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文观止逐字精读|《齐国历史》

 昵称503199 2025-04-14 发布于湖北
图片
《齐国历史

周公东征以后,又在武王分封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分封诸侯。周公分封的七十一国之中姬姓子弟就占了53人之多。为了集中自己政权,他把地理位置不错的地方都给了本家,比如河南的郑、陈、蔡;把殷商遗民分封到自己势力可以掌控河南东部,比如宋国;一些当时看起来偏远地区给了外姓功臣,比如把湖北分给了楚,山东半岛给了功臣姜子牙为齐国;同时为了牵制这些外姓诸侯国又在外姓国附近分封了本家姬姓诸侯,比如在齐国北部(河北)分封燕国,楚国隔壁分封吴国(浙江),就是在这样的分封制度下,华夏人的国家才有了些雏形。

01

齐地立国,富民安邦



齐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开国君主是周武王的师父姜尚姜子牙,因其先祖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地名),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齐国分为吕齐和田齐两个阶段,疆域位于今山东省大部、河北省南部。

图片

▲ 齐国的地理位置  ©惟真坊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为了巩固政权,实行分封制度,因姜子牙在兴周灭商中立下赫赫战功,被首封于齐地营丘,建立齐国,成为齐国始祖,因姜姓吕氏,故又称为吕氏齐国。

为什么齐国国君姓姜怎么后来又姓“吕”了?

春秋战国时期姓和氏是分开的,姜子牙名尚,又叫吕尚,是姜姓吕氏。 秦始皇,其实按现代的标准,应该姓赵,是赢姓赵氏,那时候不会用姓去称呼人,都是用氏的,嬴政、姜尚之类都是后世的称呼。 秦始皇叫赵政,不叫赢政,古代史书称呼秦始皇,有叫公子政的、有叫秦王政的、有叫赵政的,没有一个叫他赢政的。姜子牙当时叫吕尚,不叫姜尚。还有黄帝,姬姓轩辕氏,都叫他轩辕黄帝。 所以齐国国君,按现代的标准,应该姓吕。在当时,姓代表祖宗出自哪里,源头在哪,氏才是用来称呼人名的。 到秦灭后,姓氏才开始逐渐合一。

姜太公初封时的齐国,可以说是疆域狭小,贫穷落后。齐国立国后,姜太公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文化上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明政策,经济上大力发展商业,推行与列国通货的外贸政策,实行尊贤尚功、崇商重工、因俗简礼三大国策,迅速稳定了齐国局势,恢复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让国家走上了正轨。

盐碱地,不适宜耕种,但因为濒临大海,有丰富的鱼盐资源。姜太公根据齐国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商业和手工业,将渔业和盐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盐碱地不适合粮食生产,但适合桑麻生长,于是姜太公大力发展养蚕业、纺织业,使齐国迅速成为纺织品和服装鞋帽生产基地,出现了商贾、游客云集的盛况。一时间齐国从一个偏僻小国一跃成为富甲一方的强国,更因为和周王室的亲密关系,各个番邦小国先后都来齐国朝拜,齐国就此崛起,姜姓、吕氏一族也成为拱卫周王室的东部重要大国,使齐国逐步成为东方大国。

不过大多数时间里,姜子牙和长子吕伋都在镐京辅佐周天子。齐国开国后的三十余年,基本上是由姜太公的第三子丘穆公代替父兄镇守。周成王时期,姜子牙父子辅助周公旦平定了三监之乱,使齐国获得征伐之权。

齐国在诸侯中地位很高,周成王曾在三监之乱后,命姜太公“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此间五等诸侯,各地官守,如有罪愆,命你讨伐。”齐国得到征伐之权,由此成为大国,建都于营丘(临淄)。

公元前1016年,姜太公于周朝镐京去世,享年139岁,其子吕伋继位,是为齐丁公。齐丁公在位时,以辅政大臣兼虎贲氏的身份,辅佐周康王,为周王室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天子赏识,获得珍宝之器的赏赐。

02

王室插手,齐国内乱



齐国的稳定没有一直持续下去,齐国传至齐哀公时,纪国国君在觐见周懿王时说齐哀公不愿意朝见周天子,纳贡也比从前减了不少,在天高皇帝远的东方,因为有征伐大权而经常欺负其他诸侯国,完全不将周天子放在眼中,而且齐哀公在齐国国内荒淫无道,不得民心。

周夷王听后,认为齐哀公不将周天子放在眼中,不朝贡还攻伐,他的举动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诸侯。于是周夷王防患于未然,把齐哀公烹杀了,想以此来震慑其他诸侯。

齐国也由此开始了长达四十余年的宫廷内乱。

齐哀公死后,他的异母弟弟吕静被立为齐君,是为齐胡公。

公元前866年,齐胡公为防纪国暗算,把都城从营丘(临淄)迁至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迁都之事令齐人震动并有怨言,齐哀公的弟弟公子山与私党率营丘人杀死齐胡公,把齐胡公的儿子驱逐出境,又把首都从薄姑迁回临淄,公子山即位,是为齐献公。因为营丘与淄水相近,齐献公将都城正式命名为临淄。

公元前851年,齐献公去世,其子吕寿即位,是为齐武公。齐国刚刚经历了一场宫廷之乱,而这场宫廷内乱正是周夷王一手促成的。因此齐武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周宣王,以向周天子表达缔结之亲。第二年,齐武公便去世了,周宣王因感念齐武公嫁女之恩,特赐谥号“武”。

齐武公去世后,其子吕无忌继位,为齐厉公。齐厉公昏庸暴虐,齐国国民联合齐胡公的儿子攻杀齐厉公。齐胡公的儿子战死,齐人便拥立齐厉公之子吕赤为国君,是为齐文公。这位齐文公是个狠角色,他即位后,就将参与诛杀父亲齐厉公的七十余人全都灭口了,之后他接受父亲的教训,小心谨慎地处理国政,齐国政局逐渐平稳,结束了齐国四十余年的宫廷内乱。

03

拨乱反正,齐国复苏



自齐文公开始,齐国开始了一段时间的韬光养晦,国力逐渐复苏。

公元前804年,齐文公去世,儿子吕脱即位,是为齐成公,历史对他无太多记载。

齐成公去世后,齐国迎来了一位中兴之主,他就是齐庄公。齐庄公即位之前,齐国国内动荡不安,曾两度迁都(薄姑、临淄),使得齐国元气大伤。齐庄公即位后,齐国开始休养生息,不安的局面才得以改观。齐庄公在位六十四年,长时间的稳定使齐国恢复元气,齐国国力逐渐强盛。齐庄公为其孙齐桓公称霸中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731年,在位64年的齐庄公去世,其子吕禄甫继承君位,是为齐僖公。

齐僖公在位时期,曾先后多次主持多国会盟。平息宋国与卫国之间的争端,联合郑庄公、鲁隐公以宋殇公不向周天子朝觐而讨伐宋国,以郕国不听从周天子之命而伐郕国。平定许国,使许庄公出走,立其弟许桓公为君。平定宋国华督之乱,联合郑国击败狄戎,后讨伐鲁国和郑国,使齐国形成一个小霸之局面,被后世称为春秋三小霸之一。

齐僖公在后期的执政中,逐渐变得好战和专横,与原来的盟友鲁国和郑国发生了冲突。公元前705年秋天,他联合郑国、卫国攻打了盟邑、向邑,并迫使周桓王把这两个地方的百姓迁到郏地。

公元前702年冬天,齐僖公联合卫国、郑国攻打了鲁国,在郎地交战。 公元前701年正月,他又与宋国、卫国、蔡国、陈国在恶曹举行会盟。 公元前699年二月,他又联合宋国、卫国、燕国攻打鲁国,结果四国联军兵败。

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去世,其子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

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与齐襄公在泺地会见,然后和夫人文姜来到齐国。文姜是齐襄公的异母妹妹,齐襄公在当太子时,便和文姜私通乱伦。文姜自从嫁给鲁桓公之后,就没有再和齐襄公见面。此次文姜和鲁桓公来到齐国,齐襄公再度与她私通。鲁桓公知道此事后非常生气,责怪文姜,文姜将情况告诉齐襄公。同年四月初十日,齐襄公设宴招待鲁桓公,在宴会将鲁桓公灌醉后,派公子彭生搀扶鲁桓公登车,就势将鲁桓公勒死。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于泺。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

——《左传·桓公十八年》

之后,为了给鲁国一个交待,齐襄公杀死公子彭生向鲁国谢罪。

公元前694年七月,齐襄公在卫国的首止召开诸侯盟会,郑国国君郑子亹畏惧齐国的势力,不听大臣祭仲的劝告,带领大臣高渠弥一同前往参加盟会。郑子亹年少时,曾经和齐襄公发生争斗,双方因此结下怨仇。同年七月初三日,郑子亹和高渠弥来到首止,与齐襄公会面,因未就从前争斗事件向齐襄公道歉,齐襄公大怒,于是埋伏带甲武士杀死郑子亹,将高渠弥五马分尸。之后祭仲到陈国迎接郑子亹之弟公子婴回国继位,史称郑子婴。

秋,齐侯师于首止,子亹会之,高渠弥相。七月戊戌,齐人杀子亹而轘高渠弥,祭仲逆郑子于陈而立之。

——《左传·桓公十八年》

齐襄公在位期间,与其异母妹文姜私通乱伦,杀害妹夫鲁国国君鲁桓公;召开首止盟会,杀害郑国国君郑子亹、郑国大臣高渠弥。当时齐国国力逐渐增强,齐襄公曾出兵攻打卫国,帮助卫惠公恢复君位。

齐襄公执政后期荒淫无道,最终被自己堂弟公孙无知杀害了。关于他的死有一个成语:及瓜来代。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因“瓜”而死的国君。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率诸侯攻打卫国,废黜卫君黔牟,帮助卫惠公复位。因黔牟是周王之婿,齐襄公担心周王前来讨伐,于是命令大夫连称为将军、管至父为副将,领兵镇守都城西边的葵丘以防不测。两位将军临行之前问到:“戍守边关,将士劳苦,臣不敢辞,请问主公,以多长时间为期限?”

