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东小镇,人均“李子柒”,网友围观后,直呼:太牛了

 普象工业设计 2025-04-14 发布于上海
白沙瓦这个地方有多神奇?
它是巴基斯坦和南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同时也是受恐怖袭击影响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经济和城市发展都很落后。
他们想要什么东西,只能纯手工打造。
这练就了当地师傅们的一身好手艺。
如果你看过他们做东西,就会发现人均“李子柒”。


变废为宝
你能想象这是用边角料做出来的吗?
它们原本被运来的时候,全都是一些烂木头。
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表面还粗糙不平整。
但到了白沙瓦师傅的手里,再废的木料都能变成宝。
他们先是将废木料进行切割。
将它们拼接成一个完整的圆形。
这还只是个最初级的模型。
随后,师傅拿着这个圆形进行车削。
很快,整个圆形就变得平整又光滑。
下一步就是做花纹。
整个过程纯手工打造。
先是拿模板压在圆形木板上,按照形状画出轮廓。
再拿起冲头,随着一次次敲击,木板上就冲压出漂亮的花纹。
这手艺活儿已经很精细了。
但没想到这还只是基本操作。
接下来才是真正考验工艺的一步。
师傅要按照木板上的画线进行切片。
没有任何辅助工具,要丝滑的切出弧形。
必须完美、对称。
这样才能呈现出立体的效果。
等切片完成,离最终的成品也就只差一步了。
很简单,就是将每个结构固定在一起。
果篮的提手、切片、篮子的边框。
再进行整体抛光。
拉开后,就是一件精美的折叠篮
牛角杯:
哪怕看着脏兮兮的牛角,在白沙瓦师傅眼里也是上好的材料。
他们把牛角进行切割。
再打磨掉上面那层角质,让它变得很有光泽。
接下来的一步,至关重要。
就是将牛角被切割的尖尖部分,放到煤气罐的火上炙烤。
等到变黑软化之后,将牛角尖掰弯。
再用绳子捆绑着,过一遍冷水进行定型。
一个漂亮的牛角杯已经初见模样。
只差最后一步,用木块制作杯底。
师傅们将木块粘在牛角杯底部,经过一番仔细的打磨抛光。
成品做好了。
连极其不起眼的小竹竿,也会被白沙瓦师傅制作成一件实用的物件。
坐垫:
先是把竹竿全都切割成长短一致。
再用绳子编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竹板。
接下来的步骤并不复杂。
师傅把竹板竖起来,围成一个“小蛮腰”的形状。
接着重复之前的动作。
不断用绳子上下缠绕竹竿进行定型。
最上面敞开的口,用茅草包边。
依旧用绳子去缠绕固定。
最后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
就是编织出一张坐垫。
全程用的只有绳子,来回编织。
密密实实的交叉着,形成结实又美观的坐垫。
这样,一张由竹竿制作的椅子就完成了。


师傅的手就是尺
不光可以变废为宝,师傅的手就是尺。
不需要怎么测量,白沙瓦的师傅就把瓷砖贴出花样。
贴门槛:
常规操作是裁出两块瓷砖贴上就可以了。
但白沙瓦师傅的技艺不允许。
他拿出两片瓷砖,拿笔简单标记一下,就开始等比例切割。
一分为二,二再分为五个长条。
紧接着,再拿出一个方形瓷砖,在背后徒手画线。
再去掉其中一个三角形。
师傅手里拿着的就是带有三角缺口的方形瓷砖。
他以这块砖为“尺子”。
依次将长条瓷砖切割成两块等边三角形,外加一块平行四边形。
就这样,两块普通的瓷砖,就被拼成了独特的造型。
这还没有完工。
师傅拿尺子简单测量了下尺寸。
他又拿出一块纯黑色的瓷砖,用笔标记下,再次开始切割。
还没看明白怎么测量的,完整的黑瓷砖就变成了一块等边三角形。
并完美贴合进空隙中。
最后,只剩下几条很窄的砖缝。
师傅又快速拿尺子依次比划了下,心里就有数了。
他连标记都没有,直接切割。
切成细长条之后,他拿笔简单点了一下,继续操作。
很快,切割出一个个等比例小长条。
刚好可以填充缝隙。
最难的部分已经搞定了。
剩下的就是粘贴。
最后擦干净污渍,再从头到尾压实一遍就完工了。
贴地板:
就算给的是一堆碎瓷砖,师傅也手拿把掐。
只见他只是拿了个尺子,就开始就地画图。
全程没有一点瑕疵。
这一刻,他的身体就是个圆规。
无比丝滑的画出比例完美的几何图案。
接下来,碎掉的瓷砖就派上用场。
按照地上的图案进行拼接。
看似无序,实则全是技巧。
颜色按照同一色系进行排列。
尺寸按照大小拼接。
不合适的直接敲打。
没一会儿,那堆杂乱的瓷砖就变成了漂亮的花纹。
精细活干完了,铺水泥就相当简单粗暴。
直接往地板上泼。
然后再将地面清理干净。
美缝剂也是一样。
成品出来后,谁看了不大写一个服字。


