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便用五言体,写写停停,停停写写地写起来。初稿写出反复修改毕请一位老友阅示后,又开始了大的改动。就这样写写改改,改改写写,增增补补,补补增增,从上年年底直至今年二月上旬,才将这首五言两韵之《台湾记游》诗,涂抹而就。一个步入耄耋之年的我,今能赴台实现自己童年的梦,甚喜甚幸。可一想,与那位在妈妈、爷爷、奶奶带领着,同团而行的三岁小旅友相比,自己却迟了八十余个岁月,实在是太晚了。但又一想,自己能在孩童时代——家乡闭塞寡闻,知识来源稀少,人们大都不识字的环境中,就知道了祖国的台湾宝岛,并且萌生了想去看看的念头,真是太幸运了。这多亏了我的父亲。父亲高等学历,一生从教。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他讲,在祖国的东南大海上,有个地方,叫台湾。那里物产丰富,常年碧翠,荡荡漾漾,绿水环抱,风光十分秀丽。这不知不觉中,在我自己的心灵深处,就播撒下了心向往之的种籽。岁月匆匆,不觉年过八旬,能在女儿的陪扶下,与老伴一起去游了看了,不也快哉?台湾、海南,祖国东南两座璀璨的海上明珠,似一双明亮的眼睛,守卫在祖国辽阔的海疆上。回想十多年前,与老伴相携,走出太行山,南下琼州海峡,去游海南岛之情景,仍历历在目......那细腻光滑沙滩上的漫步,那天涯海角南天一柱的流连,那乘潜艇于水下海底世界的游览,总让人回味无穷。这时,我一个身居太行山上的人,能乘坐飞机飞越台湾海峡,到秀美靓丽的台湾地域——祖国的这两座宝岛上游观,感受那海风拂面的海洋生活,沐浴那浩荡海水的冲击洗涤,饱览那传说中蓬莱仙境似的风光,其心境实是愉悦无穷,其视域大开广远。我们此次这支团队,共二十九人。是从长治搭机,飞往上海,转机到达高雄,开始环岛游的。环岛八日游,收获甚丰,感受颇深,还让我写下三百余行五言诗——分为“步入高雄”、“环岛始游”、“车过三界”、“台北夜市”、“期盼梦圆”等二十一个章节:“登机离浦东,直上九霄重。/ 云上丽日照,云下碧涛涌。/ 台湾海峡过,下机步高雄。/ 昨日电视观,今入画屏中。/ 遥想古舟帆,击波摇橹行。/ 渐驾机轮渡,破浪驶速增。/ 而今空客车,搭机走苍穹。/ 未来海上桥,海底穿隧洞。/ 祖国宽畅路,上下立体通。”这次宝岛游,让人倍感高兴的是,恰逢三节——平安夜、圣诞节暨我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节。冬至这一天,我们可巧就来到了北回归线上。这里,建有一座北回归线碑界塔柱,下粗上细,呈椎体形,直耸蓝天。碑身正中,通上达下有一道罅口——为北回归线之标志——将碑柱分为南北两部分,罅口宽窄只能单人东进西出或西进东出而通行,内之中为拱形,一人来高,只能站立两三个人。碑塔四周,开放着一丛丛、一簇簇鲜艳夺目的花儿,格外可人。大家于塔柱四周绕来绕去,仰观拍照,有的还从罅口穿过来,穿过去,童趣般地兴致无穷。于是,我便有了“车过三界”一节赋就:“海洋三界过,驱车到花莲。/ 安卧平安夜,欢娱度圣诞。/ 更当冬至日,脚踏北归线。/ 界碑塔挺拔,高耸入云天。/ 上下一中缝,立标脱俗观。/ 入内壁紧依,两人南北站。/ 仰喊声回荡,俯视线不见。/ 脚下似有动,线回移缓缓。/ 冬至日北归,春姑紧追赶。/ 天地人一体,好日大自然。/ 午餐水饺供,元宵倍加甜。/ 如同家过节,情满杯碗盘。”在老家太行上党,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包饺子吃,还流传着“冬至吃饺子,不怕冻耳朵”的民间趣语。真乃炎黄之后根脉传,民风民俗情相同啊。全团二十九人的环岛八日游,切切实实地过了一段同机、同船、同车、同吃、同住、同游的六通生活。连同两位导游和司机师傅三十二人,你帮我助,相互关照,十分和乐。在阿里山游览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当要开车离开时,有两位旅友还未归来,时间一秒一秒地向前走去,坐在车上等着的大家,每一颗心都被揪拽得越来越紧。两位导游更是着急万分。杨导怕大家等的有意见,便上车来解释。但他刚一开口,车内就响起了“等”的一致回应。杨导名秀磊,大同市人,是一位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但他沉着老练。台湾导游是位女士,姓董名茺,老家是大陆近海峡省域的一个村子,出生于台湾,只回过一次老家,当她走到老家村口时,不由地就双膝跪地高声痛哭起来了。她虽四十多岁,但看上去不到三十岁,高高的个子,性格爽朗,精力充沛,步履铿锵,行止十分精致干练,在介绍讲解沿途景色和人文历史时,还常常谈叙她的家事、身事及至她的婚事;在关照大家方面,更是周到,有旅友身体不适,便予以按摩;对长者,还搀扶而行;在我们别离台湾时,她站在出场口,一一握别送行,故而又让我有了这一节之记叙:“环岛八日游,情思绕心田。/ 同行互关照,谈笑一路欢。/ 杨导虽年轻,统管堪老练。/ 董导多精细,关照备周全。/ 登机离高雄,握别道再见。/ 意重情尤深,相送耆老搀。/ 大地身后退,坚履阔步前。/ 两岸一家亲,炎黄根脉连。”八十三岁高龄的我台湾宝岛游,圆了我童年时萌生的到台湾游游看看的梦,愉悦之情不言而喻。但期盼之情切之又切,便又有了下述一节:“宝岛游一览,一梦而今圆。/ 梦圆梦更切,圆梦众期盼。/ 一峡牵两岸,两岸同声唤。/ 和平统一日,盼得早实现。/ 复兴我中华,圆梦壮河山。/ 天下友皆悦,同声倍称赞。”这次宝岛八日游,我本还有一个心愿,于台北市时拜望牛向明先生。但因随团队统一行动,未能如愿。牛向明先生是会计师,军界离退后,就职于“台北精华会计事务所”。他是长子县城关南街人。二00一年清明节回乡,为逝世六十周年的父亲祭祀时的一天中午,市台办招待他,我也在场。席间大家畅谈欢叙,和乐融融,我即助兴赋吟:“春风春雨春世纪,喜逢先生上党地,待到祖国统一日,举杯相聚贺大喜。”我刚一住声,向明先生就激昂而深沉地起立而曰:“会的!一定会的!”紧接着,市台办王绪珍主任和市政研室主任赵善笃即起身答道:“让我们共同举杯,祝愿祖国统一的这一天,早日到来!”如今十多年过去了,但当时的那情那景,依然时不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想,远在台北市的牛向明先生,也一定会常常忆起聚会于长治市,那情那景那两岸之梦,并期盼早日之圆吧!作者简介:冀光明,男,笔名仝瑛,1932年农历11月初8日生。山西省长子县色头镇(村)人。中共党员。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暨中国赵树理研究会会员,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三届主席团成员、理事,山西省戏剧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山西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故事学会副会长,长治市赵树理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参与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山西省卷暨长治市卷的组织、收集、编纂工作,为长治市领导组成员、编委,歌谣集成主编,获“国家艺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奖”。 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 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