此时齐襄公正在美滋滋的吃瓜,于是拍拍手中的甜瓜,顺口说道:“现在是瓜熟之时,等到明年瓜再熟的时候,就派人来接替你们”。即“瓜时而往,及瓜而代”。这本是齐襄公的一句搪塞之词,根本未当做一回事,将士们信以为真,而正是此随口之言为襄公之死埋下伏笔。

结果到了第二年瓜熟之期,齐襄公早已将当初的许诺忘得一干二净,并没有派人去换防。有一天,有士卒向两位将军献瓜,两位将军猛然想起瓜熟之约:”是到换防的时候了,怎不见有人来换防?“

于是连称对管至父说:“瓜熟而代,是主公亲口诺言。时间长了,恐怕主公忘记了,不如派人到都城去向主公献瓜,提醒其瓜熟之约,即使主公不答应,到时候士兵们也不会怨恨我们。”

结果齐襄公早已将瓜熟之约忘得一干二净,还把前来报告的士兵痛骂一顿。连称、管至父二人请求换防被拒,还挨了一顿臭骂后,仇恨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逐渐起了叛逆之心。两人便策划叛乱。

管至父说:“欲行大事,必须要有名义,这叫师出有名。我们只有杀掉齐襄公后另立新君才能做到既报了仇又保全了幸命。而新君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公孙无知,我们可以联络公孙无知,打着诛除暴君的口号,里应外合,一定能够成功。”

连称认为:“主上若在宫中,我们是难以接近的。但好在主上性好兵,又喜游猎,只要他出了都城,就如猛虎离穴,容易制服。但前提是要预先探知他的行踪,才好布置。我有个远房堂妹在宫中,失宠于主公,内心亦存怨恨。我们可以通知公孙无知先与她取得联系,一旦主公有所行动,她可以迅速把情报送出来,我们再预先做安排。”

原来公孙无知和齐襄公有仇怨,齐襄公的父亲齐僖公有个同母兄弟叫夷仲年,生了公孙无知。齐僖公非常宠信侄子公孙无知,从小让他长在宫中,“令其秩服奉养比太子”,所有礼仪、服侍之类的都和太子(齐襄公)相同,甚至在临终前嘱咐太子要善待无知,这让当时的太子齐襄公很生气。齐襄公即位后,并未遵从父亲的遗嘱,不但疏远公孙无知,还找个理由罢黜了他的官职,连俸禄也削减大半。因此公孙无知对襄公早就怀恨在心。

连称和管至父知道公孙无知一直不满齐襄公,便派人与公孙无知秘密联络谋划叛乱,公孙无知当即应允。公孙无知一边给连称、管至父回信,一边与宫中的连妃取得联系,许诺事成之后,立连妃为夫人。至此,三方联盟正式成立。之后,连妃与公孙无知暗中书信来往,告知其襄公行踪。

公元前686年十一月,机会终于来了。齐襄公听闻姑棼附近有座贝丘山,山上禽兽云聚,是个天然的好猎场,于是安排人备好车马粮草,准备次月去到此处狩猎。连妃立即派人送信,将这个消息告知公孙无知。公孙无知获信后,立即派人赶往葵丘,约定在齐襄公狩猎之时,一齐举事。

连称和管至父得知消息后,密传号令:各队军士准备干粮,往贝丘行事。戍守葵丘的士兵因为久在边关,无不思念家人。得知有变,都欣然从之。

公元前686年十二月,齐襄公到姑棼游玩,在贝丘打猎,襄公命人举火焚山,驱逐野兽出树林,然后合围射猎。突然,一只野猪从火中奔出,蹲在襄公车驾之前。齐襄公对随从孟阳说:“你替寡人把这头野猪射杀掉。”孟阳瞪大眼睛看着野猪,突然大惊失色地叫道:“这不是野猪,这是公子彭生。”原来齐襄公和妹妹文姜私通,害死了妹夫鲁恒公,却让公子彭生做了替死鬼。彭生临死前曾对齐襄公说:“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齐襄公本来就做了亏心事,听说是公子彭生,不由心中大怒,呵斥道:“彭生怎么敢来见我?”随之夺过孟阳手中的弓箭,亲自射杀,连发三箭都没有射中。“彘人立而啼”,那只野猪却像人一样站起来,放声而啼,哭得十分凄惨,听起来使人毛骨悚然。

“公惧,坠车伤足,失屦。”齐襄公慌乱之间,从车上倒撞了下来,扭伤了左脚,又丢掉了鞋,野猪冲上前,衔着鞋,消失不见了。

齐襄公吓得不轻,回到宫中拿管鞋的人撒气,打了三百鞭子,打得皮开肉绽。连称、管至父和公孙无知听说齐襄公受伤了,非常高兴,觉得是时候造反了,就率领士兵赶到宫中。正好碰上了刚刚被打出宫的管鞋侍人茀(fú),并把茀劫走并捆起来。茀得知他们要弑杀齐襄公,便说:“我哪里会抵抗你们,你们暂且先不要进去,惊动宫中的侍卫就不容易攻进去了。”公孙无知不相信,茀便解开衣服,让他们查验自己的背后的鞭伤,公孙无知相信了茀的话。茀也表示愿意和他们一起行动,并请求先进宫去打探消息。

茀进宫后,假装为叛军带路引开卫兵,悄悄返回寝宫,把公孙无知要叛乱的消息告知了齐襄公,齐襄公大惊失色。茀说:“事情紧急,不如派一个人假装主公,躺在床上,主公躲藏在门后,如果侥幸贼人仓促间未辨真假,主公或许可以逃脱。”齐襄公的侍从孟阳说:“臣蒙受君恩,愿意代主公躺在床上。”于是孟阳面朝里侧卧于床,襄公亲自解下锦袍给孟阳盖上,藏在门后,问茀:“你怎么办?”茀说:“我要回去抵抗叛军。”襄公说:“你的背伤不疼吗?”茀说:“臣死都不怕,还怕什么背伤?”襄公感叹道:“真是忠臣啊!。”

过了很久,公孙无知等人怕发生意外,就带人攻了进去。连称拿着剑当先开路,管至父领兵把守门外,以防有变。茀带领宫中的待卫和叛军打起来了,茀拿着剑上前一步朝着连称刺去,谁知道连称身被重铠,剑刺不进去,却被连称一剑劈去两个手指,又一剑砍下半个脑袋,死在门中。“茀反与宫中及公之幸臣攻无知等,不胜,皆死。”

公孙无知进入宫中,杀死躺在床上孟阳,说:“不是国君,样子不像。”非君也,不类。忽然看见门槛之后露出一只鞋,知道门后躲藏有人,用剑拨开杂物,发现里面蹲着一人,正是齐襄公。于是将齐襄公杀死,公孙无知自立为国君。

“无知入宫,求公不得。或见人足於户间,发视,乃襄公,遂弑之,而无知自立为齐君。”

公孙无知自立为国君后,大夫雍廪和公孙无知有仇怨,因公孙无知曾经虐待过雍廪。于是在公孙无知即位的第二年,公元前685年,大夫雍廪袭杀了公孙无知。

初,公孙无知虐于雍廪,九年春,雍廪杀无知。

——《左传·庄公九年》

04

五霸之首,所向披靡



齐襄公的死反而成就了春秋第一个霸主——齐桓公。

齐国的大夫管仲和鲍叔牙两人少年时就是好朋友。后来分开了,管仲做了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做了齐襄公另一个弟弟公子小白的老师。齐襄公执政期间荒淫无道,两人早有预感齐国将发生大乱,鲍叔牙就保护公子小白逃到莒国。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国君的女儿,因此管仲和召忽就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去躲避。后来齐国果然内乱,两个逃亡在外的公子,都在等待时机回国,以夺取国君的宝座。

图片

▲ 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逃亡路线  ©惟真坊

公元前685年,齐国大臣雍廪杀死公孙无知与连称,一时间齐国无君,一片混乱。公子小白和齐国的正卿高傒从小相好。高傒得知雍廪杀了公孙无知,就和国氏秘密召公子小白从莒国急速赶回。鲁庄公听说公孙无知被杀,也赶紧发兵送外甥公子纠回国夺取君位。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的事屡见不鲜,为了王位兄弟相残的也不胜枚举。鲁庄公知道齐国无君后,万分焦急,立即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后来发现公子小白已经先出发回国。管仲于是亲率30乘兵车急忙赶到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去截杀公子小白。追到即墨30余里,正好遇见公子小白的大队车马。等公子小白车马走近,管仲就搭弓射箭,一箭正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公子小白应声倒下,假装倒地而死。管仲以为公子小白已经被自己射死,就率领车马回去报捷。

