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452)老朽遵师门教诲,谢绝虚荣,不入仕途,淡泊名利,与世无争,济众活人,做一个平民百姓,求造物者保护完成这一使命,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双手合十,魂归天国。正由于此,临床所医多为广大群众,很少官僚阶层,经方约占二分之一。 1955年诊一乡村教师,缘头痛离职务农,医院印象属神经性,寻治二年未见转化,邀吾驰援。脉弦、易怒、便秘,头痛呈阵发性,为人刚毅、善良,乃肝火过旺、肾水虚损、水不涵木的病理状态。嘱其注意养生、适应环境,切忌遇火即燃、怒发冲冠,否则加剧伤身。授以减味知柏地黄汤,兼水陆潜阳,计生地黄30克、山茱萸15克、牡丹皮10克、知母15克、黄柏6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大黄2克,日饮一剂,分三次用,连服七天,除更衣改变,其他依然如故;乃增入虫药三镇,全蝎10克、蜈蚣3条、僵蚕10克,虽有缓解,仍痛未止。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中,将全蝎升至20克、蜈蚣10条,继续没停,又十九帖,症状大减,基本治愈。事实告诉,全蝎、蜈蚣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 小郎中按:本文开头张老描述了他的心境状态,其实小郎中认为这应该就是医者的最佳状态,济众活人。张老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要不然也不会是在第三届国医大师评选中才被选中。张老不入仕途,淡泊名利,与世无争,济众活人,一生一心专研学术,做学问,把自己一生的经验无私分享,造福大众。 文中医案张老已经点出了辨证要点,并总结了病机特点,因此选用滋水涵木,平肝潜阳之法治疗,正常情况下选择知柏地黄丸加龙骨牡蛎应该能收到疗效,但是患者除了大便改善外,主症未见缓解。这时候就非常考验医者,无效是否需要更方的问题?这个情况需要医者自身去复盘整个看诊过程,有没有遗漏的四诊信息点,有没有没有仔细体会的脉象,这些都需要医者重点关注。有时候小郎中会自己设置一个问诊单让患者再仔细细致的填写以利于自己复盘总结。但是还会遇到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自己复盘的临证诊疗过程比较清楚了,但是患者不来了,这种情况也会遇到。小郎中认为即使遇到也不能灰心,还是要坚持复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任何一个医生都不能保证百分百能给患者治愈疾病,但是只要是一个用心在临证学术上不断要求进步的医生一定是在不断地被患者和疾病的“打脸折磨”中成长的。因此所有医生都要感谢患者,尤其是哪些疗效不好又非常信任自己的患者,正是他们不断地鞭策着自己进步。 本文中张老在初期使用7剂中药没有收到很好效果的情况下,患者继续坚持治疗,张老判断整体辨证大方向没有错误,继续原方使用,考虑患者久病,久病入络,因此加入虫类药,通络止痛,小郎中认为张老的意图应该就是取虫类药通络止痛的作用,当然全蝎和蜈蚣还有平肝熄风的作用。使用后稍有疗效,但没有完全解除痛苦,张老此时也感觉到了迷茫,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增加了虫类药的剂量,尤其是全蝎和蜈蚣的剂量。这种体会小郎中也曾有过,一旦这个患者找你看过3次后效果依然不好的情况,医者心理就会有起伏震荡,哪怕是自己复盘的都没有问题,可是患者没有收到疗效,这时自己也会产生自我怀疑,哪怕是张老这样名家大家。虽然张老提到了自己是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加大了剂量,但是小郎中认为张老应该也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才做出的决定,最终患者坚持服用了19剂后才收到满意效果,这样前后加起来一共服用33剂药。可见患者对张老的信任度非常高。只有这样的双向奔赴才能最终战胜病痛,只有医生和患者永远站在同一战壕里,同舟共济,才能最终战胜疾病。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医生参考学习,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勿盲目试用,因自行试用产生的任何问题,本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 飞雪初降已暮天 烛影摇红忆残年 春来人言无限好 吾爱书城不羡仙 志存高远修仁术 勤勉笃行励后学 ![]() 一襟明月,抱拙博览古今书 两袖清风,悬壶济世百年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