶段。我们分阶段做一个叙事。

安德鲁.怀斯(1917-2009)克里斯蒂娜的世界 1948 MoMA
诺曼.罗克韦尔 (1894-1978)
诺曼.罗克韦尔 去与回
1900年前后,美国的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美国成为法国油画的重要市场。丢朗-吕厄把印象派的画带去美国展览,获得成功。美国的富裕阶级,纷纷开始到欧洲买画,而印象派最后一次展览(1896)之后,画价大幅上涨。美国本土的画家也纷纷走印象派画法的路线。美国不是没有出现过好的美术油画,不是没有传统画法,一直都有。
比如安德鲁.怀斯,他的《克里斯蒂娜的世界》就收藏在MoMA。又比如诺曼.罗克韦尔,风格鲜明,画得非常好。但是,美国在世界上占据了艺术高地,并不是这些画家的艺术。
在1900年之后,美国的有识之士,就努力要捧红自己的画家。其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创立MoMA的三位女士,就是玛丽.沙利文、莉莉.布里斯和阿比.洛克菲勒。她们一心一意要推举美国本土画家,比如阿瑟.戴维斯。1928年戴维斯去世,三位女士奔走各个美术馆博物馆,希望为他办一次纪念展,大都会博物馆坚拒。她们干脆搞一个自己的美术馆,并且命名为“现代艺术博物馆”。很可能她们已经意识到,必须搞现代绘画,不能追随法国的经典绘画。
莉莉.布里斯参与了1913年军械库展览,1929年11月她们创立的MoMA第一次展览,就是《塞尚、高更、修拉和梵高》。开始注重后印象派的绘画。军械库展览也是以野兽派、立体主义,包括杜尚的立体主义绘画。
而1929年三位女士为MoMA找来的第一任馆长,阿尔弗雷德·H·巴尔(Alfred H. Barr Jr., 1902-1981),围绕着MoMA着力打造了推广欧洲现代主义绘画的基调。在此之前1926年,巴尔受聘于韦尔斯利学院教授艺术史,开设美国首个现代艺术课程,将立体主义、未来主义、风格派等纳入教学大纲,颠覆了传统艺术史以古典和文艺复兴为中心的模式。
巴尔为代表的美国艺术界,把美国绘画场域的注意力从法国传统绘画上转移到欧洲的前卫艺术,这就是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补课”阶段的道理。
除了巴尔之外,从法国跑到纽约的杜尚,在家乡怀才不遇,到新世界又好为人师,用小便池调侃美国乡巴佬展览评委,抛出了“现成品艺术”的口号。很可能为美国艺术界做了一个“祛魅法国绘画”的现身说法。
补课阶段(1913年军械库展览-1940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出现)美国可以说是在祛魅和密谋僭越。

1. “祛魅”(Disenchantment)——对法国艺术权威的消解

  • 认知觉醒:军械库展览(1913)如同一场“艺术启蒙运动”,粉碎了美国艺术界对法国学院派(如布格罗、安格尔)的迷信。斯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的“291画廊”开始系统引介塞尚、毕加索作品,理论界(如评论家格林伯格)开始批判“法国中心论”。

  • 价值重构:美国收藏家(如格特鲁德·薇特、阿尔伯特·巴恩斯)疯狂购入欧洲现代主义作品,表面是“追随”,实则是通过占有欧洲艺术资本来削弱其神圣性——正如本雅明所说:“收藏是一种占有式的祛魅。”

2. “僭越”(Usurpation)——学徒身份的自我颠覆

  • 创造性误读:美国艺术家对欧洲流派的模仿并非简单复制,而是带有实用主义改造。例如:

    • 精确主义(Precisionism,1915-1940):将立体主义几何解构嫁接到美国

    • 工业景观(如查尔斯·德穆斯《金色五号》),暗含对欧洲“纯艺术”的物化消解。

    • 哈莱姆文艺复兴(1920s):非裔艺术家将德国表现主义色彩用于黑人主体性表达,形成“被压迫者的现代主义”。

  • 制度暗战: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1929年成立)以“国际现代艺术”之名建立话语体系,实则逐步将欧洲经典现代主义(如马蒂斯)历史化,为美国新艺术腾出“当代性”空间。

  • 3. 理论准备
    这个时候,后来成为主要推手的理论家格林伯格,出来了。他于1939年发表《前卫与媚俗》,将欧洲前卫艺术阐释为“对抗庸俗文化的精英阵地”,却为后来美国抽象艺术“去政治化”埋下伏笔——这种理论嫁接正是美国对欧洲现代主义内核的选择性吸收。

  • 看上去美国似乎是有准备地要弯道超车了。所以“补课”这个词可能过于被动了。

  • 纵观美国当代艺术发展史,总感觉美国的艺术史和理论界,是走在画家前面的。像格林伯格这样的理论家,后来的丹托,都不是那种为成功画家背书的角色。

经过将近30年的补课,到了1947年波洛克发明了滴画法,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称之为“美国化”阶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