鲁国于是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达齐国。这时小白早已星夜兼程赶回齐国,当他们来到临淄时,由鲍叔牙先进城里劝说,齐国正卿高氏和国氏都同意护立公子小白为国君,于是公子小白就进城,顺利地登上君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

鲁闻无知死,亦发兵送公子纠,而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小白详死,管仲使人驰报鲁。鲁送纠者行益迟,六日至齐,则小白已入,高傒立之,是为桓公。

——《史记·齐太公世家》

公子纠见大势已去,又带着亲信逃回鲁国。为了免除祸患,齐桓公发兵攻打鲁国,在乾时(今桓台县)大战,鲁军大败。鲍叔牙给鲁庄公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公子纠是我们国君的兄弟,不忍杀他,请鲁国自己杀他。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是我们国君的仇人,请鲁国把他们送来。如不从命,我们将出兵讨伐鲁国。

鲁庄公很害怕,于是杀了外甥公子纠,囚禁管仲,召忽见状自杀而死。齐桓公想要杀管仲以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劝说:“臣幸运地跟从了君上,君上现在成为了国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好齐国,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他。”

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假借报一箭之仇之名把管仲接到齐国。齐桓公和管仲谈论霸王之术,大喜过望,拜其为大夫,委以政事。管仲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内发展工商、渔盐、冶铁,按照土地的好坏来征收租赋,主张富国强兵,增强了齐国军队的战斗力。举贤任能,制定选拔人才的制度,整顿行政管理系统,使得行政区域更加精细化,维护了社会稳定。对外推行“尊王攘夷”的策略,拥护周天子,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与各诸侯国会盟,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在甄地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后因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义,率领诸侯联军讨伐宋国,迫使宋国求和,这是“九合诸侯”的第一次。

齐桓公在管仲建议下,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联合中原各个诸侯国北击山戎,南伐楚国,齐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将齐国的霸业推至高峰。

05

盛极而衰,趁机发展



齐桓公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之前被迫流亡,归国后中兴称霸,可是到了晚年的时候人却糊涂了,他没有听管仲最后的建议。晚年重用佞臣公子开方、易牙、竖刁等人,等到管仲、鲍叔牙相继去逝,齐国开始走下坡路。

齐桓公共有五个儿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齐桓公立公子昭为太子,并嘱托宋襄公予以照应。

图片

▲ 齐桓公的儿子们  ©惟真坊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重病,五个公子各率党羽争位。十月,齐桓公被饿死。五公子互相攻打对方争权,齐国一片混乱。齐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体的蛆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后来易牙、竖刁等人拥立齐桓公长子无亏即位,史称齐中废公,之后才把桓公收殓。太子昭则逃奔宋国。

公元前642年春,宋襄公不忘齐桓公嘱咐,联合曹国、卫国、邾国领兵攻齐,以助公子昭归国争位。公子昭到达临淄城外时,齐国国人因齐中废公即位后重用易牙、竖刁等佞臣,太子昭之位又是先君所立,于是发动兵变弑杀了齐中废公,并派人出城迎接世子昭入城。宋襄公见齐人拥戴世子昭,便与卫、曹、邾三国各自退兵回国去了。

公子元得知宋军已退,找到公子潘和公子商人说道:“父丧之日世子昭不前来为父奔丧,如今却借助诸侯联军以少欺长,于理不合。我听说诸侯联军已退,我们三个不如趁着世子昭回宫时,以替无亏报仇为由,将其诛杀,然后再由群臣在我们三人之中推举一人为君。”公子潘和公子商人见还有机会夺得君位,都表示愿意一同出兵前去攻杀世子昭。

由于三公子人多势众,世子昭进入临淄城后,身边的随从很快就被杀得所剩无几。就在世子昭快要被三公子围杀时,高氏率领家兵前来拼死相救,世子昭这才幸免于难。事后,高氏亲自护送世子昭再次逃到宋国。

宋襄公大怒,再次亲率大军护送世子昭回齐国。由于卫、曹、邾三国已经撤兵,宋襄公这一次将兵车从之前的两百乘增加到五百乘,浩浩荡荡的杀向齐国。宋军到达临淄城外三十里时,宋襄公下令将军队驻扎在那里,并准备攻城器械,为来日攻城做准备。三公子探知只有宋国军队前来,担心其他诸侯会率军相继而来,准备夜间出城袭击宋军。

当天夜里,三公子合兵一处杀向宋军。由于三位公子的家兵人心不齐,宋军人数又比较多,三公子趁夜袭击宋军的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战后,三位公子各自带着自家残兵逃回临淄。次日,世子昭在宋襄公的护送下进入临淄,并在高氏、国氏等人的拥戴下成功即位,史称齐孝公。

公子元因害怕齐孝公会报复自己,逃亡到卫国,公子潘和公子商人于是将合兵攻杀齐孝公的过错都推到公子元身上。齐孝公当时刚刚即位,担心再生内乱,便没有追究公子潘和公子商人的责任。

齐孝公在位期间,齐国因群公子内乱,导致国力衰退,各诸侯国也不再依附于齐国,转而依附南方的楚国,齐桓公的霸业也因此宣告终断。

与此同时,宋襄公因成功扶持齐孝公即位,自认功高盖世,一心想要接替齐桓公,成为新任中原霸主。公元前639年,宋襄公见各诸侯国纷纷依附楚国,派人邀请齐孝公和楚成王一同于齐国境内鹿上会盟,希望以此借助楚国和齐国的威势号召其他诸侯国。

齐孝公为报答宋襄公拥护之恩,早早来到鹿上等候宋襄公,并带来大量金帛犒劳宋军,以尽地主之谊。楚成王当时有意争夺中原霸主之位,也答应了宋襄公的邀请,准备提前去打探宋襄公为人。

会盟当日,宋襄公以宋国公爵,在齐国侯爵、楚国子爵之上,第一个歃血,之后又以盟主的身份约定下次在盂地会盟,并将提前写好盂地会盟时间的信笺拿出来让楚成王和齐孝公签名。齐孝公因宋襄公先让楚成王签名,深感宋襄公轻视齐国,最终自谦称齐国为宋国附属,坚持不肯在信笺上签名。

自此之后,齐孝公不再亲近宋国,就连宋襄公号召的盂地会盟也没有去。与此同时,原本依附于齐国的鲁国因曾助公子无亏同齐孝公争夺君位,与齐国产生间隙,后见楚国强大,转而依附于楚国。

公元前635年,卫国联合鲁国一同攻打齐国的盟国邢国,并将其吞并。齐孝公得知后,担心鲁国将来会借助楚国之力入侵齐国,想要派兵攻打鲁国。由于群臣纷纷以鲁国盟友较多劝阻齐孝公,齐孝公这才迟迟没有出兵。次年,鲁国闹饥荒,齐孝公趁机亲率大军直驱鲁国国境。鲁国因饥荒,百姓不能承担军队开支,主动派大夫展喜前去求和。

展喜在其兄展获的指导下,以齐、鲁先君曾歃血为盟、世代修好为由,劝说齐孝公只有遵循先君的教导,才能延续齐桓公的霸业。齐孝公于是撤军回国去了。

谁知齐军刚一撤军,鲁僖公担心齐国将来会轻视鲁国,当即派人前去楚国借兵,一同攻打齐国。楚成王因齐孝公曾背弃鹿上会盟的约定,派成得臣与鲁军一同攻打齐国。楚、鲁联军最终攻占了齐国谷地,并将其封给齐孝公的异母兄弟公子雍,以牵制齐国。

公元前633年,齐孝公因在位期间不仅丢掉齐桓公的霸业,内部还极不稳定,郁郁而终。

齐孝公死后,齐国又历经几十年王位争夺,齐国国力衰落。

公元前589年,齐军在鞌之战中被晋军打败。公元前555年,齐国因背叛盟约讨伐鲁国,晋国率鲁、宋、郑、卫等国共十二家诸侯兴师伐齐国,齐国大败,自此无力称霸。

之后的几十年中,齐国内忧外患不断,士族公卿开始扩张势力,日益强大。虽然国君们的功绩平平,但是之前齐国的底子好,再加上卿族们崛起,也让齐国的状况比之前有些好转。不过王室的权力明显受到削弱,卿族士大夫们的活动更加频繁,新旧贵族之间的矛盾也不断加深。

不过齐国的士族公卿们也有不少清廉之人,晏婴就是其中之一。公元前545年,经过一系列斗争,齐国由上大夫晏婴主持国政。

晏婴生活节俭,礼贤下士。对内匡辅国政,屡次劝谏国君,提拔贤才司马穰苴、越石父等;对外出使他国不卑不亢,机敏善辩,面对楚国这样的大国也毫无惧色,让齐国在外交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再次名扬各国。

06

再衰而竭,田氏代齐



田氏代齐,也称为田陈代齐,指的是陈国的田氏家族取代了齐国姜氏吕氏家族成为齐国的统治者。田氏夺取齐国江山的过程持续了三百多年,并非一代人所能完成。

图片

▲ 齐国和陈国的地理位置  ©惟真坊

《史记·陈杞世家》记载,陈和田这两个姓氏都起源于妫姓,而妫姓是舜帝后裔中的一支,与尧、舜、禹等伟大君主有着血缘关系。陈国并非周人,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并没有严格遵守周礼。在宗法传统方面,他们也较为松散,保留了一些原始氏族社会的遗存,例如兄终弟及等。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陈国在春秋时期被认为是一个相对混乱的国家,在历史文献中关于陈国兄弟子侄争夺君位继承权的记载简直是数不胜数。与其他诸侯国相比,陈国所施展的阴谋诡计简直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