只有想不到
没有白沙瓦师傅做不到
刚刚看到的,不过是白沙瓦师傅小露一手。
接下来才到了真正秀实力的部分。
只要他们一出手,连日常用品都能变成精美的工艺品。
又好看又实用。
纯手打铜壶:
师傅拿出一整片铜板。
迅速裁剪好需要用的形状。
然后用剪刀剪了两个小缺口。
再锤打塑形,围成一个立体的圆锥形。
两个缺口刚好相扣。
接着制作第二个,卷曲成一个直筒。
全都做好之后,就是焊接。
先在缝隙处涂抹助焊剂。
再用融化的铜丝,黏合缝隙处。
焊接好之后,重新套回模具上,修正平滑。
前面这些只是热身,下面的才是真正的炫技时刻。
师傅用剪刀在团锥体开口处,剪出一排有序的缺口。
然后不停捶打。
圆锥体上立马显现出花纹。
然后拿钳子将一侧的缺口弯曲成90度。
另一侧则捶打成平整的形状。
放置在一旁备用。
师傅拿起小锤子,开始捶打直筒形状铜板的开口处。
直至它变成喇叭形。
大小刚好可以跟圆锥体的锯齿形状匹配上。
捶打好之后,两个刚好完美嵌入。
连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为了更牢固,师傅再次焊接。
焊接之后,师傅又重新拿出一小根铜条。
手法娴熟的进行修剪打磨。
再将它弯折成一个问号的形状。
把手就做好了。
师傅拿出一个圆形铜板。
将它打磨成底板。
全都准备好之后,就是很重要的一步。
反复捶打至平滑。
看上去很简单,只是不停拿着锤子敲击。
实际上很需要技术。
落下的每一锤都必须力道均匀。
这样才会打造出流畅顺滑的曲线。
整体塑形完毕。
剩下的就是焊接把手和底板。
最后再次进行打磨抛光。
一个完美的手工铜壶就做好了。
看不出一丝焊接的痕迹。
掐丝工艺的储物盒:
我们拿去当柴烧的木头,在他们手里就是宝。
先将木块切割成一根根短木头。
并用木工胶粘连成一个圆桶和圆板。
等各自的胶干了之后,再粘连成为整体。
经过一番抛光打磨,储物盒的主体就成型了。
师傅拿起铜丝开始向内嵌入。
并在木孔中嵌入铜钉,形成花纹。
最后调整好尺寸,在外层涂抹木蜡油,并上色。
储物盒的一半就完工了。
剩下就是做盖子。
工序也是一样。
做好后,将两部分合在一起。
真的一眼惊艳。
很难想象它是由一堆普通木头做出来的。
古法制作的木车轮:
制作方法用的是古法。
先用木料制作出车轴的雏形。
再靠着多年积累的经验打孔。
将圆孔变成方形,为之后的榫卯结构做准备。
接下来,师傅开始展示真正的技术。
他将一根木棍切割成特殊的形状,当作车轮的辐条。
打磨平整后,一根根安装上去。
安装完毕,师傅从院子里的桦木上取木材。
快速切割成一个个弧型的木块。
这就是轮毂。
对准孔洞,合上之后就是一个完整的车轮。
但想要使用,还需要在木头的外层加一个钢圈。
全程师傅打造的时候,因为是纯手工,始终打造不出来完整的圆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师傅拉来一堆骆驼粪便。
将它们堆积在钢圈上。
随后点燃。
趁着钢圈被烧红的时候,用小锤捶打,套入木轮外侧。
再放入轮胎,完整的车轮就做好了。
手工鞋:
先用石膏取下脚的模型,再复刻出脚底的曲面。
师傅对比着拿出差不多尺寸的脚部模型。
然后打磨成和穿鞋者完全一样的脚型。
打磨好,他又拿出一双鞋的模型。
顺着上面的画线裁剪好。
再拿着模型去裁剪制作鞋所需要的皮料。
在师傅一顿眼花缭乱的操作下,快速缝制出鞋面。
并安装好鞋扣。
离成品还差最后一步。
师傅拿出之前的脚底模型,裁剪出贴合脚曲线的鞋底。
将鞋底和鞋面缝制在一起。
走针必须紧密,均匀,看起来才会美观。
最后再喷色,一双结实防滑的手工鞋就做好了。
手工鼓:
一个实心圆木,放在老师傅的手里,分分钟就给掏空。
将空心圆木滚入手工做的简易车床里。
随着滚动,师傅很快把表面修整出漂亮的腰线。
木桶内部再清理一次,喷上油漆保护表面。
最后再将上下两张鼓皮,用棉绳捆绑上去。
一张精致的鼓就做好了。
当然,师傅们除了手艺精湛,还头脑灵活。
对于只有手工难以完成的,就会用机器来搞定。
主打一个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
火柴:
从一根粗壮的大圆木开始制作。
先切割,再削皮。
将树皮整理好放入切割机。
晾晒之后,加工成长短粗细一致的木棍。
接着准备火柴头的原料。
依次将原料裹在小木棍的头上。
最后装盒就是平时用的火柴了。
电熨斗:
将水泥抹在模具里。
徒手拧出两根电铝丝,沿着轨迹埋入水泥里。
再涂上一层水泥。
插上电源,迅速将泥巴烤干定型。
盖上一层同形状的石棉板。
最后安装上把手,打磨平整。
一个电熨斗就做好了。
齿轮:
别的地方需要精密的仪器,才能批量生产齿轮。
白沙瓦不需要,小作坊也能干大单。
师傅们先用最原始的方法,在地上拓印出一个简单的齿轮模型。
再逐步细化,直到是一个完整的齿轮模型。
为了让模型更加坚固,用铁链移来烧红的铁桶进行烘烤。
剩下的就是浇铸。
师傅们推来一堆废铁放入熔炼炉,炼成铁水。
最后就进行最重要的一步——浇铸。
烧好后,将齿轮清理干净。
将半成品再放入机床精细化打磨。
成品跟大工厂没什么区别。
无论白沙瓦的环境有多艰苦,都难不倒师傅们。
因为他们想要好好生活的心,远胜过四处蔓延的战火。
那一件件被手工打造出的工艺品,虽然是生活所需,也是他们努力生活最好的证明。
图源@闲趣六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