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再次语出惊人,他说:“退休后才发现,什么同事、同学、朋友,都是人生过客,最终都会全军覆没,什么攀比、计较、面子,都越来越没有意义。人老了,最高级的活法,是做好以下3件事情!” 莫言,这位出生于山东高密乡村的农民之子,曾在放牛、磨面、参军的岁月里咀嚼生活的苦涩,却在2012年以“魔幻现实主义”的笔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只是,一次获奖却让莫言陷入了舆论的深渊,微博上一搜全是“莫言滚出中国”“诺贝尔奖都是花钱买的”这种带脏字的评论,有些人甚至连莫言的书都没读过,也跟着骂。 面对铺天盖地的骂声,莫言几乎从不公开回应,反倒被网友嘲笑是'哑巴作家'。直到,8年后,他带着《晚熟的人》归来,他在书中明言:'什么同事、同学、朋友,都是人生过客,最终都会全军覆没,什么攀比、计较、面子,都越来越没有意义。' 人生中所能遇见的,大都是过客,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珍惜眼前的一切,活出自己的精彩。因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唯有内心的富足与安宁,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晚熟的人》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首部作品,书中莫言用12个故事打量着这个复杂、又让人着迷的世界。读完《晚熟的人》你会明白: “人老了,最高级的活法,是做好以下3件事情!” 其一:“富养”自己的身体 莫言说:“钱不花就是一张纸,花了才是钱。物质是生活所需,钱财是开销必备,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福祸旦夕,想开了,一辈子也就那么回事。吃得饱,穿得暖,有房住,有钱用,就好了,别自寻烦恼”。 生活中总有一部分人过着非常节俭的生活,在吃穿用度上极尽克扣自己,一心只想着攒钱。即便如此“抠抠搜搜”,健康也未必会眷顾他们,最终也没能拥有一个好身体。而另一类人,抱着享受生活的态度,在能力范围内吃吃喝喝,从不亏待自己,反而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享受了一辈子的生活。 人一生可以干很多蠢事,但最蠢的一件事,就是忽视健康。没有健康身体,功名利禄都是浮云;没了健康,半生奔波都是徒劳;没了健康,再多钱财都是虚无。 其二:“净化”自己的心灵 莫言说:“一个人最舒服的状态是:外表干净,内心纯净,坦然接受生活的馈赠,过好自己的每一个清晨和日落。取舍有度,追求质量,不依附,不高攀。至于其他呢?有则锦上添花,无则依旧风华,永远走在让自己精致的路上。” 内心干净,是做人最好的态度。他们,见过很多坏人,依然选择善良;见过很多有心机的人,依然选择真诚;见过了肮脏,依然选择不染;见过了罪恶,依然选择善良;见过了欺骗,依然选择真诚。 干干净净做人,坦坦荡荡做事。不纠结于过去,不畏惧于将来,从容地来,自在地去。如此生活与人生,岂不让人幸哉乐哉? 其三:“精简”自己的朋友圈 莫言说:“你和任何人的关系,其实并不取决于你对别人有多好,而是取决于你的强弱、你的价值、以及你手上有多少筹码。” 没有人能置身于逐利规则之外是真,利益关系最不可靠也是真。利来,一团和气;利去,世态炎凉。 成年人最大的成熟,就是亲疏有度,不刻意追求任何一段关系,也从不惧怕任何人的离开。 半生已过,早已认清人性复杂,便不会对人心心存美好幻想。这时候的你,也明白了用真心对待任何人,但不执着于任何人。逐渐将生活重心转移到自己身上,花时间和精力认真打磨自己。 以上就是莫言在《晚熟的人》一书里告诉我们的智慧,读完这本书,惊觉莫言笔下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完人。但他们用血泪印证了一个真理: “晚熟不是缺陷,而是岁月赐予的慈悲。当你学会对无常一笑置之,对恶意闭口不言时,命运的转轮才真正开始偏向你。” 《晚熟的人》是莫言耗费八年时间完成的杰作。他通过通俗易懂的文笔把人性和各种社会现象都融入其中,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观点:这个世界没有灰色地带,我们只有牢记初心,才能不断进步。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晚熟的人》作品里,莫言将自己多年来遭受质疑的心态和遭遇也融入了作品里。每一个故事都是世间百态的缩影,还是用他擅长的写法,让每一个阅读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身的影子,找到最初的自己。 与莫言之前的作品相比,《晚熟的人》更加贴近当代人的状态,拉近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引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 就连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都说:“莫言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但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并不一定会得诺贝尔奖,当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地对人性的探索来讲故事后,他就成为了世界级作家。 莫言的文字犹如一壶好茶,一杯咖啡,在一个静谧的午后,细细端详,好好品味,这样才能感受到其中的趣味,收获到文字背后的魅力。 而且,这本好书现在价格也不高,只需花费不到一顿饭的钱,就能够拥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人生智慧,从而更好地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难题,少走弯路。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正版书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