《战国策》中记载:“古时候,莱国和莒国以善谋略闻名,而陈国和蔡国则以善于诡计著称。”陈国人狡诈,意指其是一个充满弑君篡位、腥风血雨的国度,具备高度的生存自立能力。

公元前672年,齐桓公姜小白好心收留了一位从陈国逃亡入齐的陈国公子,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后来这位陈国公子的后代却“窃取”了姜姓齐国。田氏数代人不断经营渗透,最终架空齐国公室,取代了姜姓吕氏,将齐国变为田氏所有。

而且窃取齐国的田氏还不止如此,田氏齐国君主田和还将齐桓公的后代——最后一任吕氏齐国君主齐康公放逐于海岛之上活活饿死。齐国姜姓公室在田氏代齐的过程中基本被消灭或驱逐,仅剩的姜姓公室之人要么被田氏赶尽杀绝,要么就是逃奔各国,改姓避祸。

而秦国在灭六国时,齐国最后一任国君齐王田建却落得和齐康公一样的结局。秦王嬴政将齐王建安置到共地,并命人不准给他提供食物,以至于齐王建最终被活活死于松树和柏树之间。如果田氏齐太公田和当初要是给姜姓齐国公室留一条生路的话,或许其后代齐王建也不至于落得同样凄惨的下场吧!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田氏代齐的过程:

①第一阶段:从田完(也叫陈完,田姓始祖)到第四代田文子(田须无),韬光养晦。

公元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国国君陈厉公之子陈完为了躲避其叔父陈宣公的杀害,便携带家人开始逃亡。

齐桓十四年,陈厉公子完,来奔齐。完之如齐,以陈字为田氏。

——《史记》

至于公子陈完为什么会选择逃往齐国,而不是去投奔其他诸侯,原因是他刚出生时,其父陈厉公曾请周王室太史给他占卜的一则卦象。这则卦象先为《观》卦,后又变为了《否》卦,那么这则卦象作何解释呢?

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非此其身也,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

——《史记》

爻辞大意是说:“陈厉公的儿子陈完能够看到国家的荣光,会代替陈国君主拥有国家。但是可能不在陈完本身,而是会应验在其后代子孙身上。若是不在陈国,就一定会是姜姓之国。”

公子陈完为了避祸,根据当初的那则卦象举家前往了姜姓齐国。当时,齐国正值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统治时期。齐桓公接见了这位逃难而来的陈国公子,发现他相貌堂堂,口才出众,极具才华,便想任命他担任齐国的卿大夫。不过陈完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作为逃亡投奔齐国的外国人,若是在齐国还没有站稳脚跟之前,就直接担任卿大夫,必然会遭到本土大臣贵族的针对,这显然不利于自己一脉在齐国发展,为此便谢绝了齐桓公的好意。

因此,齐桓公便任命让陈完在齐国担任工正一职,负责管理百工,执掌齐国的手工业。

陈完在齐国安定下来后,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他决定将自己的姓氏由“陈”改为“田”。这一改变是因为在古代,“陈”和“田”两个字的发音相近,这样的改动既保留了家族的血脉联系,又体现了对新的生活环境的尊重和融入。自此以后,陈完的子孙便以“田”为姓,在齐国逐渐发展壮大。

田完担任齐国工正后,齐国大夫齐懿仲有意将女儿嫁给田完为妻,为此齐懿仲又给田完和嫁女一事进行了占卜。

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史记》

爻辞大意是说:“田完和齐懿仲女儿结为夫妻,两人一定会不离不弃,犹如凤凰比翼双飞。而且妫姓田完的后人,将来一定会在姜姓齐国发展壮大。五代之后田姓一族就会兴旺昌盛,爵位堪比齐国执政正卿。八代之后,便无人可及!”

齐懿仲于是就赶紧把女儿嫁给了田完,从此田氏和大夫齐氏结为同盟关系,田完一脉也在齐国初步站稳了脚跟。

田完过世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职位。在接下来的一百多年里,齐国的工正一职一直由田完的后代担任,成为田家世袭的职务。

②第二阶段:从第五代田无宇(田桓子)到第七代田常(田成子),崭露头角。

田氏家族在齐国的发展果然如当初齐懿仲占卜的卦象那样:五代便能昌盛。田完的三世孙田须无侍奉于齐庄公,为齐国大夫。其子田无宇早年初涉齐国政坛,侍奉于齐庄公的父亲秦灵公,齐灵公死后,田无宇又侍奉于齐庄公和齐景公两代齐君,凭借超越常人的气力,很受齐庄公的宠爱,为此齐庄公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田无宇。

田文子事齐庄公。田桓子无宇有力,事齐庄公,甚有宠。

——《史记》

当田无宇成为田氏家族的继承人时,田氏家族逐渐发展壮大。田无宇跟随齐国大夫晏弱(齐国名臣晏婴之父)攻灭莱国,之后又力排众议,坚决支持齐庄公出兵伐卫国和晋国,并成功获得胜利,这使得田氏家族在齐国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了巩固与田氏家族的关系,齐庄公还将自己的女儿孟姜嫁给了田无宇。

齐庄公去世后,齐景公继位。史书记载,齐景公喜好修建宫室,聚养狗马,生活奢侈,赋税繁重,刑法严苛。在他的统治下,公室的仓库里布匹、丝帛、粮食堆积如山,以至于腐烂生虫;然而,人民却生活困苦,饥寒交迫,甚至有人饿死在路上。他们劳役繁重,遇到灾荒也得不到救济。更有甚者,许多人因触犯刑法而被砍去双脚,导致市场上鞋子便宜而假肢昂贵,出现了“国之诸市,屦贱踊贵”的异象。

而此时田家已经积累了巨额财富,堪称是齐国的首富,成为齐国最强大的工商业家族。在这样的背景下,田桓子(田无宇)之子田僖子(田乞)看准时机,积极收买民心。他改革了量制,将原本的四进制(即四升为豆,四豆为区,四区为釜,十釜为钟)改为五进制。在向百姓借贷粮食时,他采用新制,而在百姓还贷时,却使用旧制。这种“收赋税于民以小斗受之,其廪予民以大斗”的做法,使得百姓对田氏家族感激不已,田氏家族的影响力也因此日渐增强。

然而,尽管有财富,田氏要想取代姜氏,必须先战胜齐国其他的卿族。齐国当时最显赫的家族是崔氏,而齐庄公就是由崔氏族长崔杼迎立为国君的。公元前548年,因为齐庄公与崔杼的媳妇棠姜私通,并且还将原本要赐予崔杼的帽子赠给了别人,激怒了崔杼,于是他发动政变杀死了齐庄公,并立齐庄公的弟弟姜杵臼为新的君主,即齐景公。崔杼自己则担任了齐国的右丞相,独揽大权。

经过两年的时间,崔杼与他的儿子崔成因权力之争而引发了内部冲突,导致崔氏家族陷入了混战。在这个时机下,左丞相庆封利用机会发动政变,最终成功消灭了崔氏家族。庆封成为庆氏族首领后,崔氏失势,庆氏成为齐国最有权势的卿族,掌握了齐国的政治大权。

此时,田无宇积极联络了栾氏、高氏和鲍氏这三家卿族,四家族群合力围攻庆封,将庆氏一族逐出了吴国。随后,田无宇与另外三个家族一同分割了庆氏,成为当时齐国的四大世家。然而,田无宇聪明地意识到,要击败其他三个家族,他需要获得更多人的支持。因此,他巧妙地开始施行恩惠于百姓,从而赢得了整个齐国人民的拥护。

公元前532年,田无宇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他联合鲍氏进攻栾氏和高氏,栾氏和高氏战败,跑到鲁国。由此,齐国的统治权转移到了田氏和鲍氏两家。

之后晏婴执政,田无宇开始在暗中发展家族势力。公元前516年,晏婴在与齐景公的对话中提醒说:“田家虽然没啥大功大德,但他们借着借出大斗粮食、收回小斗粮食的法子,赢得了老百姓的心。要是田家不灭,那齐国以后可就成了田家的天下了。”‌

然而,田无宇十分聪明。经过深思熟虑后,他认为现在还不是他成为田氏家族的领袖的时候。因此,他做出了一个政治上的退让决定。在受到齐国重臣晏婴的压力和建议之后,田无宇将他从兼并栾、高两家获得的财物,全部如数交给了齐国公室。接着,他主动选择了退休,并回到自己的封地莒邑过上了安逸的生活。

田无宇死后,其子田开继承了田氏宗主,但不幸早逝,弟弟田乞即位,成为齐国田氏第七任宗主,也就是田无宇的次子。田乞继任后,田氏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也是在个这时期,田氏基本控制了齐国的朝政。田乞的主要策略有二:施德于民,争取民心;积蓄武装,增强实力。

