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一个团队想要成功,团结是基础!袁绍集团的内斗有多凶猛?(系列七) 上一篇讲了袁绍集团的派系斗争,这次我们看看隔壁曹老板家。 曹操集团的派系相比袁绍集团简单不少。 ![]() 第一是谯沛武将派。谯沛的核心是宗亲曹氏和夏侯氏,代表人物如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曹真等。还有于禁、乐进、李典等早期就跟随曹操的外姓乡党。 第二是汝颖士族派。曹操这边的汝颖士族派以荀彧为首,包括荀攸、钟繇、戏志才、郭嘉等等。 第三是降将派。比如张绣、关羽、张辽等,虽然可能官职和地位也不低,但参与不了决策,都是执行派。 曹操这边的派系,明面上看着比袁绍还多了一个,为什么简单不少呢? 首先是派系构成。比如谯沛派有着曹操可以完全信任的宗族势力,唯曹操马首是瞻。曹操本人是谯沛派的唯一老大,曹操获利,整个谯沛派就获利;曹操亏损,谯沛派也是最大的亏损方。 曹操这边的汝颖士族派系,也有个老大——荀彧!荀家是汝颖的知名大族,荀彧本身又是少年成名的“王佐之才”。最关键的是,曹操队伍里的汝颖名士几乎都是荀彧推荐的,如荀攸、钟繇、戏志才、郭嘉、陈群等等。甚至,非汝颖地区的华歆、王朗后来的司马懿等等都是荀彧举荐的。 所以,曹操这个一把手和荀彧这个二把手决策就行,只要他俩不内讧,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派系安排明明白白。 还有就是文武分明。 谯沛派几乎都是武将,掌握着军权,以军功,为自己和派系谋取更大的利益。 汝颖派大都是文士,有的运筹帷幄,有的出谋划策,有的后勤管理,文武分明,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可以和平共处。 ![]() 曹老板还通过联姻、结盟等方式,加强了各派系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将女儿嫁给荀彧之子荀恽,让自己的儿子娶了张绣的女儿等。 对比之下,客观条件来说:袁绍阵营的河南派和河北派都不是铁板一块,所以不同谋士之间各有矛盾与利益诉求,两个派系的功能又很重合,有非常大的利益冲突。就算袁绍做了战略决定以后,两派还是会势同水火,互相拆台。 主观上来说,袁绍并没有选择自己作为河南派(汝南袁氏)的代表,与河北派进行通力合作,合理分配资源,减少内部斗争。而是认为自己是唯一的老板,选择了制衡,造成了派系更深的成见,资源的过度内耗。 而曹操这边,曹操和荀彧更像合伙人的关系,分别身为谯沛派和汝颖派的领袖,只要拍板有了决策,曹操和荀彧二人就有能力让派系的兄弟们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 ![]() 就像官渡之战前,很多人认为跟袁绍实力差距太大,根本打不了。但一旦决定开战,立马拧成一股绳,汝颖派献策、谯沛派领军、降将系冲锋,各司其职。 所以,有时候胜败并不在于人才和资源的多寡,更多的是如何减少内耗,形成合力,让团队更和谐和高效的向前! 除了外在的客观条件与一把手的能力和选择上,作为二把手的荀彧和沮授,对官渡之战同样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力。毫不客气的说,他们两个同样左右了战局!沮授虽然也有治世之才,但他的致命缺陷,不仅让官渡一败涂地,更是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且听下回分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