之后由于齐景公所立太子早逝,齐景公在临终之前,就将国政和幼子公子荼托付给了号称“齐国二守”的国氏和高氏。这两大家族也是出自齐国公室,最早成立齐桓公时期,由于被周天子直接授予,故而家族世代为齐国上卿,世代守卫着齐国公室,因此被称为齐国二守,也是齐国最大的两大执政家族。

景公病,命国惠子、高昭子立少子荼为太子,逐群公子。晏孺子元年六月,田乞、鲍牧乃与大夫以兵入公宫公师败。八月,田乞败二相,乃使人之鲁召公子阳生。是为悼公。

——《史记》

就在齐景公尸骨未寒之时,田乞联合鲍氏与齐国诸多大夫发动政变。因为田乞与齐景公的另一公子阳生的关系非常好,加上齐景公废长立幼,给了田乞机会。

于是田乞故意调拨大夫们与国氏和高氏的关系,大夫们站在了田氏这一边,加上之前田氏收买人心,民心倒向田氏,最终齐国最大的两大执政家族国氏和高氏也被田氏驱逐出齐国。最后田乞立公子阳生为国君,他就是齐悼公。

田乞为相,专齐政。田常弑简公于俆州,乃立简公弟骜,是为平公。田常相之,专齐之政,割齐安平以东为田氏封邑。

——《史记》

自此田乞开始担任齐相,专摄国政。齐国公室则从此大权旁落,政由田氏而出,姜姓齐国君主沦为了田氏傀儡。

四年后,田乞去世,其子田常(又叫田恒、田成子)即位,为田氏第八任宗主。由于鲍氏家族和齐悼公有嫌隙,田常就鼓动鲍氏杀掉了齐悼公,立悼公之子为国君,即齐简公。又因齐简公很宠信大夫阚止(阚姓始祖),田常对阚止十分忌惮,两人关系紧张,加上阚止也想除掉田氏大宗,于是田常决定先下手为强,最终在徐州杀死了齐简公,随后拥立简公之弟继位,即齐平公。

田常辅佐齐平公,开始独揽齐国大权,至此田氏到田常一代已经完全控制了齐国的朝政,基本取代了姜姓吕氏的齐国。齐国公室的贵族、卿大夫逐渐被消灭或驱逐,同时田氏也开始逐步向田氏齐国转化。

田常卒,子襄子盘代立,相齐。襄子使其兄弟宗人尽为齐都邑大夫,与三晋通使,且以有齐国。

——《史记》

田常去世后,其子田襄子接替相位,辅佐齐宣公。田襄子开始安排自己的兄弟和田氏族人担任了齐国所有城邑的大夫,为田氏代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与已经瓜分晋国的韩、赵、魏三国互通使臣,订立盟约,此时田氏几乎拥有了整个齐国,也是田氏取代姜姓齐国最为重要的一步。

③第三阶段: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田氏代齐。

田襄子死后,其子田白继任。之后由于其长子田悼子早逝,次子田和成为田氏宗主,辅佐齐宣公。

庄子卒,子太公和立。相齐宣公。宣公卒,子康公贷立。贷立十四年,太公乃迁康公于海上。

——《史记》

齐宣公去世后,其子齐康公立,十四年后(公元前391年),田和将齐康公放逐海岛之上,自立为齐国君主。

田和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得到周天子的册封,正式成为诸侯,毕竟周天子还是天下诸侯的共主。但是请求周天子册封为诸侯这事又不能自己张口,那么该找谁呢?

这人便是三晋之一魏国的开国君主魏文侯,因为当初韩、赵、魏三家被正式册封为诸侯时,就是齐康公朝见周天子开口请求册封的,田氏让三晋帮忙向周天子请求册封也是理所应当。而魏国经过魏文侯的变法改革和开拓扩张,国力大增,已经成为战国初期的中原霸主,故而让魏文侯向周天子开口请求册封田氏最为合适。

康公之十九年,田和立为齐侯,始为诸侯,列于周室,纪元年。二十六年,康公卒,吕氏遂绝其祀。

——《史记》

田和拿定主意后,便前往浊泽与魏文侯会面,两人达成约定后,魏文侯便派出使臣前往周王室请求周安王册封齐国大夫田和为齐侯。

最终在公元前386年,田和正式被周天子立为诸侯,姜姓齐国被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开始了妫姓田氏齐国的纪年元年,史称“田氏代齐”。

在齐太公田和正式成为诸侯七年后,姜姓吕氏最后一任君主齐康公最终被活活饿死于海岛之上。同时随着齐康公的去世,姜姓吕氏也就此断绝了祭祀。

之后又过了158年,田氏齐国被秦国所灭,田氏齐国最后一任君主齐王建也被秦始皇活活饿死于共地松、柏之间,执政齐国165年的田氏走向终结,田氏齐国的祭祀也从此断绝。

06

革新图强,战国称王



每个王朝在经历大的动荡之后都会谨小慎微、变法图强,田氏的诸侯之路本就是取而代之的,所以在全面接手的时候开始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在真正掌控齐国后,田氏君主励精图治,虚心纳谏,让齐国在动荡中渐渐的平稳下来。

田和去世后,儿子田剡即位,史称齐废公。称齐废公在位期间,齐国与诸侯间战争不断,多次战败。公元前384年,田剡发动收复廪丘的战争,败于魏、赵军队。公元前380年,齐军攻占燕国桑丘,不料三晋在此地将齐军击败。公元前378年,齐再次攻燕,三晋再次攻齐,至灵丘而还。公元前375年为田剡其弟田午所弑杀。

田午发动政变,弑君夺权,先是立齐废公之子为傀儡国君,后又将其弑杀,自立为君,史称“田齐桓公”。田齐桓公即位后多国来犯,为了使田齐摆脱战败危境,田午开始整顿吏治,并设立“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著名的淳于髡、邹忌、段干纶因此来到齐国,田午的努力使齐国转危为安,摆脱了屡战屡败的颓势,为此后齐威王成为天下霸主打下基础。

公元前357年,齐桓公去世,这位并不是称霸中原的齐桓公,而是田陈氏齐桓公,也是讳疾忌医,扁鹊三劝而不听,最终不治身亡的那位蔡桓公。因为齐桓公曾迁都于上蔡,按照当时的习惯也称齐国为蔡国(原先的蔡国当时已经灭亡了),所以齐桓公也被称为蔡桓公,就跟魏惠王迁都大梁,也被称为梁惠王是一样的道理。其子田因齐即位,是为齐威王。

①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齐威王继位以后,贪图享乐、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国家政事都交给卿大夫们处理。在他继位初期的九年间,各诸侯都去攻打齐国,鲁国攻入阳关、晋国打到了博陵、卫国攻占了薛陵、赵国夺取了甄城,齐国百姓非常惶恐。

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齐威王元年,三晋因齐丧来伐我灵丘。三年,三晋灭晋后而分其地。六年,鲁伐我,入阳关。晋伐我,至博陵。七年,卫伐我,取薛陵,九年,赵伐我,去甄。

——《史记》

大夫淳于髡(kūn)就进谏齐威王说道:“臣听闻,有一种大鸟,雄壮无比,但是三年不叫也不飞,君上您知道是什么原因吗?”齐威王知道淳于髡这是在指桑骂槐,便回答道:“大鸟壮志,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典故有两个出处,一个是楚庄王,另一个便是齐威王。也有可能是齐威王和楚怀王当年的情况一样,沉溺酒色,所以淳于髡用相同的方式进谏,齐威王用相同的话语回答。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但齐威王迟迟不鸣不飞,急坏了他聪明睿智的夫人虞姬。《列女传》中就记载了虞姬劝诫齐威王的事。

当时虞姬劝齐威王求贤臣,远离奸妄小人周破胡,劝他亲自执政。但齐威王却听信了周破胡的谗言,冤枉了虞姬。虞姬是个冰雪聪明的女子,她以自己身犯两罪,正话反说,让齐威王终于醒悟。

在齐威王沉迷酒色、荒废朝政之际,他的夫人虞姬挺身而出。虞姬,名娟之,她目睹佞臣周破胡把持朝政,弄得朝堂乌烟瘴气。周破胡嫉贤妒能,常向齐威王进谗言,诋毁忠良,如即墨大夫贤能有才,却遭其抹黑;阿地大夫无能,反倒备受夸赞。虞姬深知长此以往,齐国必将危矣,便劝谏齐威王:“大王,周破胡专献谗言,阿谀奉承,应将他罢黜驱逐。齐国有位北郭先生,为人贤明,精通治国之道,宜召至大王身边,委以重任。”

然而,周破胡耳目众多,很快得知此事,对虞姬怀恨在心,于是造谣污蔑虞姬年少未进宫时,曾与北郭先生私通,故而竭力举荐北郭先生。齐威王一时听信谗言,猜忌顿生,将虞姬关在九层高台,派人严加审问。周破胡更是贿赂提审官员,妄图坐实虞姬罪名。所幸齐威王阅览证词时,察觉多处有违情理,决定召见虞姬问个明白。

虞姬虽受尽委屈,却仪态端庄,声泪俱下地申诉:“臣妾娟之,幸得父母赐予身体,生于天地间,离开寒舍,侍奉大王十余载。只因一句真话,便遭奸臣陷害,被囚于此,心意尽被辜负,未料大王今日亲召。臣妾听闻,玉石落泥,无人认其受污;柳下惠暖怀护美,无人疑其淫乱,此皆因高尚情操日积月累,不遭人疑。故而经瓜田不应提鞋,过李园不应正冠,臣妾未避嫌疑,此乃一罪。臣妾蒙冤,调查官员受贿徇私,臣妾有口难辩,此为二罪。虞姬还听闻,寡妇哭城,城墙可塌;士人悲叹,市集可歇,真诚忠信能撼天地、动人心。然臣妾冤屈昭然,独在高台痛哭,无人援手,此是三罪。臣妾既有污名,又添诸罪,按理应死,之所以苟活,唯愿洗雪冤屈,亦望大王明察奸佞,亲贤远佞,否则齐国危矣。” 虞姬一番肺腑之言,情真意切,有理有据,齐威王听后幡然醒悟,当即释放虞姬。

齐威王烹阿大夫

在宠妾虞姬与贤臣邹忌的轮番劝导下,齐威王终于彻底醒悟,意识到自己的懈怠给齐国带来的深重危机,决心痛改前非,重振朝纲,开始励精图治,选贤任能。

他开始不动声色地暗中调查朝堂内外的情况,派出心腹之人,乔装打扮,深入各地,了解官员们的真实作为、百姓的生活状况以及各地的治理成效。经过一番缜密侦查,齐国官场的诸多乱象逐渐浮出水面。

齐威王召来即墨(今山东平度)大夫对他说:“自从您作即墨大夫以来,每天都有人来说您的坏话。但是我派人去巡视即墨,田地都已开垦,百姓衣食丰足,官府中没有堆积滞留的公务,东方因而得以安定。这是因为您不会讨好我左右身边的人以博求名誉的缘故啊。”言罢,齐威王当即宣布,封赏即墨大夫一万户食邑,以嘉奖其卓越功绩。

齐威王又召来阿城大夫而对他说:“自从您治理阿城以来,赞誉您的话每天都能听到。然而我派人去视察阿城,田野没被垦治,百姓生活贫苦。往日赵国进攻甄城,您不去救援。卫国攻取薛城,您不闻不问。这是因为您用钱重贿我左右身边的人以索取名誉的缘故啊!”当天,齐威王烹杀了阿城大夫,并把身边曾经赞誉过阿城大夫的人一并烹杀。

经此一事,齐国朝堂上下震动,官员们无不悚然惊惧。那些平日里妄图蒙混过关、弄虚作假、结党营私的官员,纷纷收起了侥幸之心,不敢再肆意妄为,转而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一心为齐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齐国的吏治焕然一新,百姓们听闻此事,无不拍手称快,对这位曾经昏庸、如今却英明果敢的君王重新燃起了希望。齐国,在齐威王的铁腕整治下,迈出了走向强盛的坚实一步。

③邹忌弹琴谏齐王

齐威王第一位选用的贤才便是邹忌。

邹忌是因为琴技高超而被齐威王赏识,从而留在了宫中。有一次,齐威王兴致高昂,抚琴弹奏,邹忌推门而入,夸赞说:“您弹得非常好。”齐威王勃然不悦,放下琴按着剑说:“你都没有仔细观察听,怎么知道我琴弹得好呢?”

邹忌回答说:“大弦浑厚而又温和,就像国君;小弦明快清亮,就像国相;手指控弦很紧,而又很舒缓地放开,象征着政令;和谐的声音,高低相辅相成,回旋曲折而不互相干扰,象征着四时,我因此知道您的琴弹得好。”

齐威王说:“你很精通音律啊。”邹忌说:“何止音律,大凡治理国家、安定人民的道理都寓含在音律之中。”

齐威王又不悦说:“要是谈到五音调配成律的道理,确实没有人赶得上先生。至于治理国家、安定人民,又跟丝竹管弦有什么关系呢?”

邹忌继续说道:“大王,琴之五弦,犹如君臣百姓。大弦宽厚温和,似国君之威;小弦清脆明快,如臣子之贤;应弹之弦精准弹奏,如同政令畅达;五弦配合和谐,宛如君臣百姓各司其职,国家方能奏响强盛之音。如今齐国,朝堂奸佞当道,边疆战事频仍,亟需您拨乱反正,亲贤远佞,兴利除弊,整军经武。”

齐威王说:“讲得好啊!”

邹忌以琴喻政,深入浅出,齐威王听后茅塞顿开,犹如醍醐灌顶,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当即决定重用邹忌,开启改革图强之路。

④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曾问妻、妾、客自己和徐公谁比较美,诸人都说邹忌比较美。但邹忌在见过徐公后却自愧不如,回家深思后向齐威王上奏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满朝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诫寡人的,得中等奖励;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里像集市一样人来人往;几个月以后,有时候间或有人进言;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齐威王广开言路、悬赏纳谏之举,犹如一道曙光,穿透了以往笼罩在齐国上空的阴霾,让这个曾经陷入困境的国家重焕生机。随着齐国日益强盛,威名远扬,四方贤能之士纷纷慕名而来,渴望在这片开明的土地上施展才华,一抒抱负。

平民出身的邹忌,凭借卓越的政治才能与敏锐的洞察力,不仅以琴理喻国政,成功劝谏齐威王,还在治国理政诸多事务上展现非凡智慧,被委以相国重任,成为齐王股肱之臣。

还有在魏国遭受酷刑、身残志坚的孙膑,因齐国广纳人才的美名吸引,辗转来到齐国。齐威王不计前嫌,慧眼识珠,重用孙膑为军师。孙膑不负所望,在桂陵、马陵之战中运筹帷幄,大败魏军,为齐国的霸业立下赫赫战功。

⑤用人不疑,终成霸业

在齐威王的领导下,齐国国力强盛了起来,但齐国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军队战斗力较弱,甚至被鲁国这种小国打败过。但是这个问题很快就有了答案,在公元前355年,魏国给齐国送来了一份大礼——孙膑。

孙膑来到齐国最初是做田忌将军的门客,有一次田忌和齐威王赛马,赛前田忌对孙膑说:“比赛时,您先派下等马和他们的上等马比,然后派上等马对中等马,最后中等马对下等马,如此便可赢得比赛。”田忌按照孙膑所讲果然让一追二,翻盘获胜。

赛后,田忌向齐威王引荐了孙膑,齐威王惊讶于孙膑的军事才能,拜孙膑为军师。齐威王力排众议,大胆启用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孙膑因遭庞涓迫害,身体残疾,在他国备受冷眼,初至齐国时,身份低微。但齐威王独具慧眼,看中他的军事奇才。

此时的魏国实力强盛,妄图称霸中原,对周边国家虎视眈眈。

公元前354年,魏国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威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桂陵之战后,魏国虽未元气大伤,但实力受损。经过几年的休整后,魏国逐渐开始恢复对外进攻。

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弥补在桂陵之战的损失,发兵攻打韩国。齐威王待魏、韩火拼后以田盼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魏国派太子申来抵挡,在马陵全军覆没,之后田盼用孙膑提出的“减灶”之策诱魏国庞涓中计,追至马陵中伏身亡,齐军乘胜追击,俘太子申,但未全歼魏军。

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了霸主地位。马陵之战也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战例。

公元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徐州相王”,正式称王。

⑥齐威王比宝

公元前333年,齐威王与魏王在郊外一起打猎。

魏王问道:“大王也有宝物吗?”齐威王说:“没有。”

魏王说:“像我这样小的国家,也还有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直径一寸的十颗夜明珠,齐国这样的万乘之国怎么能没有宝物呢?”齐威王说:“我当作宝物的与大王不同。我有个大臣叫檀子的,派他镇南城,楚国人就不敢向东方侵犯掠夺,泗水之滨的十二诸侯都来朝拜。我有个大臣叫盼子的,派他镇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到东边的黄河里捕鱼。我有个官吏叫黔夫的,派他镇守徐州,燕国人就到北门祭祀,赵国人就到西门来祭祀,以求神灵保佑不受攻伐,搬家去追随他的有七千多家。我有个大臣叫种首的,派他戒备盗贼,结果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这些都将光照千里,岂只是十二辆车呢!”

魏惠王心中惭愧,败兴离去。

一个把贤能的臣子当作宝贝的君王,没有道理不会把自己的国家治理的霸气十足,也怪不得会有那么多贤能,会死心塌地地跟随着他。

齐威王善于纳谏,听取臣子的建议,却不盲信。他的近臣就曾多次对他说:“主将匡章会背叛齐国。“齐威王却这样反驳他:”匡章是个孝顺父亲的人,他连死去的父亲都不敢违逆,怎么会背叛活着的君主?”

事实证明,齐威王是对的。桑丘之战,齐军与秦军对峙,齐威王坚持让匡章带兵出战,结果齐军最终打败秦军,获得了胜利。

齐威王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在位时期,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的问题,进行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因此齐国国力日渐强大。 齐威王还进一步扩建了稷下学宫,实行“不任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无官守,无言责”的方针,使得学术氛围浓厚。当时,儒、道、名、法、墨、阴阳、小说、纵横、兵家等各学派聚集一堂,围绕礼法、王霸、义利等话题,展开辩论,相互吸收,共同发展,世称“百家争鸣”。

齐威王晚年,国相邹忌与将军田忌争政。在军师孙膑的帮助下,田忌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深受齐威王的宠信,地位也愈加尊贵,对邹忌构成了极大威胁。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成侯邹忌恶田忌,使人操十金,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我为将三战三胜,欲行大事,可乎?”卜者出,因使人执之。田忌不能自明,率其徒攻临淄,求成侯。不克,出奔楚。”

有一天,邹忌派他的一个门客,冒充田忌的下人到大街上找人算卦:“我家主公田忌大将军想要在齐国图谋大事,是否有胜算?”另一面,邹忌找齐威王告状,说田忌图谋不轨。齐威王听信了邹忌的话,派人按照他给的线索,把算卦的人抓来录了口供,让田忌百口莫辩。

公元前322年,无法自证清白的田忌,干脆一发狠就带着自己的私兵攻打齐国都城临淄,让齐威王把邹忌交出来,可惜功败垂成,最后兵败逃亡到了楚国。

公元前320年,齐威王去世,其子田辟彊继位,是为齐宣王。虽然齐威王驾崩之后,真相大白,继任的齐宣王也派人到楚国请田忌回国,让他官复原职,但田忌早已经心灰意冷,拒绝了齐宣王。

因为他深知,自己出走之后邹忌在齐国一家独大,刚刚即位的齐宣王需要田忌回国制衡邹忌,好让齐宣王坐收渔利,这才是齐宣王最想看到的结果。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在孟轲的劝说下,齐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众”,三十天灭亡燕国,但齐军残暴,导致燕人叛乱,之后秦、赵派重兵救援燕国,齐国被迫撤兵。之后在孟尝君田文的建议下,齐宣王联合楚国,与秦、韩、魏三国作战,但在濮水被打败。公元前303年,齐国与韩、魏联合,背叛楚国。

公元前301年,齐宣王派匡章等率三国联军于垂沙之战大破楚军。就在齐军于垂沙大破楚军后不久,齐宣王去世,其子田地即位,是为齐湣王。

07

霸业难保,齐国灭亡



公元前298年一公元前296年,齐国联合韩、魏攻秦,攻入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

公元前288年十月,秦王称西帝,派遣使者立齐湣王为东帝。苏代劝说齐湣王后,齐湣王称帝两天后而复归王号。

公元前286年,齐湣王灭宋国,南攻楚国,西侵三晋,齐国势力到达巅峰。齐湣王意欲吞并二周,成为天子。

连续的侵略战争使得齐国得罪众多国家。齐湣王在位期间,大力打击齐国社会开放的风气,杀掉了批判国君的百姓,从此百姓心中不再服从湣王。齐国宗室陈举因对国事直言不讳,被湣王杀死,齐国宗族从此与湣王离心背德;司马穰苴为政素有美誉,也被湣王无故诛杀,大臣们自此不再亲近湣王。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率领燕、秦、韩、赵、魏五国联军攻打齐国,攻入齐国都城临淄,连下七十三城。齐国只剩下莒城和即墨两座城池。

齐湣王逃入莒城,楚王派人来救,前来救援的将军淖齿却杀死齐湣王,想要和燕国共同瓜分齐国土地,结果却被王孙贾杀掉。

此时齐湣王的儿子田法章改名换姓在莒城太史敫(jiǎo)家做佣人。太史敫的女儿认为他状貌奇伟,绝非平常之人,便与他私通。莒城百姓与齐国逃亡大臣想拥立田法章为君。田法章害怕他们诛杀自己,过了很久才敢承认自己就是齐湣王的儿子。于是莒人立他为君,是为齐襄王。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逝世,燕惠王继位,田单使用反间计,使得乐毅被废除职务,燕惠王改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将领,乐毅被迫出奔赵国。

接着田单组织反攻,以“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齐国虽然复国,但已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国抗衡。

公元前265年,齐襄王去世,儿子田建即位,史称齐王建,由母亲君王后辅政。齐王建在位期间,齐国因得太后君王后的扶持而得到安定,另一方面由于秦国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笼络齐国,优先进攻韩国、魏国、赵国等国,齐国才得以安享太平。

公元前249年,君王后逝世后,王后的族弟后胜执政。后胜为人贪婪,在秦国不断贿赂之下,齐王建听信了后胜的主张,在秦伐五国时对五国袖手旁观,也不加强战备。终于等到五国灭亡后,齐王才感到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边境,准备抵御秦军的进攻。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在灭亡韩、赵、魏、楚、燕之后,以齐国拒绝秦国使者访齐为由,命王贲率领秦军伐齐,齐王建令齐军主力40万慌忙集结于西部,秦军避开了齐军西部主力,由原来的燕国南部南下直奔齐国都城临淄。齐军面对秦军突然从北面来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

齐王建出城投降,秦王政将齐王建安置在共地,不给他供给食物,齐王建最终活活饿死。

至此,国祚825年的齐国灭亡。

1. 齐太公 吕尚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14年

在位年数:32年

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周朝开国元勋,兵学奠基人。曾垂钓于渭水之滨,被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尊称太公望,成为首席智囊,辅佐姬昌建立霸业。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成为周国军事统帅,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后被册封齐侯,定都于营丘,成为吕氏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后世推崇备至,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

2. 齐丁公 吕伋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1014年—公元前975年

在位年数:39年

齐太祖吕尚长子,他是崔姓和丁姓的始祖。吕伋继位前,一直在镐京辅佐周成王,后又辅佐周康王,为周王室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前1014年,吕尚病重,吕伋才回齐国继任君位,留其子在镐京继续辅佐周康王。吕伋在位期间,齐国因管蔡作乱,淮夷叛周而此获得征伐的机会,于是吕伋奉命征讨唐国,这让齐国在吕伋执政时成了政治上的大国。

3. 齐乙公 吕得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975年—公元前932年

在位年数:43年

齐丁公吕伋的嫡子,吕得在位期间,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稳固了齐国在诸侯列国中的地位。

4. 齐癸公 吕慈母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932年—公元前879年

在位年数:53年

齐乙公之子,齐癸公在位期间,四处攻伐,扩大疆域。

5. 齐哀公 吕不辰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879年—公元前866年

在位年数:13年

齐癸公之子。齐哀公在位时,对周夷王的号令从来都不理不睬,甚至削减或停止了进贡的财物,让周夷王非常不满,后来纪侯在周王面前进谗言,导致齐哀公被烹杀。

6. 齐胡公 吕静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866年—公元前860年

在位年数:3年

齐哀公之弟。齐胡公在位时,为为防纪国暗算,公元前866年,把都城从营丘迁到薄姑,让其弟吕山和一大群贵族利益受损,最后被其弟吕山杀害。

7. 齐献公 吕山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860年—公元前851年

在位年数:9年

齐癸公之子。因齐胡公迁都导致利益受损,怀恨在心,吕山与自己的党徒率领营丘人袭击攻杀齐胡公,自立为君,并将齐胡公的所有儿子驱逐出齐国,将都城由薄姑迁回营丘,并扩建营丘城,因营丘临靠淄水,故改名为临淄。

8. 齐武公 吕寿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851年—公元前825年

在位年数:26年

齐献公之子,姜后之父。前826年,嫁女周宣王。

9. 齐厉公 吕无忌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825年—公元前816年

在位年数:9年

齐武公之子。齐厉公在位期间,昏愦暴虐,导致部分齐国贵族很不满,于是联络齐胡公吕静之子杀死齐厉公,又因齐胡公之子皆战死,结果让齐厉公的儿子继位了。

10. 齐文公 吕赤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816年—公元前804年

在位年数:12年

齐厉公之子,晋穆侯的岳父,晋文侯和曲沃桓叔的外公。齐文公继位后,将参与杀死厉公的七十人全部处死。并引以为戒,小心谨慎地处理国政,齐国政局渐趋平稳。

11. 齐成公 吕脱(一说吕说):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804年—公元前795年

在位年数:9年

齐文公吕赤之子。

12. 齐庄公 吕购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795年—公元前731年

在位年数:64年

齐庄公又称齐前庄公,在位六十四年,是春秋战国时期在位最长的国君。在位期间齐国渐强,为其孙齐桓公称霸中原打下坚实的基础,算得上是齐国霸业的奠基者,是齐国历史上的一位中兴之主。

13. 齐僖公 吕禄甫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731年—公元前698年

在位年数:33年

齐前庄公之子,齐僖公又称齐釐公,在位期间,多次主持多国会盟,平息宋国与卫国之间的争端,与郑国、鲁国以宋殇公不向周天子朝觐而讨伐宋国,以郕国不听从周天子之命而伐郕国,平定许国,使许庄公出走,立其弟许桓公为君。平定宋国华督之乱,与郑国击败狄戎,后讨伐鲁国和郑国,使齐国形成一个小霸之局面,被后世称为春秋三小霸之一。

14. 齐襄公 吕诸儿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698年—公元前686年

在位年数:12年

齐僖公长子,齐桓公异母兄。齐襄公在位期间,荒淫无道,昏庸无能,与妹妹乱伦,派彭生杀害妹夫鲁桓公,而后再杀彭生以向鲁国交代;召开首止盟会,杀害郑国国君郑子亹、郑国大臣高渠弥;曾出兵攻打卫国、鲁国、郑国;最后被连称、管至父、公孙无知等人所杀。

15. 公孙无知 吕无知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686年2月—公元前686年4月

在位年数:2个月

齐襄公死后自立为君,因齐襄公降低公子无知的俸禄、服饰等级,导致公孙无知因此怨恨,最终弑君篡位,称君后,公孙无知对待齐国大夫雍廪很暴虐,又被雍廪袭杀。

16. 齐桓公 吕小白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686年—公元前643年

在位年数:43年

齐僖公第三子,春秋五霸之首。早年随鲍叔牙在莒国避难。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死去后,抢先回国夺取君位。任内励精图治,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平定宋国内乱,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晚年昏庸,任用易牙、竖刁、开方等人。

17. 吕无诡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643年—公元前643年

在位年数:3个月

公子无亏吕无诡,齐桓公吕小白之子,易牙、竖刁杀群吏,立吕无诡为君,原太子吕昭逃至宋国,求助于宋襄公,宋襄公率兵攻打齐国,以助吕昭归国争位,最后吕无诡被处以绞刑。

18. 齐孝公 吕昭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643年—公元前633年

在位年数:10年

齐桓公之子。齐桓公立其为太子,齐桓公驾崩之后,太子昭逃亡宋国,后在宋襄公的帮助下,返回齐国即位。

19. 齐昭公 吕潘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633年—公元前613年

在位年数:20年

齐桓公之子。齐孝公死后,孝公之子为公子开方杀害,公子潘夺位,即齐昭公,在位时期参与践土会盟。

20. 齐后废公 吕舍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613年—公元前613年

在位年数:5个月

齐昭公之子,被公子商人杀死。

21. 齐懿公 吕商人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613年—公元前609年

在位年数:4年

齐桓公之子。齐昭公死后,杀死侄子齐君舍后即位,荒淫好色,是历史上出名的昏君,最后被丙戎和庸职杀死,齐懿公死后,国人怨他生前骄恣无道,并废掉其子。

22. 齐惠公 吕元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609年—公元前599年

在位年数:10年

齐桓公之子。齐庄公上位后,齐惠公因躲避齐国内乱,逃往卫国,后因齐懿公昏庸被杀后,齐国人废黜懿公之子而从卫国迎接公子元回齐即位。

23. 齐顷公 吕无野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599年—公元前582年

在位年数:17年

齐顷公在位期间,废弃猎苑,减轻赋敛,赈济孤寡,存问病残,输尽积蓄,以救百姓,百姓皆大欢喜,对诸侯则厚礼相待,又因两场战争,导致齐国损失惨重,一次因决策失误,导致晋军大败齐军,最终齐国割地求和,另一次是因笑嘲笑四国使者,导致晋国联合 鲁国、 卫国、 曹国四国攻齐,齐军大败,又是割地求和。

24. 齐灵公 吕环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582年—公元前554年

在位年数:28年

齐顷公吕无野之子。齐灵公在位期间,重用晏弱、晏婴父子,使得国事清明,尊晋为霸主,后来渐渐脱离晋国摆布,五次伐鲁,均无战果,导致晋国以齐国叛晋伐鲁为由,带领十二家诸侯兴师伐齐,齐灵公大败而归,最后被气死。

25. 齐后庄公 吕光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554年—公元前548年

在位年数:6年

齐后庄公本为齐灵公的太子,后来齐灵公却改立吕牙为太子,还为了除掉他而攻打鲁国,后来齐灵公病重,大夫崔杼、庆封等从即墨将他迎回,并杀死吕牙母子,齐灵公气的的吐血而亡。吕光在位期间,与鲁、晋、宋、卫等国结成联盟,还曾出兵攻取晋国的朝歌,最后偷情遭杀。

26. 齐景公 吕杵臼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548年—公元前490年

在位年数:58年

齐景公幼年登基,勤政,善于纳谏,关心臣民,以晏婴为齐相,国情有所好转后,便不再从谏如流,而是采用忠臣、奸臣“两用”,国内治安相对稳定,晋国、楚国以及各国诸侯皆不敢擅自攻打齐国,临终前,景公废长立幼,导致政变。

27. 安孺子 吕荼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490年—公元前489年

在位年数:10个月

齐景公的幼子,吕荼继位不久,田乞发动政变,夺取了齐国朝政大权,另立新君齐悼公,拉开了“田氏代齐”的序幕。

28. 齐悼公 吕阳生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489年—公元前485年

在位年数:4年

齐景公吕杵臼之子。在田乞的支持下成为齐国国君,开齐国田氏贵族专齐政的先河,吴、鲁两国攻打齐国南方时,齐大夫鲍牧与齐悼公有矛盾,乘机杀死齐悼公。

29. 齐简公 吕壬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485年—公元前481年

在位年数:4年

齐悼公吕阳生之子。齐简公继位后,分别任用田常和阚止,为左右相,后准备择用一人,排挤田常,后因田逆杀人,将其拘捕,被田氏营救后,齐简公就准备驱逐田氏,结果田常先发制人,导致齐简公与夫人在仓皇逃往徐州,半路被田常的追兵杀死。

30. 齐平公 吕骜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481年—公元前456年

在位年数:25年

齐悼公吕阳生之子。田常杀死齐简公后,立吕骜为为齐平公,自立为太宰,从此田氏家族专权,最终篡位。

31. 齐宣公 吕积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456年—公元前405年

在位年数:51年

齐悼公吕阳生之子。齐宣公在位时期,春秋时期已经接近尾声,此时晋国赵、魏、韩三家消灭智家,平分其地,晚年,不断出兵扩大疆域,在晋国风雨飘摇之际,乘虚而入,毁黄城,围阳狐,后又对鲁国发动攻击,夺取郕邑。

32. 齐康公 吕贷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405年—公元前391年

在位年数:14年

齐宣公吕积之子。姜齐的最后一位国君,在位时田氏势力已经完全掌控齐国,齐康公在位时,沉迷于酒色,田和却笼络人心,田氏大权在握的情况下,公元前391年,齐康公被田和放逐于临海的海岛上,此时齐康公虽然未死,但是吕齐时代也宣告结束。最终被田和废黜,姜齐至此灭亡。

田齐君主

33. 田齐太公 田和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391年—公元前384年

在位年数:7年

田齐第1任君主,田庄子之子。田和将齐康公驱逐后,自立为齐君,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吕氏齐国就此被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是战国七雄之一田齐的开国之君。

34. 齐废公 田剡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75年

在位年数:9年

田齐太公田和之子。齐废公继位不久,齐康公就死了,吕尚至此绝祀,齐废公在位期间,齐国与诸侯战争不断,多次战败。公元前384年,田剡发动收复廪丘的战争,败于魏、赵军队。公元前380年,齐军攻占燕国桑丘,不料三晋在此地将齐军击败。公元前378年,齐再次攻燕,三晋再次攻齐,至灵丘而还,公元前375年为其弟田午所弑。

35. 田齐桓公 田午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375年—公元前357年

在位年数:17年

田齐太公田和之子。田午发动政变,弑君夺权,先是立齐废公之子为傀儡国君,后又将其弑杀,自立为君,继位后多国来犯,为了使田齐摆脱战败危境,田午整顿吏治,并设立稷下学宫,广揽贤士,著名的淳于髡,邹忌,段干纶也因此来到齐国,田午的努力使齐国转危为安,得以摆脱屡战屡败的颓势,为此后齐威公的强邦打好基础。

36. 齐威王 田因齐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357年—公元前320年

在位年数:37年

田齐桓公田午之子。齐威王在位期间,励志图强,礼贤重士,他政治上,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军事上经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桑丘之战大败秦军,使得田齐称雄于诸侯。

37齐宣王 田辟疆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320年—公元前301年

在位年数:19年

齐威王田因齐之子。齐宣王在位期间,乘燕国大乱,派匡章率军攻破燕国,军队无纪,导致燕人叛乱,不久齐军就在赵、魏、韩、楚、秦等国的压力下被迫撤军,这也为齐国的衰落埋下伏笔,他最大的功劳就是,光大稷下学宫,稷下学宫集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刑家、阴阳家、农家、杂家各学派的学人,著书立说,开展学术研究,形成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

38齐愍王 田地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301年—公元前284年

在位年数:17年

齐宣王田辟疆之子。齐愍王继位后,依仗齐国强大的实力,穷兵黩武,想一统天下,掀起秦齐争霸的斗争。发动垂沙之战,大败楚国。函谷关之战,大败秦国。吞并富有的宋国,自称东帝。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并周室,自称天子,导致五国伐齐,燕国大将乐毅于是攻入齐国的都城临淄,掠取了齐国收藏的珍宝礼器,七十余城被燕国侵占,只留下两城苟延残喘,而齐湣王出逃,不久就被杀了。

39齐襄王 田法章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65年

在位年数:19年

齐愍王田地之子。齐襄王继位时,他老爹只给他留下了两座城池的基业,而此时燕国君主燕惠王,因猜忌乐毅,田单略施小计,导致乐毅投奔赵国,没有了乐毅的威胁,田单以即墨作为基地打败燕军,收复失地七十余城,齐国之前失去的领土全部收复,之后,田单到莒城迎接齐襄王回齐国都城临淄。

40齐共王 田建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21年

在位年数:44年

齐襄王田法章之子。齐共王在位期间,由其母君王后摄政,君王后贤德,由于秦国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笼络齐国,优先进攻韩国、魏国、赵国等国,因此齐共王继位四十多年未经受战争,公元前221年,秦国进攻齐国,齐共王听从国相后胜的建议,投降秦国,齐国灭亡,而他自己投降后,被嬴政安置在共地,不给他供给食物,最后活活饿死。

附:齐国历代君主世系图  ©惟真坊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